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4 08:15: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写作中如何发挥想象;

  2、了解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的古语;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运斤者的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学习看图想象作文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读一读,学习成语

  1、自由读下列词语,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这些词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表达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并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3、再读这些词,

  4、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千方百计、和风细雨……)

  二、 读一读,学习句子

  1、自由读下列句子,看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全班交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在发挥想象

  3、师追问:那么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使人感觉更加真切,仿佛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

  4、再读句子

  5、师:你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6、点拨:我们在写作文时就应该不仅仅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还要写出自己想象到的.。

  三、 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结合注解,看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句子的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值得我们不懈地去探索。

  3、指名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4、再读,背一背。

  四、 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成语,想想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 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师引导回顾: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图中的情景+自己的想象)

  师: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 尝试想象

  1、习作要求中给了我们一点写法上的提示,对吗?

  (可先写第一副再写第二幅,也可以倒过来)

  2、自由构思,同座之间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次序写,怎样写

  师点拨:沙漠是如何变成绿地的?这里的人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个过程要写具体;反过来也是一样

  三、学生自由习作,师相机讲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叙说野餐时的快乐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能叙说野餐时的快乐情景。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抢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野餐 葛藤 蕨叶 煮汤 凹入

  削尖 篝火 山姜 丰盛

  2、暑假,我们全家去山里野餐,大自然为我们奉献了丰富的食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野餐带来的乐趣吧!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

  2、说说聪聪的爸爸为什么要带领孩子去野餐?

  3、野餐的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怎样?(板书:决定野餐)

  4、理解“兴奋”,指导朗读。

  三、重点品读,交流感悟

  1、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快乐野餐的段落(第8、9自然段)。

  (2)课件再现野餐情境,指名学生叙说。

  (板书:野餐:篝火、唱歌、品味)

  (3)假如你是聪聪家的成员,此时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4)同学们认真想想,大家为什么如此快乐?

  (5)“丰盛”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来?

  (6)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细细体会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

  2、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1)这么丰盛的菜,聪聪一家是从哪里弄来的?

  (2)学生自由读3~7自然段。

  聪聪一家向大自然买了哪些菜?(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3)在买菜过程中,你印象最深是什么?

  (4)重点品读:爸爸学水叉鱼的情景。

  ①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爸爸叉鱼的动词“栽、伸、蹬、潜”,体会这些动词的运用,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②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敏捷身手?

  ③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水獭吗?(学生齐读爷爷的话)

  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水獭了?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因毛皮珍贵,水獭遭到人们无节制地捕猎,加上开发建设使水域污染,其数量已稀少,需加强保护)

  (5)回想表达:生活中,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说说当时的'情景或自己的感受。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心朗

  读第3~7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回味全文

  学生自由深情的朗读,感悟无穷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完成选做题:野餐中大自为丰献出丰盛的菜那么,我们应该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包括食物快乐……我们要回报大自然爱护它的一草一木,绝不乱砍滥伐,不捕杀野生动物,不乱如扔垃圾为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微薄之力。)

  六、攻固练习

  完成基础训练第9课的练习。

  板书设计:

  9 野餐

  决定野餐

  爷爷挖根

  奶奶采蕨叶

  野餐 大家“买菜” 妈妈摘瓜

  爸爸叉鱼

  快乐野餐:篝火、唱歌、品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情动人”是一篇成功的演讲的重要条件之一,培养欣赏演讲和演讲稿的能力;

  2、练习在网络中查找、筛选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听演讲、读演讲稿体验演讲和演讲稿中感情,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发表自己的评论。

  难点的突破:提供例子和相关文章进行模仿。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课时:二节课。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什么是演讲及演讲技巧)

  二、欣赏《天下粮仓·卢焯剪官袍》一节演讲,说说演讲中感人的情境、语言或形象。

  三、阅读《爸爸,来世再与我为父女》一文,体会文中的感情,将你认为最动人的章节朗诵出来。

  四、阅读评论,模仿点评。

  阅读《用哀惋的'情思谱写的悼词》和《如何写精彩段落》两篇文章,用第二篇文章介绍的方法,对刚才欣赏的卢焯的演讲和《爸爸,来世再与我为父女》进行片段式点评,字数不限,形式不限。

  第二课时

  五、网上自主学习。

  按老师提供或自己查找的网站查阅:演讲稿、演讲录音、演讲稿欣赏评论。思考一个问题:在演讲稿和演讲中,感情的运用有那些方式?

  六、讨论交流。

  你对在演讲稿或演讲中如何运用感情有了怎样的感悟?

  口语训练·演讲要“以情动人”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为了我深爱的运动——乔丹自传》是一展现其人格魅力、弘扬真正体育精神的鼎立之作。节选部分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精神境界、难得的宝贵经验和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向同学们展现其他成为“最出色的球员”的秘诀。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蕴含生活哲理,其真挚感人不加修饰的叙说,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表达了作者对篮球及人生的特殊感悟,文章表现了一种“大朴之美”。

  【学情分析】

  初二同学正处于追星的梦幻年代,他们善于以丰富敏感的心灵追寻梦中之星。教学中贵在及时的唤醒,恰当的引导,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巨星”崇高的精神世界,如乔丹的奉献意识、心理素质、宝贵经验等。其次,针对学生语言感知力尚差,引导学生过字词关、句段理解关、朗读关等。对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介绍等知识学生可于课前课后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整理、相互交流,激发其阅读兴趣、锻炼其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迷惘、羁绊、夯实、遏制”等词语的音形意。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展示人物心灵世界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完整深刻的感悟、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3、通过揭示“飞人”乔丹的心灵世界,感悟乔丹武士般的胆魄和艺术家般的造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乔丹执着追求、顽强拼搏精神品质和自信从容、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完整深刻的感悟、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方法】

  1、情境法。以富有激情的语言、通过特定的情景渲染导入新课。(多媒体)

  2、朗读法。

  3、导学法。通过提纲导学,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手段】

  新授课,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乔丹精彩进球视频】乔丹被誉为“空中飞人”,他之所以能每次都带领自己的球队公牛队连续六次美国全国篮球联赛总冠军,并且在离比赛结束仅仅剩余3秒钟的时候,仍然能出其不意地投篮进球,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乔丹自己写的文章《最出色的球员》,揭开其中的奥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粗知内容大概:

  学生用尽快的速度读课文,读后谈谈:读了课文后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走向辉煌的背后是什么?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然后师生对所说内容进行分类汇总,求同存异。(对大家认同的观点肯定,对有异议的观点待进一步加深理解后再作处理。)

  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成为最出色的球员是因为:

  (1)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擅长进攻,又精于防守;

  (2)让自信贯穿比赛的始终;

  (3)有一套能克敌制胜的独特战术风格;

  (4)懂得真正的幸福,“为现在而生活”,让生活自然发展;学会体验过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加深整体感知 学生有目的的.速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三、写作方法探究

  作者为更为透彻的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用了比较的手法,请同学们找出实例加以体会。

  采用同组合作、异组竞争、同台辩论加深理解。

  教师给予明确

  1、通过我和皮彭的区别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擅长进攻,又精于防守。

  2、通过我和一般球员的比较,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让自信贯穿比赛的始终。

  3、通过我和布莱恩特的不同,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有克敌制胜的独特的战术风格。

  4、通过我和年轻一代球员的比较,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懂得幸福是:“为现在而生活”,让生活自然发展;学会体验成功。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四、个性语言品味

  1、学生谈自己对本篇语言的感受,并举用文中的片段句词加以说明。

  2、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对下面这些话的认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中饱含的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1)都过去了,珍惜后面的机会!

  (2)还没投,干吗就担心投不中呢?

  (3)一天一点进步,那一辈子该有多少飞跃呀!

  (4)一名伟大球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让全场比赛始终合乎自己的节奏,而不至于整个晚上老在担心“追赶”不上比赛。

  (5)学会以高境界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也不失为一种超脱。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求同存异。

  【学生活动:

  朗读体会,交流展示。】

  五、拓展练习:

  1、你此时想和乔丹说些什么?(采用采访的形式)

  2、以“自信”为内容写两个比喻句。

  【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六、小结:

  乔丹不愧是最出色的球员,他灵活多变的投篮、敏捷准确的传球、感人至深的话语都感染和感动着我们,希望我们能记住他的话,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努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回声的科学知识,学习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知识的方法。

  2.掌握生字词,练习做卡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法

  2.回声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前面学过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不仅有美妙的语言,而且有奇妙的声音,当你站在高山顶或深谷里高呼一声的时候,当你站在大厦或遂道里用力击掌的时候,侧耳一听会听到什么呢?回声,有时回声还不止一次,而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

  初读课文,正音解词:

  隧道(suì) 圜丘() 层峰叠障(zhàng) 庞大(páng) 巍峨(wēi)(é)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点明回声发生的原理。

  (二)举例说明回声因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回声现象。

  (三)用事实说明了解回声,利用回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

  读课文,请学生画出文中所举事例,并依次编上序码。

  ①在高墙或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②捷克阿德尔什伯赫旁的断岩能听到三次回声。

  ③江西弋阳圭峰的.“回声谷”能听到四次回声。

  ④英国牛津郡一个地方,一声枪响回声达20次之多。

  ⑤雷声经过地、山、云回声隆隆不绝。

  ⑥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⑦冷空气团和云雨层也会反射声波。

  ⑧阿尔卑斯山铁路隧道里的爆炸声能传到160千米远的地方。

  ⑨回声探测仪器,声纳。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个段意)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回声的原理、现象以及了解回声、利用回声的重要作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

  作用是什么?(点题)

  把回声比作什么?(比作女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原声和回声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将回声现象化作一种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了)

  文章引诗开头,有吸引力,拟人形象,富有情趣。

  ②第二段说的是什么?(回声发生的原理)

  ③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部分

  ①第4段说了什么?(1次回声)

  第5段说了什么?(回声2至20次)

  这两段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少到多)依回声的次数为序。

  ②第4段分说什么情况?

  (分说“较远”和“太近”两种情况,大略说明听到回声的条件)

  ③第6段说了什么?(总述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7—9段分别说了什么?(分别介绍了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总到分)

  ④第七段,说明墙体是为了说明什么?(反射条件)

  “由于……”一句点明了什么?(点明原理)

  ⑤第10段说了什么?(液体、气体也反射声波)

  第11段说了什么?(用隧道事例证明)

  顺序?(由固体到液、气体)回声的表现。

  ⑥第11段,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先说现象奇怪,再作科学解释)

  第三部分

  ①第13段说了什么?(用事实说明,利用回声有重要性)

  ②第14段说了什么?(用事例说明回声仪器的迅速发展)

  顺序?(由实际到应用)写的是回声的用途。

  总结①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下定义

  (3)作比较

  (4)列数字

  ②修辞方法

  (1)拟人

  (2)设问

  (3)连珠(顶真)

  ③填表

  写作方法

  表现形式

  具体例子

  表达效果

  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第1、2自然段

  引人入胜

  知识原理

  由抽象到具体

  第9、10自然段

  具体形象

  结合

  先说知识后举例子

  第4自然段

  生动有趣

  具体例子

  先说事例后说知识

  第10自然段

  说服力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