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例子作用 抓好课外活动--浅谈衔接实验的课程资源观(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8:32: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发挥例子作用 抓好课外活动--浅谈衔接实验的课程资源观(网友来稿)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初中   吴云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各种标牌广告等等①。教科书不再做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而一统天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成为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重要载体和场所,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呢?宜昌市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以下简称衔接实验)的做法是:充分发挥例子作用,用活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抓好课外活动,以活动促教学,做到课内、课外相衔接。

一、用活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解决好课堂教学资源如何利用的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教科书做为长期占据语文教学首位的课程资源,更应得到高效地利用。要知道,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每篇文章都是美文佳作呀!衔接实验要求教师把教材当例子,充分发挥例子作用,用活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

1、用活例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语文教师不应教“死”书,而应教“活”书,要把“死”书教“活”,教师就不应只是教材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新教材是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编排的,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法,才能适应新课程。如何用活例子?同教《扁鹊见蔡桓公》,一位教师采用读读背背、弄懂大意的思路来教,另一个教师则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戏剧表演来完成教学任务。前一个传统,后一个创新,效果会明显不同。由此可见,用活例子之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之新。千个师傅万个法,但只有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的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再说新教材一篇有一篇的特点,所以不同的文章又应有不同的教法。用活例子,就应结合课文特点,做到方法灵活多变。

2、用好例子

衔接实验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一改过去的程式,在衔接课堂上,语文老师不再对学生做解词、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的程式化教学,而是通过内引、外联、对比三种方式,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课堂中来,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课文发挥最大的例子效应。如何内引、外联、对比?这都与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这么说,课堂资源的调用是“用好例子”的前提。衔接实验要求,能衔接的才能利用,不能衔接就坚绝不用,更不能乱衔接。例如有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上新教材第一册《寓言二则》时,导入他并没有给学生讲什么是寓言,而是借助课件展示的三幅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再画一幅画,说一个“小鸟找水喝”的故事,在画画获得认可、讲故事得到表扬的氛围中对寓言形成一种感性认识,课文教学仅是让学生将两则寓言故事通过对比进行自学,明了寓意、主人公、故事情节及写法上的不同,然后再以他们所获得的写作经验为基础,进行给寓意写寓言、给开头写寓言、给标题写寓言三种课堂作文(包括用口、笔说两种能力)的训练,在下课前,又给学生推荐了几本寓言故事书让学生去阅读。一堂课下来,教师讲不足10分钟,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达到30多分钟,这与整节课教师讲有很大不同,但学生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全讲要多得多。老师也将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如美术画、电教媒体等调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用足例子

许多教师按部就班地把一篇课文讲完,将相关练习处理毕,就以为已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结束了,其实错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跳出教科书,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在衔接实验中,让学生带着一种欲望下课很有韵味。有时,是阅读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生命的意义》之后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学生阅读;有时,是写作的欲望,学习解说词《从宜宾到重庆》之后激发学生写家乡某一景点的解说词;有时,是探究的欲望,如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思考……课文虽然上结束了,但对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的延伸性学习却刚刚开始,学生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欲望与行动也刚刚开始,衔接教学并没有因为下课铃响而结束,反而成为另一个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学难题,利用其他图书、报刊等开展阅读,借助教学挂图、幻灯机展示相应图片资源,录音机做范读指导,电视机、电脑播放电影、动画,把与本节课相关的有用的资源添加到教学中去,使之成为“例子”的血肉,完成课堂资源的调用。为了跟上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广大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积极从事课件制作,将所用的资源整合、制作成适宜于教与学的电子书,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二、以活动促教学,课内、课外相衔接,解决好课外学习资源如何利用的问题

如何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电影、电视、广播……各种标牌广告等等来服务于教学,一直是困扰众多教师的问题。但从事衔接实验的老师都知道,衔接实验有两个阵地,一是课内,二是课外。课内得法,课外练功;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生是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开展活动,语文能力不断地获得提高。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衔接实验课外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衔接实验在课外有四大支柱,即课外阅读、收视课、文学社团和语文实践活动。这四大课外活动为学生构建自己的语文学习和方法体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②”搭建了一个舞台。余蕾老师也多次指出,衔接实验有没有成效,关键是看以“四大支柱”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好不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学会生活,是开展语文活动的宗旨,不能偏废。也只有在各类活动中,学生才能最大范围地接触到课堂教学所不能包含的课程资源,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③。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是学生学、用语文的最好场所,在课外阅读中,学生通过做摘抄、写阅读心得,实现了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在收视课中,学生以各自独有的审美个性和欣赏角度对所听、所看到的广播、影视节目进行感知;在文学社团里,学生开展阅读、写作与办刊等活动,培养从事社团活动的能力,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以社会调查为主要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收集民间故事、俗语,做调查报告等,练就用语文生活的能力。

“四大支柱”活动在各学校的开展,使语文教学显露勃勃生机: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刊也办起来了,电视机走进了课堂,学生所做的社会调查报告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验的开展,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轻负高效”的新局面,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衔接实验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做的有益探索,必将为广大语文教师从事新教材的教学起到引路的作用,愿每位教师在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者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的大环境里自由地学习和探索,使其成为一个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自由学习者。

注释:①②③均选自《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邮箱: wuyun_032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