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别忘了保养自己的心灵

时间:2022-04-13 18:33: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别忘了保养自己的心灵

              中国教育报     2003-03-04     记者 苏婷 

教师别忘了保养自己的心灵

 

  不久前,一个专业机构在某小学选择了三个班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发现其中一个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达32.5%,比其他两个班高出10多个百分点,测试的8个分量表的得分都高于其他两个班,其中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占到50%。这引起了有关研究人员和学校的注意。经过分析发现,原来这个班的老师是位非常情绪化的人,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她常常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学生。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在被各方热切关注,为数不少的学校都建起了专门的咨询室、知心屋、悄悄话信箱,等等。但是我们不能不说,教师的心理健康,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恰恰,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教师所面临的精神压力和现实压力在日益增大:在聘任制和合同制背景下,繁重的日常工作、必须的进修学习、个人人际关系及自身家庭内部关系的调试,还有来自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无形压力,很容易使教师身心俱疲,产生心理问题。而教师一旦有了问题就不单单是自身的问题,因为忧郁、焦虑、愤懑等不良情绪,会使他们的思维出现凝滞,影响教育教学,并将之迁移到学生身上,造成孩子的心理疾患。因此,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和维护是当前应当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北京市的素质教育实验区,崇文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入手点放在了教师身上。在大面积培训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同时,推出了一种专为教师“配制”的团体辅导活动,让一些“活得很累”的教师进行了自然的宣泄,尝试了舒服的“心理按摩”-- 

  一位人到中年的小学老师,第一个孩子夭折了,现在的孩子比较小。一方面,她对孩子投入太多;另一方面,设定的工作目标过高,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这位教师的个人生活进入了一个迷乱的“圈”里:努力工作效果不佳,终日焦虑不安情绪低沉,没工夫没情绪理会自己,整天邋邋遢遢无所适从。前不久,她进入区里组织的一种心理健康学习小组。 

  开始时是倾诉、倾听。这位老师几次痛哭流涕,倒出自己心中的苦楚。大家了解了她对自己的不解后,送给她三条真情建议:客观地认识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容许自己不如别人。经过三、四次这样的小团体辅导,这位老师再来的时候开始化妆了。她感觉到了“自己真的在变,对工作和生活的心态不一样了。” 

  一位老师在父亲去世后三天进入小组,总是不能从悲痛中自拔,老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大家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帮她分担悲伤。到了下半场,有位老师站起来说:“我想我们换个轻松点的话题……”大家让她在适度宣泄后再进行快乐感染,为她转移了注意力。几次下来,她离开这里时说:“来时心里的大山放下了。” 

  有位新工作没几年的大学生,第一次当班主任没带好班,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不敢跟领导交流,不愿与同事接触。入组后,大家帮她出主意,帮她设计活动,教她去把自己的想法说给领导听,讲出来和其他老师沟通。“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我们眼看着她一次次发生变化”,小组里的组员们说。 

  ……据介绍,这种小组的组织原则是组员不能来自一个单位,互不相识。一年来,崇文区已经组织了11个这样的小组,使近百位教师在这里卸下了心头的重负。 

  宝华里小学的张瑾老师是在崇文区参与“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培训中来到小组的。让我们听听她对这种小组的描述: 

  “第一次来到小组,陌生的组员围坐在一起,多少有些不自在。我们相互介绍着、寒暄着。当要求我们像战士一样郑重地承诺遵守小组共同的诺言,保守小组共同的秘密时,我们这些刚刚认识的朋友猛然间变得像战友一般,那围坐的一个个点瞬间连成了一个大圈,我身不由己地成为大圈中的一份子。 

  “接下来的小组生活让我始料不及。习惯了包裹华丽外壳的我,随着组长引导组内交谈的不断深入,随着同伴们心声的交流,再也无法掩饰自己心灵上那一片抹不去的阴影和那种无助的脆弱,我开始慢慢地展露自己,小心翼翼地为心灵打开一扇窗:对父亲病重的忧虑;工作中的不顺当;人际关系的困惑……把这些深埋心底的秘密一个个倒出来。我观察着同伴们的反应,准备着随时退缩。 

  “但整个房间始终都是专注的倾听、关切的眼神,由此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强大的支持力量。一切委屈、一切不如意、一切藏在心底的疑虑,一股脑地涌了出来。我的眼泪痛快地流着,一双手为我递上来纸巾。我激动地宣泄后,几双手和我握在了一起……我们就在这静静的暖暖的空间里感受着自我心灵的洗礼。小组活动越持续,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就越清晰;小组活动越深入,我们对他人的认识就越深刻。小组活动使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越来越平和。‘小组’成了一支深入灵魂深处的听诊器,友情成了医治心灵的一味良药。” 

  张瑾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大家”需要投入,“小家”需要关怀,朋友需要关心,领导需要关注--层层叠叠的事情,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她总有莫名的烦躁。 

  工作难有进展,生活索然无味,整个人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曾想宣泄,但她说卸不下自己那厚重的面具。是小组给了她环境、勇气、机会。 

  同张瑾一样,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未因此而有什么改变,但改变了的是他们的心情。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调控自己的情绪。对许多事情不再苛求,眼前的天空也清朗起来。 

  崇文区有多所中小学被评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再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如北京第178中学,让老师们回忆自己童年最高兴和最不愉快的事情,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让每个班主任找3个自己最不喜欢的学生谈话,倾听他们的经历、感受、需要,从而去关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是这些经常的自我反省、随时的自我调控,促进了老师们自身的完善和自我发展。光明小学在学生中倡导“我能行”,也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我能行”。学校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并不断纠正自己工作中的偏差,促进了教师的全面成长。 

  “我们始终坚信这种理念:只要每一位教师心理健康,都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只有身心健康的老师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成长动力。”该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童长江老师说。 

  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在于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为学生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所以,在充满竞争与压力的当今,老师对自己的心灵也要多给些关注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