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22 08:14:4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数学:空间方位认知

  一、活动目标

  导入――师:小朋友谁能帮我到楼下中三班借剪子

  (等小朋友回来后)

  师:你到中三班时,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比如你下楼梯了吗?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天从家到幼儿园要经过哪些地方?方向是怎样走的?到哪里要拐个弯再经过什么地点?

  2、幼儿操作学具

  (1)请幼儿在学具盒中取出路径卡,请幼儿摆弄和观察路径卡的特点。

  (2)引导幼儿说一说,每张路径卡上都有什么?(如有数字、箭头和绿色的路)

  (3)请幼儿观察比较6张路径卡有哪些不同?(有的卡片上是三个出口,有的是两个出口。而且每个出口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出口在中间,有的.在上边,有的比较靠近下边。)

  3、幼儿用书:(左图练习)教师以嘟嘟牛为起点,指导幼儿每走到一个交叉路口时,按照路口上的数字提示,找出对应的四张路径卡。以排除的方法进行尝试,先拿出一张路径卡试一试,转不同的方向式,哪张可以把路连同据把它的数字圈起来。

  4、(右图练习)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练习是什么意思?(用给出的2号和4号路径卡拼出下面的三个连接图)

  5、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拼图时注意拼图组合两边的出口方向是在什么位置?

  6、教师注意引导对手中的路径卡进行角度调整,使他们的两端出口及之间的部分相互连接。

  7、 连接成功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两张路径卡的箭头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三、完成练习

  教师指导家长与幼儿利用学具盒完成亲自手册相关联系。

大班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快睡吧,小田鼠》是一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作者采用诙谐滑稽的笔调夸张的描写小田鼠如何磨磨蹭蹭,不肯睡觉的,一连串具有捉狭性的睡前行为,会使孩子提起阅读的兴趣,针对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磨蹭,拖拉的行为习惯,而本故事中主人公也有这样的习惯,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幼儿会将小田鼠当作自己拖拉行的象征形象,展开回忆、联想和心灵共鸣,是一蕴涵着深刻哲理的好教材。同时,在该童话故事中还蕴涵着多领域的价值,体现了活动的多元化与整合。

  二、活动及修改意见

  大班:快睡吧小田鼠(第一研)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田鼠各种可笑的`拖拉行为。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帮助小田鼠改掉拖拉习惯的办法。

  活动准备: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妈妈手偶各一个。

  2.幼儿用书:《快睡吧,小田鼠》。

  3.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手偶,讲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教师:这是谁?晚上,它会做什么?

  (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晚上该睡觉了,可小田鼠还不肯睡觉,他做了些什么?

  教师:你觉得小田鼠有个什么坏习惯?小田鼠的爸爸、妈妈开心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晚上,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觉,都做了些什么?

  教师:睡觉前,小田鼠还要吃东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饿了吗?

  教师:它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才不会生气?

  (四)播放语言磁带,再次欣赏故事。

  (五)通过谈论"拖拉",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习惯。

  教师:小朋友,你有拖拉的习惯吗?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今后你想怎样做?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相互学习。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相关头饰、图片、绘本,让幼儿边看边讲,并在熟悉的基础上节能型表演故事,进一步对故事内容让理解。

  第一次讨论意见:

  (优点略)

  建议:

  1.可以让幼儿在进行自主阅读,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

  2.活动的环节设计还可以稍加调整,重点调整放在讲述一方面。

  3.在活动中,应充分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大班:快睡吧小田鼠(第二研)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小田鼠各种可笑的拖拉行为。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各种帮助小田鼠改掉拖拉习惯的办法。

  3.改变拖拉习惯,学会自我管理。

  活动准备:

  1.小田鼠、田鼠爸爸、田鼠妈妈手偶各一个。

  2.幼儿用书:《快睡吧,小田鼠》。

  3.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手偶,讲述故事《快睡吧,小田鼠》。

  1.导入故事。

  教师:晚上,天黑了,爸爸、妈妈会让小朋友做什么?

  2.出示手偶小田鼠。

  教师:这是谁?晚上,它会做什么?

  (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晚上该睡觉了,可小田鼠还不肯睡觉,他做了些什么?

  教师:你觉得小田鼠有个什么坏习惯?小田鼠的爸爸、妈妈开心吗?

  (三)引导幼儿看图阅读故事,并围绕故事内容进行讨论。

  1.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并讲述故事。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晚上,小田鼠拖拖拉拉地不肯上床睡觉,都做了些什么?它真的需要做这些事吗?

  教师:睡觉前,小田鼠还要吃东西,小田鼠真的肚子饿了吗?

  教师:它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才不会生气?谁来帮帮小田鼠?

  (四)播放语言磁带,再次欣赏故事。

  (五)通过谈论"拖拉",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习惯。

  教师:小朋友,你有拖拉的习惯吗?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今后你想怎样做?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相互学习。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相关头饰、图片、绘本,让幼儿边看边讲,并在熟悉的基础上节能型表演故事,进一步对故事内容让理解。

  第二次讨论意见:

  (优点略)

  建议:

  1.活动过程日益完美,活动组织自然流畅,活动效果有一定提高。

  2.教师提问比较到位,问题富有针对性。

  3.教师讲述故事的速度适中,表情生动,深受幼儿喜爱。

大班教案 篇3

  此次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水》中的一次常识活动,这个主题对孩子们来说很感兴趣,非常喜欢动手操作。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 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的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根据故事情节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活动准备:每组一盘杨梅,望梅止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说说杨梅的外形特征。

  2、看了杨梅后有什么感觉。

  幼:很想吃的感觉,感觉酸酸的口水都快有流出来了。

  二、引入故事望梅止渴。

  1、有一个成语;望梅止渴猜猜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2、最近电视上热播的《三国演义》有没有看过?里面有哪些人物?

  看过,里面有曹操、诸葛亮、孙权(从孩子的回答中看出他们对三国演义有认识。)

  3、分段欣赏故事

  观察(一)问:他们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这么热的天气将士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很累、很渴)讲述故事上半段。

  观察(二)它们找到水源了吗?将士们为什么刚才没有力气走走路了而现在却有力走了呢?带着疑问欣赏故事的下半段。

  4、小结望梅止渴的意思

  望梅止渴的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现在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三、品杨梅、说杨梅

  1、品尝杨梅说说杨梅的味道。除了可以直接吃还有什么吃法?

  2、吃杨梅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杨梅可以消暑止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

  总结:

  师:今天我们品尝了杨梅,还听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于动物都很感兴趣,一说起动物,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灿烂的微笑,还会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在主题《动物王国》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很高,在课余时间,孩子们还会围拢过来,问我动物的小问题,看到孩子们对动物的喜爱,我设计了本次大班音乐活动《小动物舞会》,让幼儿能进一步感受动物舞会的快乐气氛。

  选择这一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小动物舞会》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乐曲的情绪和曲式结构,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体验舞会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ABCA的曲式结构。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加舞会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理解ABCA的曲式结构。

  难点: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小动物舞会音乐。

  2.图谱。

  3.猴子、小鸟、兔子、大灰狼等小动物的图片和头饰。

  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启发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师幼互动法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

  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可是大家除了劳动就没有别的活动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难免会有些枯燥。有一天,小猴子提议说:“我们来办一场舞会怎么样?肯定很有趣!”小兔连忙拍手叫好:“行啊行啊!我最喜欢跳舞了!”其他的小动物也都欣然地同意了。这天晚上,小动物们的森林舞会开始了……

  3.教师提问:你们猜猜看,哪些小动物会来参加舞会呀?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把幼儿说到的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小兔子、小猫、小猴、小蛇等)

  4.老师简单小结一下,参加舞会的小动物有哪些。

  师:原来……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这个舞会呀,真热闹!

  二、分段欣赏音乐,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1.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呀!舞会开始啦!走,我们一起去瞧瞧!

  2.提问:

  (1)师:在刚才的舞会中,你觉得发生了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小动物们在跳舞;它们很开心;它们在转圈圈……

  (2)师:小动物们在跳舞、转圈……真开心!如果请你来扮演里面的一个小动物,你想表演什么小动物呢?

  (3)请个别幼儿做一做小动物的动作。

  师:你要表演小蛇你会做什么动作呢?我们跟……来学一学!如果你想表演……你有会做什么动作呢?

  (4)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小动物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吧!

  3.播放第二段音乐。

  师:舞会上发生了什么?

  幼:有很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很害怕……师:原来是大灰狼来了呀,小动物们可害怕了,全都躲了起来。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呢?

  师:他做得好不好呀?来我们一起跟他学一学!

  4.播放第三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幼:小动物们好像在打大灰狼……师:小动物们齐心协力想赶走大灰狼,想一想你可以怎么表演呢?

  (带领全体幼儿一起学习打大灰狼的动作。)三、按音乐节奏完整表演动作。

  1.师:现在我们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在听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小耳朵最灵了!

  2.师:刚才我们一共听到了几段音乐?(4段)哪两段的音乐是一样的呢?(第1段和第4段)那最后一段音乐你觉得表现了什么呢?(大灰狼被打跑了,小动物们又跳起舞来了)

  3.教师引导幼儿做一做赶走大灰狼后欢呼的动作。(手拉手转圈)

  4.师生共同完整表演。

  四、游戏“小动物舞会”。

  1.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请个别幼儿上来分角色进行表演。

  师:森林里的'舞会可好玩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跟着音乐一起跳舞呢?

  师:谁愿意演小猴子的?谁愿意演大灰狼的?……

  2.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表演。

  师:嗯,刚才小朋友表演的真好看!老师也想来表演了,我和你们一起参加这个舞会,好吗?

  五、结束活动。

  师:小动物们舞会结束了,我们高高兴兴回家去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通过故事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知道有很多动物会来参加舞会,让幼儿简单说说有哪些动物。在欣赏音乐中,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和强弱不同,初步感受ABCA的曲式结构,分段欣赏中,幼儿能根据不同音乐创编动作,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结束部分,教师通过变化形式,让幼儿完整表演,体验参与舞会的快乐情感。活动的效果较好,幼儿积极性、参与性都很高。

  但是,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活动导入中出示动物图片,教师应准备充分,活动中有幼儿说到动物但教师未准备好更多的动物图片。另外,小动物舞会应该是一个热闹的场景,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动作都应该更为夸张一些,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幼儿参与的情绪,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6

  主题的由来:

  最好的课程应该是与真实生活相接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报纸与人们密切联系着,幼儿随手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可能有人会觉得孩子会看得懂报纸吗?有必要在孩子还不怎么识字的时候让他接触报纸吗?其实孩子是不是看得懂报纸并不重要,可是孩子在接触报纸的时候交往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等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得到了发展,这才是开展该活动的最终目的。

  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的制作、特性、用途和可回收性。

  2、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若干、报纸制作过程录像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报纸,导入课题。

  (1)人们为什么要订报纸?

  (2)报纸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3)报纸有哪些特性?

  2、幼儿动手、动脑,分组小实验。

  第一组做报纸吸水实验。

  第二组做报纸的可燃性实验。

  3、幼儿相互讨论,分享报纸的其它特性。

  报纸可以折、剪、粘贴,报纸可以回收利用。

  4、幼儿观看报纸相关的编辑、印刷、投递的录像资料。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陶艺活动,大胆将内心感受表现在作品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2、能够利用陶泥的特性,运用适宜工艺技能和工具,制作立体、半立体陶泥制品。

  3、体会到陶艺活动的乐趣。

  4、懂得陶艺从古至今都牢牢的占据着我们生活用品中的一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引导幼儿欣赏古色古香的陶土浮雕作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萌发制作陶泥的愿望。

  (2)已进行了“玩陶泥”的系列活动,通过看一看、试一试、按一按、撮一撮,在自由的尝试和愉快的体验中,他们感受了陶泥的特性(如可塑性等),并逐步掌握了一些制作陶泥的技巧。

  (3)幼儿大胆的构思了自己想制作的陶艺品,并画出设计图和制作步骤图。

  2、物质准备:

  (1)每位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量的泥、适当的工具(如擀面棍、塑料刀、树枝、豆子等)及辅助材料。

  (2)清洁工具:湿纸巾、抹布、围裙、小墩布等。

  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成立体、半立体陶泥制品。

  难点:按自己构想大胆将内心感受表现在作品中。

  活动过程:

  1、简短的谈话,唤醒幼儿进行陶艺活动的兴趣。

  (1)帮助幼儿梳理思路,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小朋友,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设计?

  幼儿:“我准备用陶泥做一个脸谱。先用陶泥做一个脸,再捏出眼睛、鼻子和嘴。最后,用树枝和黑色皮筋为爸爸安上头发和胡子。因为爸爸白天上班,晚上还要来接我,我觉得爸爸很辛苦!”

  (2)在聆听幼儿的想法后,充分肯定幼儿的美好创意,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教师:小朋友都想好了一会儿要做什么了,教师觉得你们每个人的想法都特别的有创意,现在,你们可以系上围裙,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制作了。

  2、制作活动。

  (1)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2)教师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活动,当幼儿遇到困难、或因尝试失败而缺乏兴趣等情况时,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使每一位幼儿都感受到制作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看见一位幼儿坐在那里,“你为什么不做呢?”

  幼儿说:“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

  教师:“你上次活动时画了设计的步骤图,现在拿出来看一看。”

  一位幼儿拿出设计图尝试制作。

  另一位幼儿的计划是用陶泥制作奥运小人,他发现奥运小人在桌子上总是站不住时,他一次次的经历了泥人扶起来又倒了的过程,觉得很气馁,他找到教师帮助他。

  教师靠在了他的身上说:“如果李老师站不住,就要靠着你了。那么小泥人站不住怎么办呢?”

  幼儿马上受到了启示,寻找到了一根树枝为泥人做起了支架,这次终于成功了。

  (3)为了增加泥制品的美感,鼓励幼儿大胆选择需要的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3、鼓励幼儿向同伴、教师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目的:鼓励幼儿在介绍制作的思路、介绍制作过程以及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同伴们富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幼儿学习同伴作品中优秀的地方。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精选)08-04

大班教案[精选]08-04

(精选)大班教案08-02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

大班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