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2 09:09:1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ɡ、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ɡ、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画、打”2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ɡ、k、h” 3个声母,学会三拼连读。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拼音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6个韵母。

  2.出示拼音卡片,问: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了?谁来读?

  二、学习声母ɡ、k、h。(用时:15分钟)

  1.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再来认识3个声母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

  2.引导学习声母ɡ。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小结。

  (2)示范发音,引导学生仔细听,看口形。

  (3)引导学生练习认读。

  (4)引导学生念顺口溜:一群白鸽ɡ ɡ ɡ。

  (5)出示四线格,范写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强调书写要点。

  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组织展示。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声母k、h。

  三、学习三拼音节。(用时:10分钟)

  1.引导拼读三拼音节ɡuɑ。

  (1)课件出示插图,问: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板书:ɡuɑ,引导学生观察: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念顺口溜。

  (4)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ɡuɑ。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拼读其它三拼音节。

  四、学习儿歌和生字。(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拼读儿歌中红色的音节,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词语。

  4.引导学生看图,用图中出现的词语说话。

  5.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学习“画、打”2个生字。

  教学反思:

  学龄初期的儿童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堂上应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活动。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

  2、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斑纹”。

  3、揣摩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语言。

  2、以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建议

  文本研习。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词语积累:

  逶迤 斑斓 盘踞 螺旋 匍匐 巢穴 慵懒 蝰蛇 蓑鲉 鹰隼 晕眩 青睐 婆娑 精湛 偏袒 强悍 接壤 酝酿 哺育 脖颈 颤抖疱疹 蛊惑 罪孽 犁铧 老趼 碾砣

  2.列出文中围绕“斑纹”所写的事物,思考 “斑纹”在文中的含义和特点。

  3.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和你预习中没有读懂的语句。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在打开书本之前,请先回忆预习时你对本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斑纹”有何含义?

  (这两问学生自由回答,目的一是检查预习,二是为下面有效研读文本作铺垫。)

  二、研习文本

  全文围绕“斑纹”描写了哪些妙趣横生的事物和现象?请按顺序一一标出,并注意作者是顺着怎样的思路来展开文章的。

  三、课后思考

  文中有些语言片断富于诗意,请找出来多加诵读,仔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最后四小节,体会“斑纹”在这些段落中的.含义。

  1问: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在作者的笔下动物界的斑纹,客观存在的其他斑纹,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大地都是有斑纹的”,“斑纹无所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

  明确:大地是有斑纹的:一年四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地四季留下的“斑纹”预示着自然规律。

  生活是有斑纹的:生活的印记,情感的体验,生存的状态,“修饰”过的生活,留下美的痕迹;“损害”过的生活,留下悔恨或丑陋的记忆,这些都可以形成“斑纹”,“斑纹”无所不在。

  2问:作者最后以“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的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结尾,你怎样理解?

  明确:这里的“神”,可以理解为神秘的自然,或者自然规律。

  以“我”看待自然,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存在许多“斑纹”;换一个角度来看,距离遥远,生命渺小,众生平等。“我们”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斑纹”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的一切生活,爱恨悲欢,也都符合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这里既揭示出情感的体验、生存的状态是镌刻在每个人身上的斑纹的这里,又流露出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存的理想和情怀。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对主宰一切的自然规律进行了礼赞。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错别字的意识。

  2、能够分析出现错字的原因。

  3、能针对写错字的现象提出改进建议。

  4、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质量。

  教学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很多错别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错别字纠查小分队”,收集你身边的错别字,比如作业本、广告牌上、商店、报刊杂志等地方,把它们收集在一起,你来做小医生,为它们的“病情”做出诊断,把他们纠正过来。

  1、教育学生学会自己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在练习本上改正。

  2、回忆在商店里、农贸市场里、街道的广告牌上发现的错别字,举例说明。

  3、把发现的错字进行归类,总结看哪些字易错,在练习本上写。

  4、完成书后表格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1、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变化的过程,弄清方仲永的才能衰退的原因,《伤仲永》教案推荐。

  2、组织学生讨论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类似仲永的现象,让学生深刻领会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3、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灵活适应《论语》中的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教师讲一个“年级死囚犯,在临刑前咬下母亲半边耳朵”的故事。

  2、讨论,年轻人的行为如何理解?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进入课文学习,同时开发学生听话,分析能力,并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感受口头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伤仲永》教案推荐》。教师应以学生的看法为主。教师不作统一要求。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师: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令人痛心的故事。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笔下也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你指导是哪篇课文吗?

  说明:此项设计是为了“课题的书写。加深了印象。

  2、朗读课文,参考注意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内容梗概。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感知全文,掌握故事梗概,为下一步训练作铺垫。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高、指导。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疏通文章的障碍。为下步训练作准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课题中“伤”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为什么而“伤”?

  2、方仲永的才能有和变化?

  3、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此三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重点在对原文的理解与应用。

  4、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

  5、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儿子,会怎么样做?

  说明:此二项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外延伸

  1、引用《论语》中的语句劝劝像仲永一样的古人或今人。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因为两文都涉及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2、结合课文,说说现实社会中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

  说明: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深刻灵活今后学习非常重要这个道理。

  五、作业

  说说学习《伤仲永》一文的感受。

  六、反思:

  1、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在朗读方面、断句、节奏、语气语调都有一定的难度。要加强朗读,力争在理性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体会,更要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没有想象的这么好,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半懂半不懂,遗憾的教学中应重点注意。

  3、讨课题完成比预料的好,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模仿仲永及仲永父亲的语气进行劝说很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可加强训练。

语文教案 篇5

  一、 谈话导入

  “路”是本单元的主题,看到这个主题,你能想到些什么?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都知道些什么样的路呢?(柏油马路、水路、海上航路、山间小路、商路、邮路、空中走廊、人生之路等等)

  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路,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路的风采。

  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从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拓新路的艰辛,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明白,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把握好方向更好地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来看看诗人通过这首诗向我们传递些什么信息。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自由练读,争取读得流利。

  3.课件出示下列字词:

  丝绦 缔造 干涸 险峻 沟壑 颠簸 匍匐

  侏儒 丰沃 开拓 万顷 波涛

  4.理解字义。课件出示课文中句子:

  (1)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丝绦:用丝线编织成的带子。丝绦、绦带。

  (2)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

  缔造:A?结合。缔结、缔交。

  B?创立,建造。缔选。

  C?禁止。取缔。

  (联系句子进行选择)

  匍匐:爬行。

  开拓:开辟,扩充。拓荒、拓展、开拓。

  5.字形记忆。

  条( )绦( )

  帝( )缔( )

  固( )涸( )

  石( )拓( )

  匍( )葡( )

  6.指读分小节朗读课文,想想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首小诗的语句都是很优美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要把诗读得流利。边练习边思考:这首诗共有四节,每节都写了些什么?

  2.学习诗歌第一节。

  (1) 第一节中分别用了两个比喻句,把乡村大道比喻成了什么?

  “乡村大道,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乡村大道的什么特点?可以结合插图来理解。

  (乡村大道的特点是长远、宽阔、美丽)

  (2)“那两道长城般的高树呀,排开了绿野上的万顷波涛。”这一个“排”字用得十分准确,请大家想一想,说说这个“排”字用得好在哪里。

  (准确地表达出路边树木的状态:整齐的一排,很高大,郁郁葱葱,有风吹过时,就像海面上翻涌的阵阵波涛,十分壮观)

  (3)“所有的城市、乡村、山地、平原,都叫它串成珠宝;这一串串珠宝交错相连,便把我们的锦绣江山缔造”一句中,“它”指的`是什么?“一串串珠宝”指的又是什么?

  (“它”指乡村大道,“一串串珠宝”指的是被乡村大道串起来的城市)

  (4)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郭小川的诗歌魅力,相信大家对诗中那些优美而又充满豪情的句子过目不忘,现在我们一起来带着激情朗读。

  3.学习诗歌第二节。

  (1) 想一想,在第二节中,诗人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了什么?这些比喻又说明了乡村大道有什么特点?(“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说明乡村大道曲折,充满坎坷)

  (2) 诗中是怎样形容这些曲折和坎坷的?

  (3) “每一曲,每一折呀,都常常遇到突起的风波”这一句怎样理解?这里的“风波”指什么?

  4.指名读第三节诗。

  (1)“匍匐”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曾在乡村大道上面爬过吗,你怎样理解?

  (2)“侏儒”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所说的“英雄儿女”呢?

  (4)“前来的”和“不来的”分别怎么理解?

  (5)齐读这一节。这一节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的生活,为什么要加上这样一节?不要这部分可以吗?

  5.自读最后一节诗,想一想,这一节诗与前三节有什么样的联系?

  (最后一节诗,是对前三节诗的总结和概括)

  (1) 为什么诗人说不但爱“你的长远和宽阔”、“你的明亮和丰沃”,还不能不爱“险峻和突起的风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险峻和风波、坎坷和曲折也值得爱吗?

  (2) 如何理解“在花砖地上旋舞”?

  (3)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能算是诗人说的“伟大的生活”?

  (4) 练习以激情澎湃的语气来朗读诗歌。

  四、 再次朗读感悟

  全班饱含激情地朗读全诗。整首诗都学完了,你怎样理解“乡村大道”?这仅仅是指一条乡村的道路吗?还有哪些其他的用意?

  学完诗后你有什么感想?(生活只有历经锤炼才能称之为伟大,我们要热爱生活)

  五、 小结

  著名诗人郭小川用优美而又富于激情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乡村大道”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二者都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和人民之中、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通过学习,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人生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和错误都是对我们的磨练,只有历经磨练,我们才能更健康地成长,才能更坚强地走向成功!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石榴》教案04-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2

语文教案[精选]08-20

语文教案[经典]08-21

语文教案(经典)09-12

语文教案(精选)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