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时间:2024-04-20 07:04:5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1

  1.题目:《牛顿第一定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十分钟以内;

  (2)要求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而来的。

  2.通过观察直观现象到提取抽象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会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静止的小车和风吹树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错误观点,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继续给出飞出的.足球,不受力依然飞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导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板书: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讲授

  1.结合导入中的问题,教师追问,足球如何停止?学生分析得出受到阻力的原因。

  2.教师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所受的阻力对于路程有什么影响?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用不同材质来做支持面。

  3.教师给出实验器材,组织小组讨论合理的实验步骤,之后进行实验。

  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远。如果支持面光滑,阻力为零,小车会一直运动下去,其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5.教师讲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并给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强调关键词“一切”、“保持”等的含义。

  6.教师结合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基础+合理推理,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三)巩固提高

  如果同学们正在进行运动会,所有的力突然消失了,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思考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四、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

  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然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这是初、高中知识相衔接的一节课程。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高中阶段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的、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思考亚里士多德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为何他的错误观点能影响人们两千年呢?牛顿所做的工作不仅是进行总结,更是从物理上赋予了明确的内涵,这其中包括惯性和力作为科学概念的提出。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了解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但是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要正确认识它,就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注意它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科学研究方法,课堂教学中,还应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

  三、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知道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大小跟质量有关,能够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及牛顿等物理学家的科研过程,感受他们的研究方法,重点感悟伽利略的物理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通过对笛卡儿的观点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2.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质量是惯性唯一量度的理解

  【考纲要求】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考纲对其要求属于理解、应用级别

  【学习内容】

  通过播放两个和惯性有关的视频引入新课

  问题1:

  一、第二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观点是什么?此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问题2:恩格斯称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他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气象、数学、物理等方面,他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但他持有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为何能延续两千年呢?

  问题3:马如果不拉车,车为什么总要停下来呢?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实验事实)。

  (2)(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光滑,则小球一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高度。

  (3)(科学推想)若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则小球高度,不过,在另一个斜面上将滚得更远。

  (4)(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光滑的水平面,则物体将。

  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伽利略的结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是因为物体,所以,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问题4:为何说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理想斜面实验呢?

  爱因斯坦评价伽利略: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问题5:阅读课本69页第三段,笛卡尔的观点是什么?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得出牛顿第一定律。阅读课本69页第

  三、第五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思考:牛顿第一定律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什么时候可以看作不受力?并举例说明。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一个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或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2)确定了力的含义

  定律的后半句话“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条实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时的运动规律,他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为零时,其效果和不受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列举演示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本科开头的两个视频。

  四、惯性与质量

  1、惯性与力的关系

  (1)惯性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越大,运动状态改变。

  (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

  2、惯性与速度的关系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4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的知识都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再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

  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2、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

  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

  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入境

  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引体验

  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小车,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小球上升高度和运动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影响小球上升高度和运动距离的外在因素。

  4、组织学生演示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原因。

  积极思考,大胆猜测。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正确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猜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阅读教学,思考笛卡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

  分组讨论,思考问题。

  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思考问题,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通过对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对惯性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训练达标

  引导学生利用惯性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才能把一个较轻的泡沫小球扔到天花板上?

  2、利用什么方法将混杂在一起的米粒和碎纸片分离开来?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完成实验任务,思考如何利用惯性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3、惯性及其应用

  回顾本节课探究过程以及所学到的知识。

  回顾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阶段反思的习惯。

  拓展延伸

  一个在日本的旅游者,想来中国、他设想将自己悬挂在空中的大气球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只要在空中停留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中国,您认为这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积极思考,课后讨论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1、力和运动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意义

  3、惯性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道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过程及物理学史。

  (2)知道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的理想实验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会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重点

  1、亚里士多德和伽里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的研究方法。

  2、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可靠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3、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力的概念进一步深化。

  教学难点

  1、对理想实验方法的认识。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案过程

  (一)情景引入

  情景1 观看中国冰壶运动员参加冰壶比赛的视频,体会运动员运动精神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师:请仔细观察冰壶的运动情景。

  问题1 如果我们把冰壶看作一个质点,请描述冰壶的运动?请分析冰壶的受力情况?

  问题2 冰壶的运动与它受力情况有关系吗?

  问题3 通过对冰壶的运动分析,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问题4 冰壶在前行的过程中,总有两位运动员用刷子使劲地刷冰面,目的是什么呢?

  问题5 如果冰道足够长,冰壶能一直运动下去吗?

  学生讨论,教师借机导入新课——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个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正确吗?

  导入新课,回顾规律

  师:初中时同学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请回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思考回答问题。

  问题1 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和定律结论。

  问题2 定律得出的实验基础是什么呢?

  实验1 回顾初中的探究实验及结论

  实验结论:水平表面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

  实验2 用气垫导轨近一步研究以验证上述结论(用气垫导轨的作用目的就是减小滑块的摩擦力,使实验接近理想情况。同时促进学生学会运用现代实验手段DIS系统处理物理问题。)

  把滑块放在一个气垫导轨上,使滑块和导轨之间形成气层,物体沿这个导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推动一下物体,可以看到物体沿气垫导轨的运动很接近匀速直线运动。

  利用气垫导轨和DIS系统,位移传感器,演示滑块在水平导轨上的运动过程,通过对s-t图像的分析,得出物体在无阻力的情况下保持了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回忆起初中所学运动和力间关系——即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3 模拟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实物器材,但有一定的摩擦)

  (1)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但不能到达同样的高度。

  (2)假想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3)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将会到达原来的高度,但要通过更长的路程。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5)学生总结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解释自然规律。

  【伽利略的.观点】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再次分析冰壶的运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的观点是错误的判断。

  师: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物体的运动做了准确的描述,但是没有指明原因是什么,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力学知识,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又叫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1)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只和质量有关。

  【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其运动,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原因。

  (3)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不受外力作用→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惯性(实验)

  【演示动画5】 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生:钥匙将落在手中,因为抛出前钥匙随车一起运动,抛出后钥匙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的匀速直线状态,所以会落入手中。

  【演示实验6】(用实物投影仪)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木块,将纸条迅速抽出,木块不倒。(学生操作)

  师: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木块为什么不倒?

  生:木块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木块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木块不倒。

  【演示实验7】 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1)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向后倾倒,为什么?

  模拟演示:(用实物投影仪)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小车突然启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启动前木块和小车一起保持静止。启动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开始运动,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静止,所以木块向后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向后倒这一普遍现象。

  (2)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向前倾倒,为什么?

  模拟演示:(用实物投影仪)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启示】 汽车司机不能超速、超载防止汽车由于惯性而带来的事故。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部分内容:

  1、历史上几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惯性及应用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 略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6

  一、板书课题(2min)

  导入语: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章运动和力的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之间是什么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1min)过渡语:本节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1、能通过生活实例,说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的原因。

  2、通过实验知道物体所受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大。

  3、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能结合实例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三、自学指导、先学、后教过渡语:怎样达到目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后教(4min)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1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分钟后回答下面问题。

  检测:

  1.滑板车在蹬地之后会继续向前滑动,说明物体的运动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滑板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滑板车最终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的作用。

  3.总结:物体的运动_____力来维持,力是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的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教师出示答案)

  过渡语: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二次先学后教(8min)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P17实验及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请看自学指导:小组合作完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找到牛顿第一定律。

  检测:

  1、两次实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变_____,说明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更_______.

  3、推测: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向前运动的距离越____,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做_______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

  5、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采用了_________方法。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______来检验。过渡语: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体现呢?

  第三次先学后教(8min)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19,并做想想做做中的小实验。5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想想议议1,拨动簧片前,小球处于______状态,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间的金属片弹出,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状态,由于受到_____作用竖直下落。

  3、想想议议2,行驶中的汽车刹车前,乘客的速度与汽车______,当汽车刹车时,汽车速度______,乘客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速度,即乘客的速度________汽车的速度身体会前倾;汽车开动前,乘客速度为___,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______状态,乘客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身体就会后仰。

  4、交通工具必须配备刹车系统是为了防止______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案02-23

初中物理《沸腾》教案01-02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教学反思04-12

初中物理电阻的串联教案12-28

初中物理教案【精】11-15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03-09

牛顿第一定律物理说课稿(通用3篇)05-03

人教版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05-07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模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