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文体限制后的作文指导(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8:19:5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打破文体限制后的作文指导(网友来稿)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      程载国

打破文体限制后的作文指导(网友来稿)

“淡化文化,重视表达,鼓励学生想象和创造,展现出考生纷呈而浓厚的个性色彩”(1) 是近年来中高考作文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给以单无作文教学为主,注重文体写作指导的初中作文训练带来了巨大冲击。 

怎样才能顺应潮流,指导学生写出各具个性的作文呢?下面就结合笔者平时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 充导游,引学生找到水源

     先师生共同探讨范文的优点,再将自己的事件储存铸入范文模式中,克隆出篇篇“准范文”,最后又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作文得失。这是初中作文课中常见的操练法。这种操练法其好处在于简单实用,见效快,而其弊端也很明显:学生作文只能求“像”,无法求“真”,更无法创造。要想让学生不受文体束缚,写出各具个性的作文,教师必须充当导游,引领学生去发现作文的源头活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2) 在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指导写作之前,必须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有益的读物。为写作而进行阅读又应分成两类:一是平时积累阅读。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暗示、建议、指令等不同方式,让每位同学都坚持阅读某一类作品,说话幽默的让他和王朔一起神侃;思想深刻的,让他琢磨《呐喊》、《彷徨》;感情激越的诵海明威,崇尚正义的读金庸;多愁善感的体验张爱玲,志存高远的学罗曼罗兰。只有读得有个性才能保证写得有个性。二是现场搜索阅读。在作文前一节课,将学生领进阅览室,让他们到阅览室中搜索能派得上用场的作文材料和作文形式。这种阅读,有借鉴、仿效的意思,但因大家借鉴、仿效的范文各异,绝不会出现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流水线”作文现象。

十几年的单调生活,本来就没多少东西值得写进作文,如果平时再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素材就更为匮乏。因此,作为导游,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去开掘作文的另一水源--生活: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心理学上有关“观察”的理论知识告诉学生,让他们对观察力的培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给学生讲一些名作家(如鲁迅、契诃夫等)积累生活素材的做法,给他们以榜样的力量。2、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课堂是培养观察力的好场所,交流观察体会、进行情境作文、举办观察力比赛这些活动既能激活同学对观察体验的兴趣,又能给平时注意观察的同学以成功感。3、鼓励学生把观察体验凝固下来。观察体验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人脑对于某一事物的体验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要想让观察体验对作文有更大的帮助,就应鼓励学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把观察体验凝固下来。坚持写观察日记,不仅能丰富生活素材,也能锻炼文笔,是一石两鸟的好办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作文素材积累的形象概括。如果每位学生都能拥有作品和生活这两大写作源流,又何愁笔头干涸呢?

二、 当参谋,助学生选好形式

古人云“文无定法”。尤利斯库在《戏剧经验谈》里也说:在戏剧中,一切都是被允许的,可以赋予人物以真实的形体,也可以使苦恼、烦恼等内心活动表现为物质的形式……打破文体限制之后,谁能在作文形式方面领先一步,就将胜人一筹,而刚刚从记叙文、议论文桎梏下解脱出来的初中生,既有充分享用自由的冲动,又存在前途未卜的迷茫。这时,教师就必须当好一名参谋,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而又切合题目要求的形式。

最近一两年,各级报刊都注重推出“创新作文“,它们在形式上所翻的花样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教师平时能留心这些文章的式样,并把它们介绍 给学生,也会对学生作文的式样翻新起到投石指路的效果。

在作文指导课中,我就曾给学生们介绍过许多新的作文形式:1、利用标题。有的作文题字数很少,如果你能给它加上一个形象而又具体的副标题,便会使你的文题亮起来。如《真情--火灾之后》《变--故乡三十年》。有的文题如《在迎考的日子里》,能写得事很多,可写哪一件都难写具体,如果把这篇文章分成几个小标题来写的话,既新颖又实用。2、在文章开头结尾加题记、后记。题记、后记是同学在读名著时常见到的,如果能把它借鉴到几百字的短文中,不但能增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还会使文章变得回味无尽。3、体裁上推陈出新。有一次现场作文,我给学生出的作文题是《生日》要求他们用各自喜欢的体裁来写。收上来的作文让我大开眼界:有同学用话剧体,写一个女孩在母亲生日那天急匆匆地赶往同学家过生日,在母亲的暗示下有所领悟,又带回一大群学生来为母亲庆祝生日;有同学用科幻小说的样式,写自己在火星上过生日的情景;有同学用神话小说的形式写孙悟空抢蛋糕过生日;还有同学用书信体,描绘一位侨胞在祖国五十周年国庆时的感受。这次的四十多篇作文同学们共用到了十几种不同的体裁,而且都充分发挥了各自体裁的优点,让我惊叹初中生创造力的旺盛。

打破文体限制之后,如果不能发动学生来驾驭多种题裁,还像以前一样死抱着记叙、议论两种样式不放,那将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相反,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体裁上进行尝试的话,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之作肯定会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参谋,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而且要尽量做到帮每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形式。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和才能取向。我班有名同学以前对作文无甚兴趣,每次作文要么拖交,要么敷衍。了解到他喜爱足球,而且特爱看《中国体育报》土毕熙东的球评之后,我便建议他用球评的形式来写作文。第二天,他上交一篇《理解》,文章中写了519风波,写了范志毅殴打球迷,写了金州之败,归结为一个中心:球星要理解球迷对足球的痴爱,球迷也要理解中国足球落后的现状。颇有大家风范。后来,他又用这种形式写了《习惯》、《突破》、《我希望``````》等文章,都得到了我的好评。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也就这样上去了。

三、 做裁判,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文评价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也关系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3) 在进行文体作文教学之时,人们对作文批改就意见纷纭。就批改方式而言,有教师批改、学生互批、集体批改等多种。就批改方法而言,更是五花八门,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章熊先生提出的五类评分表。在五类作文评分表的影响下,人们批改一篇作文多从中心、内容、语言和书写四方面着手。这种批改法在批改同一题目而体裁各异、写法不拘的作文时,就会出现关公战秦琼可笑场面。

    本文无意提出一套操作性更强、可供今后中高考作文评分的新方法。但我认为,打破文体限制之后,要当好学生作文的裁判,教师观念应有所改变:

       1、要站在作者的高度去考虑文章的得失。“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生作文中最恼火的事情就是:自己满怀激情,绞尽脑汁写出的“佳作”,老师只扫一眼便用红笔给它判下“重刑”,而这重刑有时恰恰是学生的得意之处。教师对它施以重刑并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不符合老师的味口。打破文体限制之后,如果教师还这样做下去,真不知要扼杀多少作文天才。

       宽容是民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批改作文而言,宽容便体现在作者的立场上权衡文章的得失上。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理出文章的思路,分析清文章的体裁和写法特色,然后再从作文本身去考虑文章的得失。否则,作为一名裁判,你就有可能吹“黑哨”了。

2、 要寻找一切理由夸奖你的学生

“教师在批阅、讲评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4)表扬,是成功路上的兴奋剂。它既是对学生努力的一种肯定,也是激励学生继续写下去的精神食粮。下面摘录我在一次作文中给几位同学所写的表扬语:“啊,太棒了!”“你让我感到骄傲!”“你从唐诗中汲取了营养,语言简洁,含意深远。”“你的书写是全班最漂亮的。”“对,就这样写下去。”

不管学生的作文风格、水平怎样,他们都需要表扬,老师也都能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出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优点。

3、要用建议的口吻指出缺点。对于学生作文暴露出的缺陷、不足,不能因为怕伤学生自尊心而回避。教师的回避可能使同学将这些错误做法“发扬光大”下去。如果我们能用商量的口吻同他们谈这些总是他们会乐意地去改。我常常用这样的语句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你能不能把副标题拟得更形象些呢?”“让同桌读读你的作文,看他会不会对你的书写提出抗议。”“如果结尾能改短些的话,老师肯定会给你打更高的分。”

作文是最具个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几乎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也就没有作文,在当今的社会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仅是俄文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5)发展学生个性是语文界打破作文体裁限制的初衷,也是今后我们在作文指导中需要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浇灌、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6)提倡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变换角色,充当导游、参谋和裁判,其目的也在为个性作文提供一肥沃的土壤。

注:(1)袁卫星《从一九九九年高考作文阅卷看当前高三作文教学》

(2)叶圣陶、朱自清《国文教学》

(3)(4)洪胜生《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

(5)何郁《世纪末,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其出路》

(6)黄荃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打破文体限制后的作文指导(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汉字水平(网友来稿)06-07

背诵是一种储蓄--二谈作文素材的积累(网友来稿)08-15

初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给点阳光就灿烂综述网友来稿02-17

打破常规议论文10-10

限制高消费申请书05-14

中考作文指导12-23

写景作文指导07-21

文体活动总结07-19

解除限制消费申请书03-23

高考作文指导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