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未好报 教师的另一种贫困

时间:2022-04-13 18:26: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好心未好报 教师的另一种贫困

                  中国教师报     2003-01-16     冯卫东 

好心未好报 教师的另一种贫困

 

     在我担任“教育在线”(www.eduol.com.cn)“学校管理论坛”版主时,一位网友在论坛里写道: 

     我曾见到一名数学教师,很有敬业精神,一天到晚除了认真上课,精心批改作业,就是钻研各种难题。他对每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总是最快最好……报纸,从来不看一张;期刊,一年也翻不了几回;图书馆难得光顾,影视几乎不看。他觉得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上面。可是他的教学很一般,学生反映也不太好。对此,他很不解。请问,为什么他“好心没得好报”?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教师吗? 

     由此,我想起了经济学里的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数,则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把恩格尔定律“移用”到对相关教育问题的思考上,这位网友提出的疑问便豁然开朗煾檬学教师“种瓜得豆”,耕耘多而收获小,根本原因或许正在于他是一个知识“贫困户”。以他的“贫困”来面对知识信息越来越丰富的学生,自然不能“胜似闲庭信步”,自然不会受到热烈欢迎,他也难以跻身“好教师”之列。 

     这样说,一些读者可能会提出质疑和反对:该教师为了教好数学,可谓心无旁骛,殚精竭虑。他在本学科领域,也有了较高造诣和较深积淀,他又“何贫之有”? 

     顾名思义,数学教师就是教数学的,数学教学是他的本职工作和谋生手段,更通俗地说,是他的“饭碗”或“食物”。“民以食为天”,数学教学对他来讲当然是“命根所系”。但不管“食物”多么丰盛气派,不管“饭碗”多么精致昂贵,如果在他的“拥有”中占了绝大部分,甚至成了“惟一”,那么他注定与“富有”无缘。谁也不可能捧着一只金碗或一碗佳肴去要求进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同理,在信息时代,仅仅拥有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没有资格塑就“优秀教师”之“金身”的。 

     几年之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影响成人世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闭目塞听,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影响,否则,师生之间必然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处于劣势一方的教师很可能在懵懂中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教师应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策应,去学习--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精于学科、立足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和智慧外延,尽力降低学科知识在个人整体知识结构中的“百分比”,使“恩格尔系数”渐渐变小,小之又小。这是学科教育之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取得“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资格之需,也是丰富个人精神生活、重建精神家园之需……首位出任英国大学校长的中国人--杨福家先生批评清华、复旦等名校时说,中国大学硬是划出几十条狭窄逼仄的胡同(专业)让学生去钻。身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也不应钻进胡同之中,更不应自砌壁垒。 

     我还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 

     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大脑的中心,而是处在大脑皮层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工巧匠。

 

【好心未好报 教师的另一种贫困】相关文章:

好心情日记11-21

好心情的日记02-10

《未选择的路》教案09-08

《花未眠》教案03-05

贫困教师的申请书范文01-24

贫困教师补助申请书04-12

未就业承诺书11-25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07-29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8-10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