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谁来定班规

时间:2022-04-13 18:40: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主任工作:谁来定班规

                中国教师报     2003-04-03     王国平 

班主任工作:谁来定班规

 

  班有班规。这是作为班主任的一个基本工作概念。而由谁来制定班规,却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我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班级的民主管理思想,提倡和运行了“自定班规”的做法。

    制定过程

    先由班主任主持讨论制定班规的意义。当认识统一之后,班主任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全班学生各自独立为班级制定一份班规。题目为《十项班规》。其中提出三点要求:

  1、针对性原则: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来观察分析班级现有的问题,并要善于归纳哪些是亟待解决的,哪些是可以暂缓的。然后按序并有针对性地写出十条班规。

  2、实效性原则:“勿以善小而不为”。班级建设首先要从小事抓起,切忌说空话和大话,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每一条班规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班规。

  3、全面性原则:即把学习、生活、纪律、劳动、卫生、礼仪、群体等诸方面都考虑到。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些出自于学生之手的一条条班规,虽然语言有些稚嫩,但却不失朴实。虽然思想层次未必很高,但却实用。下面仅举部分为例:

    A、见到所有老师都要首先行礼、问好;

    B、桌面上的书和文具以及书桌内的东西都要摆放整齐;

    C、大家都要注意班级地面卫生,见到废纸要随手捡起后扔进纸篓;

    D、大同学不能欺负小同学;

    E、可以研究作业问题,但不能照抄作业;

    F、上课要活跃,但要坐姿端正,不能东倒西歪;

    G、不应该穿那些不像学生样子的怪服装;

    H、遇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再找老师帮助;

    I、在当值日生时,要及时擦黑板和扫地。

    以上这些出自于所有学生、卷面各异的班规,可以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讨论后,确定其中10名学生中的各一项条款,构成班级管理的《十项班规》,并在每条班规后注上制定者的姓名。

    班规的运行

    在班规的运行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两个运行要点。一是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动态运行机制。

  首先是监督管理。以往班规的主要管理责任在班主任和班干部,而今由于班规是出自于全体同学,所以,自然会出现了一种群体性监督管理的局面,特别是在班规中署名的10位同学更是如此。因为他们非常珍爱自己的作品。

  其次是动态运行机制。所谓动态是指每月要召开一次由班委会组织的班规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原班规所定的哪些问题已被解决。那么,这些班规的条款就已经失去功能而需要“光荣退役”。于是,我们又在班规的旁边设立了一个“班规回收站”。显而易见,这既是我们班级管理的成就展示,又同时警示大家要珍惜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会议的第二个内容则是讨论当前班级尚有哪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也如前述,再次从全体学生的自定班规中选出新的班规条款来。

  综上所述,在班规的制定和运行中,我们从管理和教育这两个角度来总结,则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受:

  其一是对管理过程中的教育功能予以了充分的挖掘。因为这样的班规不是班主任包办,也不是班委会独揽,而是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结果。所以,仅就班规的制定过程本身就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自我教育过程和民主管理过程。另外,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无疑这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做法,或者说是人本主义在教育管理中的一种体现。同时,也蕴涵着成功教育的思想。

  其二是自我管理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有效提升。由于有了这样的班规,我们发现,原来以班主任为管理核心,以班委会为管理主体的模式被淡化了,相应的自我管理意识却凸显出来。班级出现了一种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良好局面。不难解释,这是由于学生对由个人对客观认识结论而形成的班规,有一种格外的珍惜和尊重,特别是榜上有名的10位学生。

  其三是我们在所有学生制定的班规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所定的班规条款之中,绝少有“不准、一定不能、绝对不允许”等词句。稍加分析,我们即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现代教育首先要改变过去的简单、单向的教育管理模式,要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存在。要把单向管理变为互动式管理。否则,教育的功能势必要事倍功半的。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笔者认为,凡是管理过程均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而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教育效应。换言之,先进的管理方式会挖掘出珍贵的“教育富矿”,让学生自觉和谐发展。而落后的教育方式却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负教育”现象。所以,作为班主任工作,毋庸质疑,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