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范式 --《教与学整体设计》的访谈

时间:2022-04-13 18:15: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范式 --关于《教与学整体设计》的访谈

          中国教育报        2002-12-13     记者 于建坤 

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范式 --关于《教与学整体设计》的访谈

 

  王 生 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特级教师、博士 

  张国声 江苏省启东中学教科室老师 

  于建坤 本报记者 

  有没有这样一种教育范式?它可以集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为一体?《教与学整体设计》的编写者正在做这样的探索。他们是全国著名重点中学江苏省启东中学的一线骨干教师。他们认为,这种教育范式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运用探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图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它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它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表达研究成果。最终变厌学为爱学,由爱学到乐学、会学、善学、巧学。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问:《教与学整体设计》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要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而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 

  基于以上认识,《教与学整体设计》一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改变了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关系,即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从而确立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拓展性、深刻性。 

  问:从字面上看,“主导”、“主体”既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学生的重要性,那么,主导怎样体现,主体又是怎样体现的? 

  答:在《教与学整体设计》一书的编写过程中,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助,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与学整体设计》在各分册编写过程中,都要求按课时设置“教与学师生互动”这个重要栏目,该栏目提供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问:主导、主体都有一个“主”字,到底以何为主,怎样解决主导干预主体的问题? 

  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最早由钱梦龙同志在1982年提出,近几年来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因为这一教学思想曾一度扭转了教学中满堂灌、满堂动等一系列弊端,我们也认识到,有“主”就有“次”,有“主体”就有“客体”,有“主动”就有“被动”,因此,以甘其勋老师为代表的一些同志对“学生为主体”提出了质疑。并从系统论、信息论、认识论、辩证法、教育心理学等角度论述了“双主体”的观点。 

  “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编委会的老师们,比较认同以下观点:“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教与学整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问:此书的体例有何特点,适用于哪套教材? 

  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兼顾了“教案”和“学案”的特点,是一套真正走进课堂供师生互动使用的辅助材料。它区别于其他教辅资料的最大不同在于是按“课时”来编写的,具有详细的教学过程设计,重点解决每课时教材内容如何讲授、如何拓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该套丛书适用于九省一市的新教材,下册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教学大纲编著而成。 

  关注学生品质与人文涵养 

  问:启东中学一直以较高的升学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们对人文素质培养是怎样认识的? 

  答:古往今来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品质和人文精神是学生社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最终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 

  针对未来人才素质构成,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曾经讨论过“三本教育护照”。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第三本护照则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品质和开拓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关注学生品质与人文精神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学业成绩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但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就难以量化,不容易一下子见出来,人人说重要,但实际上怎样弹性就大了,启东中学有哪些有实效的做法? 

  答: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在校学习的学生,将来就要走上社会,为未来社会服务。因此教育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以教学为中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生学业成绩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说这是显性指标,但是学生品质和人文精神则是教学质量的隐性指标,学校教育在抓教学显性指标的同时,更下大力气抓教学的隐性指标,即关注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及学生的人文涵养。我校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关于中学德育研究”总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良好品质,如主题班会、18岁成人仪式、青年党校、社会实践活动等,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教育目标落实到课堂上,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这样时时处处、全方位地为学生人格和人文涵养形成创造一种情境和氛围。 

  《教与学整体设计》丛书是高中课堂教学的同步教辅资料,丛书编写过程中,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但也融入了许多素质教育的内容。各分册的主编在设置“综合应用创新例题”、“能力测试平台”等栏目中,注重试题安排的繁与简、难与易相间,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在课时设计及相关的栏目中渗透了大量人文素材,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丛书每单元都设置了“课外拓展阅读”、“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我们认为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人文涵养的提高,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范式 --《教与学整体设计》的访谈】相关文章: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8-14

整体厨房设计合同04-20

有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12-29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总结04-04

小麻雀课堂教学设计07-29

荔枝蜜课堂教学设计07-29

寻求自己的解放初中说明文04-27

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学真正有效07-29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设计08-26

整体转让合同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