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

时间:2022-11-14 15:31:04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1

  萱萱是个很要强的小女孩,她奶奶告诉我们说家里对她的期望很高,她妈妈总是跟她说:“萱萱,你一定要是最棒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她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所以,即使萱萱算是一个挺优秀的孩子了,她却一点自信都没有,很多事情,做都没做呢,她就先泪汪汪地跟老师说:“我不会”。就拿美术活动为例吧,只要一看到老师在准备纸,她就开始了:“老师,今天画什么呀?我不会。”

  今天我们又开展了美术活动《千奇百怪的手掌画》,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都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活动,只见刘好一开始就用自己的大手掌画了一只章鱼,张子怡在画一棵手掌树,就连平时不怎么会自己动手画画的陈志忠、朱志悠等人也开始用两根手指画起了小兔子。更有小朋友两两合作在画大螃蟹呢!正在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哭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萱萱在哭,我发现她的纸上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我问她:“你怎么了?为什么要哭啊?”她边哭边说:“我不会画”。于是我就扶着她的手示范了一次,再给她一张纸请她再画一次,这次她说会了,所以我继续去看别的孩子画画。过了一会儿,又听到了她的哭声,我走过去一看,整幅画已经装饰好了,也已经涂好了颜色,可以说挺不错的。但她还是在哭着说:“我不会画!”我仔细一看,原来坐在她旁边的刘好和王子萱一起画了螃蟹和章鱼,确实是比萱萱的要好看一点,她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所以她才会说自己不会画的吧!但是在我又共同表扬了孩子们画的都好时,她又露出了笑容。

  这件事让我我想到了很多,上次大家在外面玩羊角球,她也是泪汪汪地跟我说她不要玩,她不会。玩踩高跷的时候也是,看着别的小朋友都玩得很好了,她也是拿着高跷站在那里不动,然后跟我说:“我不会!”但是只要老师稍微帮一下,她又能做的更好!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没有自信的表现吧,平时萱萱表现真的挺不错的',老师教的东西她学的也挺快,但可能因为在她边上坐着的是刘好、张子怡、王子萱等人,他们确实更优秀一些,所以让萱萱变得没有自信。

  自信心是健康幼儿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缺乏自信是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呢?

  一、相信幼儿可以做到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形成的,只有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有所认识,从而信任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动力与实现自己愿望。所以,在萱萱对我说她不会画的时候,我并不是扶着她的手画一遍就算完事儿了,而是再给了她一张纸让她再画一次,并且对她说:“老师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

  二、多表扬鼓励幼儿

  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放弃萱萱,我对她说:“不会没关系,老师教你。你很聪明,一学就会的!”过程中我一直陪在她的身侧,并不停地说:“萱萱加油!你做得非常好!加油啊!真棒!”在萱萱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时也都加油鼓励:“萱萱画的很好哦!大家画的都很棒!”最终我看到萱萱的脸上浮现出了笑容时,我真的很欣慰。

  三、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幼儿的自信心是对他们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自己有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实力,我们成人就必须先给幼儿充分的信心,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成功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逐步增加难度。

  所以,当孩子说不会的时候,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他真的是不会,说不定就是他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个时候,老师应该要做的并不是放弃他们,而是应该信任他们并且鼓励他们去完成任务,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我可以”,从而一步一步建立起自信。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2

  一、尊重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从教育的角度讲,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孩子乐观自信的重要条件。得到尊重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他们才能积极地学习、探索和创造,从而获得自信心。反之,幼儿如果从成人那里得不到关注,感到自己被疏忽,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

  因此,我们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创建平等、民主的活动氛围,树立起“尊重幼儿,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他们取得的任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爱孩子。爱是沟通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桥梁,是开启幼儿自信心的钥匙。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都愿意和教师交朋友。我们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位幼儿,生活中像母亲;游戏时是同伴;困难前是导师。

  二、鼓励幼儿,让孩子敢于表现、会表现。

  幼儿正处于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多鼓励、多表扬,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日益增加。

  善用鼓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人的心理很微妙,总是渴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许,只要受到赞许,便会内心兴奋并形成一股力量推动他发挥出不平常的能量。而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孩子就会产生自信。活动中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鼓励幼儿:1、用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如:“真棒!”、“很好”、“继续”。教师适当的语言激励,能使孩子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2、用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手势、眼神等行为)进行鼓励。如摸摸孩子的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动作都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让孩子敢表现、会表现。有的孩子由于生活及交往圈子的狭小,他们胆小、害羞,更不能大方地表现自己。因此,我们应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发展孩子的交往、表现能力,尊重珍惜孩子的第一次自我表现机会,帮助孩子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使他们敢表现、会表现。

  三、在自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但现实生活中重智力轻个性品质的现象仞然十分严重。大多数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不知所措,遇到挫折灰心丧气。进而慢慢丧失了自信心。

  因此,我们应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孩子提供自立及施展才能的机会,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和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在自立中锻炼,逐步学会生活生存、学会自理、学会做人。这将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3

  一位哲人曾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但自信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然而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在幼儿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比如在游戏中,他们害怕尝试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的情节;在活动中,他们缺乏主见,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不敢主动与教师交流。究其原因,恐怕与现在家长的育儿观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独生子女一出生就被家长人为地保护起来,家长把他们视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竭尽全力为其解决各种困难。孩子在这种过度照顾和过分保护中,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而较普遍地缺乏社会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要他们自己动手解决一些问题,他们总是变得胆小懦弱,凡事都想让家长代劳,当家长不能代劳时,他们便说“我不行,我不会”。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就会更加缺乏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孩子的自信心最初是建立在别人的`反应上的,他们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用亲切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热烈的掌声鼓励孩子;用关爱的行为支持孩子。只要有益其身心,不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并由衷地表现出与孩子同样的喜悦,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评价,只有主要,孩子才会倾注全部的热情去争取新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信带来的快乐。

  孩子的明天是灿烂的,也是竞争激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们没有今天的自信,就不可能有明天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多对孩子说“你一定能”“你一定会”“你一定行”。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4

  区角活动时,我正在教孩子们折信鸽,说实在的,折信鸽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折起来并不简单。刚开始,孩子们很糊涂。这不,当大家动手操作时,我发现露露小朋友低着头,一动不动。“露露,你怎么不折呢?你看亮亮折的多好,她低头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折,我折不好,我很笨”。我笑着问她:“你没动手折,怎么知道折不好呢?”她吞吞吐吐地说:“我妈妈和奶奶都说我很笨,我折不好的。原来是大人平时不注意,扼杀了露露的自信心,我连忙蹲下来鼓励她说:“来,老师知道你是最棒的。也是最听老师话的好孩子,现在跟老师折信鸽,来证明一下好吗?在我的一再帮助下,露露终于折好了小信鸽。她笑了,还甜甜地亲了我一下,高兴地和小朋友炫耀起来了。“我终于折好信鸽了”。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我们做老师的应多给孩子们培养自信心,提醒家长同样去做。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心,就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他们的`一切。所以,平时不管家长还是老师,要多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5

  自信心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方面,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前提。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努力奋斗,积极进取,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有自信心"是《新纲要》社会领域的一条重要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等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使孩子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胆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逐步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老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应为幼儿创设有助于形成自信的环境氛围,充分尊重每一个小朋友,掌握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小朋友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自己。对于一些能力较差、胆子小、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小朋友,切不可说出"你真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之类的刺激性语言,要多一份关心、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对于一部分胆子大、外向的幼儿来说,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有时还会做错事情,老师不可随意地加以指责、批评,而应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激励和引导,以免伤害幼儿的自尊,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信心。

  二、赏识孩子,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

  有位教育家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他们更需要成人的赏识,尤其是老师的赏识。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老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你真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等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三、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

  《新纲要》指出"应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孩子身上的长处来带动孩子克服自身不足的地方,让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机会获得成功和满足,产生自信心。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缺乏自信的小朋友,我们更应多接近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多为他们提供锻炼、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适当降低些难度和要求,循序渐进,不要包办代替,要敢于放手,相信孩子。一旦取得进步和成功,老师要马上加以热情地赞扬和肯定,使他们同样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对于一些能力相对较强的小朋友,我们可以适当提高些要求,给他们设置一些问题和困难,积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难题、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有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不断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使孩子们能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育随笔6

  孩子要有安全感,才会更好地探索世界。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在生命早期,如果孩子所需的生理、心理营养都能得到充分满足,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那么他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就会相对自然、顺利,也为社会化发展、情绪控制、课业成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安全感的建立是和父母功能的发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能生存下去吗(0-90 天)

  从舒适的子宫降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以前丰富、稳定的营养现在完全中断,羊水中的自由自在也被一种铅一样沉重的感觉代替。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剧烈的:想喝水不能自己拿,想吃饭不知道饭在哪里;头不能抬,甚至连笑也不会;不能向别人示好,不能满足别人任何需要,而自己的需要却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会有人能毫不厌烦地悉心照料帮我生存下去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之初,就是伴随着这样的焦虑、惶恐和疑问度过的。

  怎么做?这个阶段孩子最大的需求就是生存,从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两个方面获得满足以便生存下去。生理营养即各种生理需要的满足,而心理营养则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这个时期婴儿的心理营养主要有两种:其一,被无条件接纳。其二,被看成是最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在“无条件接纳”和“重要感”两个方面得不到满足,孩子的安全感很可能会出现问题,占有欲强,长大后可能会特别“黏人”。

  我能做我自己吗?(90 天-36 个月)这个时期,总体来讲,孩子开始学习分离和独立,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10 个月

  孩子比以前已经长大了很多,自我意识从此开始萌芽。另外孩子开始学会一些自我安抚的方法,如吃手,或者迷恋一些毛巾、柔软的.毛绒玩具等。孩子已经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完全依赖母亲了。

  怎么做?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母亲自己有没有安全感,是否能够忍受孩子不再完全需要自己。如果母亲安全感不足,就会把放手看做失去,从而给孩子过多的照料和关注,以求孩子像以前一样完全需要自己。故而妨碍了孩子分离和独立。

  10-16 个月

  孩子开始学会走路,这大大拓展了他的生活空间。孩子开始更多地交替尝试亲密与分离。常见的表现是,一会儿跑到你身边让你抱,一会儿又跑到旁边自己玩。

  怎么做?最好的做法是,当他需要你抱的时候满足他,当他想自己玩时也要允许他自己玩。而不是跟着你的情绪走,高兴时不管孩子的意愿拉过来就抱,不高兴时却又不理孩子。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能掌握主动,想抱的时候可以去抱,但是如果孩子表示拒绝,就马上放下,让他自己玩。

  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的交替尝试亲密和分离,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就不会那么黏人,也不会排斥别人抱他。

  16-24 个月

  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和亲近,表现出明显的“脾气”,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帮他穿好衣服,他却脱下来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会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帮,你去帮他,帮多了,他又不耐烦、生气。

  孩子的心理多少有些矛盾:他迫切地想要“自己来”,但是自己不会、不能的时候,又迫切想要你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如果你过多地参与,他又会感到你干涉和妨碍了他的自主尝试。

  怎么做?不要威胁。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再闹我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威胁性语言,听到这样的话,孩子会更加不安。失去了安全感,不但不利于规矩的建立,更有可能损伤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动力。

  最好的方法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想“自己来”,就给他空间,让他自己做。他没主动要你帮助,无论他做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危险就不参与。但是在他表示需要帮助时,你也要马上回应,当他觉得不需要的时候再停手让他自己做。

  24-36 个月

  这个时期孩子能走了,会跑了,探索的空间更大了,他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但是这时他的生活经验也相对匮乏,不太了解水、火、电、煤气、攀高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果你毫不在意,那孩子就会出现危险。但要注意不能因噎废食,过分保护。

  怎么做?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孩子探索自己和世界的活动应该被保证。同时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了解危险,而不是严厉地禁止。比如,可以轻轻碰一下冒着热气的水杯,让他感受到热水的温度。

  另外,“分离”并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如果你准备好了,在和他相处时,就不要把目光全放在他身上,不做他的手,不做他的脚,更不做他的代言人。

  影响安全感建立的2大家庭要素

  1、和谐的夫妻关系

  对于小婴儿和低龄的幼儿来讲,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因为还不能够区分自己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孩子经常把父母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不好、不乖,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安和负疚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的婚姻,这不仅直接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社会化、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也是大有裨益。

  2、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稳定

  只有母亲本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足够时,才不需用通过成为“好妻子”或者“好妈妈”来证明自己好。如果过度期望通过“好妈妈”来证明自己,母亲常常会陷入焦虑。而自信、稳定、成熟、理智的养育态度,既能减少妈妈不必要的内心消耗,同时也会带给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状态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