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0 08:38:1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听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⒈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⒉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⒊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出示生字词。

  ⒉认读生字词。

  ⒊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 悬崖 昼夜 暄腾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⒋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银华盛开,有的 晶莹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练习

  ⒈朗读课文

  ⒉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读第一自然段。

  ⒉问: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⒈分段指导背诵。回忆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⒉练习背诵全文。

  三、识记生字字行,知道书写

  ⒈指名读生字。

  ⒉记住字形。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⒊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⒉抄写词语。

  ⒊组词。

  ⒋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感受中国汉字的趣味,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3、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4、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通过阅读,体会“酸葡萄心理”。

  重点难点: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认识两个偏旁部首:厂、穴。

  客厅厨房 车厢大厦

  鸟窝 窑洞 窗帘 空间

  2、自由读一读含有这两个偏旁的生字。

  厅、厨、厢、厦、穴、窑、帘

  3、看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还知道哪些“厂、穴”旁的字?说一说,写一写。

  5、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6、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二、字词句运用。

  1、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将这些字读准。

  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再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啪唰吱呀

  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 )的敲门声。

  ( ),雨不停地下着。

  ( )鸟儿在树上地叫着。

  2、你知道这些像声字都表示的是什么的声音吗?试着说一说。

  3、在上面选择正确的象声字填在句子中。

  4、请同学汇报。

  5、拓展:我也会选填象声字。

  (1)吃中午饭时,突然飞来一群小鸟,( ),叫个不停。

  (2)看着不争气的小明,妈妈生气极了,只听( )的一声,小明的脸上多了五个手指印。

  (3)上班高峰堵车了,只听( ),喇叭声响个不停。

  三、书写提示。

  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老师提示: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确保页面整洁。

  (2)有些字,左右两边的宽窄差不多,写的.时候要均衡。

  3、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进行全班评比。

  四、谈感受,说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动物引入新课。

  1、师:孩子们喜欢哪些动物?

  2、全班交流。

  3、下面这些歇后语,表达了人们以前对狐狸的印象。读一读,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

  歇后语:

  狐狸尾巴————藏不住

  狐狸吵架————胡( 狐) 言乱语

  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读一读。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呜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2、指名朗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3、请圈出成语中的动物名称。

  4、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5、再读成语,边读边体会。

  6、你还了解哪些成语里也含有动物名称?说一说。

  7、我会选择一两个成语说话。

  如:妈妈做的饭真香,我狼吞虎咽的几下就吃饱了。

  三、我爱阅读:狐狸和葡萄

  1、 读一读。

  狐狸和葡萄

  一只饥饿的狐狸钻进了果园,果园里一串串葡萄已经成熟。狐狸见了眼睛发红,口水直流,水灵灵的葡萄像红宝石一样晶莹剔透;可惜的是,它们都挂得太高,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虽然眼睛看得见,可是牙齿碰不着。狐狸白白折腾了整整一个钟头,最后还是不得不悻悻溜走。它懊丧地说:“算了!这葡萄看上去挺好,其实酸酸的——它还没长熟:吃一口定会倒牙,涩得难受。”

  2、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的故事?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

  这个故事和《伊索寓言》里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意思相近,表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就找借口贬低他,以此达到平衡自己心理的目的。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酸葡萄心理”。

  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

  3、有中心,有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前指导:

  1、课前布置观察,写观察。

  和父母一起观察自已喜欢的景象,细细地去体验、感受。要注意观察的方法,如观察顺序,如何抓特点,如何细心地感受体验,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

  第一课时文中指导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都很兴奋,是不是因为老师上次给你们布置的观察很有意思,你们都观赏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写一,把这优美的景色让老师也看看,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齐读。(老师挂出小黑板)

  二、课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

  1、听了同学们的,谁来说说?有什么感受?谁还有补充?

  (1)我们在中表达出一定的真情实感,这样,这就有中心了。

  (2)要按顺序写,抓住主要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可以依照我们学过的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还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把能表达中心的部分要详写,写已的感受。

  2、指导布局: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构思如何。拟提纲,修改提纲。

  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听听?(指名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3、起草: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这样这次目标就达到了

  拿出草稿本,开始动笔完成这。

  第二课时

  集体评议草稿,修改。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老师指导同学们写了一,大家都写出了自已最喜欢的优美景色,这一节课我们来上一堂评改课,请同学们拿出初稿,回忆一下,前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生答: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写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课前,老师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初稿,我发现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达到了这次的目标。(板示)他们将获得这次的耕耘奖。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在有中心、有顺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别灰心,只要你们上好这节评改课,认真修改,你们的也一定能获得耕耘奖。

  二、评改

  (一)评优秀稿

  1、按目标评改

  看看“有中心”这一条,还记得指导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怎样做到有中心的吗?

  生答: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或字里行间写己的感情。

  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快速默读,用“~~~”划出写他独特感受或表达他感情的句子,想一想他这一条有没有做到?

  2、生画,请一学生说,师划

  这样写我们一读就知道了他写这的目标了。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己的.,进行自评,如果你也做到了这一点,就在相应的等第栏里打“√”。

  3、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用“”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想一想他是怎样来写的?这样写就很有条理。

  我们再一齐来欣赏该同学中详细写景的片段,轻声读思考:

  他是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

  生答:⑴按照一定的顺序⑵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方法,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活动、变化等来写具体的。

  4、老师也觉得他在写美景时做到了有条理、内容具体这两条(指板书),符合目标,不仅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二)评有问题的稿子

  我们来看一个写得不怎么好的片段。

  轻声读一读,思考:这个片段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生答:虽然按一定的顺序写了,但没有把景物写具体。

  该如何修改呢?同桌之间互说,请一生说。

  (三)评自己的文章

  1、自评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目标,对自己的进行综合,先说说你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

  2、互评互改

  谁先来说一说?(请两生说说)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根据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3、自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

  全课:

  通过这节课评改课,同学们的跟原来相比一定有了很大进步,质量得到提高,这些同学的不仅可以得到耕耘奖,教师还将授予你百花奖。互评之后仍需要修改的同学将继续修改,已经定稿的同学就请拿出本誊写。

  (四)作后评讲

  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板书:

  观美景 写感受

  按 顺 序 ( 时间顺序)

  内容具体

  要写已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捎口信。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捎口信比赛。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 捎口信(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说课: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捎口信。我用游戏的形式来捎口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

  (2)、理解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运用。

  (3)、学习文中的重要句式和成语。

  (4)、了解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

  (1)、向孟子学习爱好高雅音乐的态度。注意用高雅的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

  (2)、学习孟子关心民生疾苦的深切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调控说话气氛的艺术,并把它运用到解读文章和写作文章的实践中去。

  (2)、掌握论题提出的艺术。

  (3)、掌握切分文章重要层次的方法,把握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文意。

  教学难点:文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学练方法选择

  1、切分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很多课文的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内在逻辑思路,我们在解读时,不可能一眼看透其内部结构,只有先把它切分为若干小段,在完成局部理解之后,然后才有可能完成对全文的理解。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给文章划分层次,它是建立在自己对文章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每一个学生对一篇相同的文章在理解的起点上不可能完全一样,语文的学习不是运动场上的赛跑,不会都站在同一条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个学生对这一段较熟,觉得亲切,容易作为切入口,那一个学生却对另外一段易于上眼,于是,在学习时,我们拿起自己目光之剪,切分出一段文章来,细细品味、鉴赏,自然可以渐渐地步入学习的佳境。其实,读书治学,应该学一学“庖丁解牛”的方法,到“目无全牛”之后,方可到达对文章的心领神会。

  《庄暴见孟子》一文的最精采的段落是对比描写突出“与民同乐”思想的那一段,那一段若再细分,又可分为乐境图和惨境图两个小段,学习时,由点及面,可以理解全文。

  2、以写促读法。

  学习本文,可以先看一看学习重点,然后,试着作一次片断写作的练习,练习过后,分析总结一下需要掌握的写作重点和技巧。课文是用对比描写法突出“与民同乐”的好处,学习时,可以自己定个题目,比如,“学习上交流与切磋的好处”,然后按步骤去完成课文的学习。

  3、珠玉收集法。

  语文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语言的学习,古人所谓“清词丽句必为邻”,所道出的其实是语言学习的甘苦和语言学习的方法。如果不注意吸收大量优秀的语言材料,那么,在阅读时,势必难以真正进入理解文章的佳境;在写作时,当然更是捉襟见肘,无法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自古以来,一大批优秀的文字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工作。唐朝的李贺,经常骑着毛驴到外面收集语言材料,一有所得,便记录下来,放进布袋,晚上回到家中再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客人谈话,听到句有趣的谚语,总要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而高尔基说得更有趣,他“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做大量的批沙拣金的工作的,而语言的金子必须在大量的收集之后才能真正闪光。以一个中学生来说,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特别需要我们去吸收和积累。

  本课中的一些至今习用的成语和一些精采的描写类的词句,在语言的仓库中,就象珍珠美玉一样,我们可以用研究的方法去先行作个了解和分析,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理解。

  二、重难点化解

  1、课文内容: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化解:读通课文,即可理解。

  2、论题的提出有哪些特点?

  化解:论题是“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要注意的是,在庄暴谈到齐王“好乐”的问题时,孟子并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这里的可能有几种:一是事实上孟子根本没有民齐王详谈,但更大的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写出,那样就更加恰切有力。另外,在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通过与庄暴的谈话引出论题,作用却是多方面的:不仅造成了悬念,而且以庄暴无言以对来说明论题的难度,为后文显示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作好铺垫。再说《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其切入方式当然最好是对话形式。

  3、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化解: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个大关门。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齐王为什么要故意和孟子对立。对这个问题,朱熹在他的《孟子集注》中有个说法可供参考:“惭其好之不正”。意思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

  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备。

  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

  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这是不容易的。

  3、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化解:这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4、两幅画面的妙用

  化解:一是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使用的是描写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说理,其好处是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中学教材中是少见的,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5、对比手法的运用

  化解: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当然,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这种两步分述的对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对比的,在学习时要注意借鉴。

  6、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化解:描写类语言的形象和精炼。在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主要是指那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比如,“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王变乎色”等,这些神态语言,胜过无数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孟子》中优秀的地方。而精炼的语言在文中主要是指那一组描写齐王娱乐、田猎的词语,那是一组经过提纯的生活场景的概括,比如,“钟鼓之声”、“管籥之音”、“车马之音”、“羽旄之美”,这些词语,非常概括地绘出了王公们的日常生活,是语言运用上的精彩之笔。有人说,文章写作,就是剪辑生活场景的艺术,这一组名词短语的锤炼技巧,就值得后学借鉴。

  三、相关知识补充

  1、孟子论仁政重民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 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於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 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3)与民同乐

  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子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 见贤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19.观舞记。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9.观舞记》。

  教法分析:

  1、诵读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

  学法要求:

  1、充分预习

  2、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CAI课件、关于印度舞蹈和中国舞蹈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评价:

  1、小组竞争

  2、教师的语言评价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二、整体感知:

  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抢答}

  a 卡拉玛姐妹表演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印度}

  b 作者从哪个角度欣赏这个舞蹈 {3} {1}画家 {2}舞蹈家 {3}纯粹的欣赏者

  c从历史流派看,她们的舞属于 舞 {婆罗多}

  d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对这个舞的评价{飞动的美}

  e文中那些地方体现印度舞的特点

  教学小结: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舞蹈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三、课文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

  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全班交流。 教学小结:例如:13段:这一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质疑解惑。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对于文章内容,尤其是对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你还有什么不懂吗?请提出来,我们一同来解决。

  1、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因为好的舞蹈不仅要动作美,还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是好的舞蹈。 2、说说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 衣着、神态、动作这三个方面

  3、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作者观看时,即看不懂,为什么会起共鸣?

  我们看不懂的是舞蹈背后的故事,但是卡拉玛姐妹高超的舞技,让人可以感受到一切悲欢离合,让观众随舞蹈的起伏而起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4、作者为什么只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动作,为什么不描写观众?

  作者完全被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吸引,根本没有注意到观众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彩。

  5、舞蹈是一种娱乐,为什么这次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印度舞是印度的传统文化之一,表示着对印度古老文化的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明确:这是一种宗教舞蹈。)

  6、我心中的“咿呀”指的是什么?

  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7、为什么开头作者说“难以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文中也说“我实在描写不出”,文章作者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描写却又生动形象,请问矛盾吗?

  不矛盾,文章作者对于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描写却又生动形象,实指卡拉玛姐妹的神态。而“我实在描写不出”实指心灵的舞蹈,真正的舞蹈。 8、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假如”?

  因为作者觉得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实在太美了,但自己贫乏的文字又不能描绘得那么好,她想从多方面来描绘舞蹈的美,说明作者非常想把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五、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我衷心祝愿大家每天都活得如这舞蹈一样精彩。

  六、知识迁移,课堂拓展

  分析《安塞腰鼓》与《观舞记》的同异之处

  同:1、题材相同,都是描写舞蹈

  2、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舞蹈。

  异:1、在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表现了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阴柔之美。

  2、都写了舞蹈的文化背景。(《安塞腰鼓》的文化背景是这么厚这么厚的黄 土高原;《观舞记》卡拉玛舞蹈的文化背景是印度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六、课堂小结,情感延伸

  同学们,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学生可能会答:有。如果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提示:春节联欢晚会上你们看到过这样的舞蹈吗?)有的,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读背词《西江月》

  教学步骤

  一、介绍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历来同苏轼并称。

  二、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

  2.独立思考词的意思。

  三、师生讨论,理解词句的意思。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道:即黄沙岭,地名。在江西上饶西南。

  “七八个星”二句:这两句是倒装句,意思是,天外有七八个星,山前落了两三点雨。

  社:社祠,就是土地庙。“见”通“现”。

  四、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在静穆的夜色里,作者一边赶路,一边悠闲地欣赏着美妙的'自然景色。徐徐清风中,传来了蝉的鸣声,还传来了稻花的香味和青蛙的叫声。

  一会儿,天空阴云聚合,近处的星星已被云彩遮没。只有远处的天边还剩几颗稀疏的星星,暴雨即将来临。作者紧走几步,经过小溪的桥头,便出现了他熟悉的茅屋小店。

  五、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全词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通过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六、比赛背诵。

  七、抄写这首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园地语文教案04-04

语文乐园教案04-0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精选】10-25

(精选)语文教案11-05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