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6 08:25:2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生态平衡。

  3、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感悟能力。

  5、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图片,你们想看吗?

  2、看了左边这张图片,你的心情怎样?看了右边这张图片,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3、右边这幅图中的沙尘暴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大家知道警惕是什么意思吗?警惕大自然的报复就是提放、小心大自然的报复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什么?(另一方面,然界生物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

  2、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说明了自然界生物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一道理?(2)

  3、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说明了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这一道理?(3、4)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个现象看出自然界生物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理解食物链、生态平衡。

  (2)为什么说这种平衡是微妙的?

  (3)为了说明自然界生物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一道理,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的方法有什么好处?(信服)

  (4)你还能举出有关食物链、生态平衡的例子吗?

  5、默读第4、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事例说明了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这一道理?

  (1)捕捉护林益鸟,就会破坏树木生长。问:破坏树木生长的后果是什么?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是谁造成的?

  (2)捕捉黄鼠狼,老鼠成灾。问老鼠成灾的后果是什么?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是谁造成的?

  (3)人们砍去森林,破坏草原,导致黑色风暴。

  狂风为什么会刮起黄沙和尘土?土地被暴晒的结果会怎样?(松散)

  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是谁造成的?

  (4)、第3、4自然段是用什么写法来说明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这一道理的?

  (5)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第4自然段?(沉重)

  6、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写了一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现象?是什么?(鸟类减少)

  你知道鸟类为什么会减少吗?(树木资源遭到破坏)

  鸟类减少,说明环境已经把鸟类逼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环境呢?破坏这一环境的是谁?

  7、你还知道哪些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而导致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情?

  8、怎样才能防止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怎样才能防止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呢?

  善待大自然,我们该怎么做?

  9、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什么方法是什么?

  你会用举例子的写法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吗?

  电脑的用处可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很多好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文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说的很对。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

  1、解题:

  “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

  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问: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抨击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人,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

  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 爱其子──与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学,师生合作共同朗读第二段,进一步明确三组对比的内容。(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稍加点评。)

  分组背诵三组对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齐读第三段。)

  提问:在“从师”这一问题上,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作出了什么论断?

  明确:

  孔子的行为

  三段──结论

  孔子的言论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齐读第四段。)

  提问: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确:

  四段──交代缘起:好古文不拘于时

  五、小结

  这篇课文四段都围绕“从师”这个问题展开。第一段正面论述从师之道,说明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第二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运用孔子的言行,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写作缘起。

  六、齐背全文

  1、请同学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2、播放画面,配上音乐,师生共同背诵全文。

  七、总结

  1、统计各组最后得分,宣布比赛结果。

  2、布置课外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儿歌,在阅读中认读“送、婆、乐、笑”4个生字。

  2、复习声母bpmf,学习拼读音节:pupomi

  3、学习笔画,并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乐、区”。

  4、学习关心尊敬长辈。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认读生字。

  2、“乐”、“区”的书写笔顺。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图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导入新课。

  1、出示图画。(课文插图)

  2、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板书课题:摘葡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葡萄架,挂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乐得眯眯笑。

  2、教师范读,领读。

  3、朗读儿歌。

  (1)自由练读(打开课本,右手指读。)

  (2)图文对照指名读。

  (3)加动作齐读。

  4、学习生字。

  (1)过渡:儿歌咱们会读了,那么老师把这些字宝宝从队伍中叫出来,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贴出生字卡片。送婆乐笑

  (2)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这四个字你都是怎么记住的?要注意“乐”和“送”的读音

  (4)开火车认读。

  (5)齐读儿歌。

  5、儿歌。

  (1)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给婆婆品尝,你想夸夸他们吗?

  (2)赛读儿歌。(可以男女生赛读,也可以小组之间赛读。)

  三、复习拼音,学习音节。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接顺口溜——抽卡片,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2、学习音节pupomi

  (1)出示词语葡萄(葡加拼音)——(媒体演示或卡片演示)p——u——pu

  教师示范拼读,学生跟拼,开火车拼读。

  (2)出示词语:婆婆p——o——po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出示词语:眯眯笑m——I——mi学生尝试拼读。开火车拼读。

  3、练习圈出正确的音节。

  四、学笔画,描一描。

  1、出示:乐(其中竖折为红色)认识笔画竖折。

  2、师范写竖折,边写边说出笔画名称。学生书空,说名称。

  3、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乐”,生边跟着书空边说笔画名称。

  4、出示:区找一找竖折。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五、巩固拓展

  1、读儿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纸船,

  外婆乐得眯眯笑。

  2、找朋友。

  笑()送()

语文教案 篇4

  《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课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图片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

  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找一找,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

  shù mù yuè liàng ěr duō xiǎo niǎo

  树 木月 亮 耳 朵 小 鸟

  yī zhī xiǎo yáng zāi chī cǎo

  一 只 小 羊 在 吃 草。

  lóng zi lǐ miàn yǒu jǐu zhī tù

  笼 子里 面 有 九 只 兔.

  wǒ mén jiā yǒu sān kǒu rén

  我 们 家 有 三 口 人。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

  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任意选择写几个。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五、实践作业:

  回到家里收集一下今天学习的生字。(商标、电视、广告、网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09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下册的教案06-03

语文《画风》教案05-0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2

语文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