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好路子(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3 18:44:0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案例研究: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一条好路子(教师中心稿)

                            谷定珍

案例研究: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一条好路子(教师中心稿)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针对目前教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案例研究”具有经济实用、便捷及时、源于实践、生动典型、指导实践、提高素质的特点,比较切合广大教师实际情况,是激发广大教师教科研活动积极性的好路子。

关键词:案例 案例研究 教案 课题研究 论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问题的提出

目前,全国的教学科学研究的形势是很好的。如果同80年代以前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了,科研的自觉性加强了,科研水平提高了,科研成果增多了。“科研兴教”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科研兴教”蔚然成风。

应该说,我们国家80年代以前的教学科研的水平,在当时看来,应该也是蓬勃发展颇有成效的。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就涌现了许多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如于漪、钱梦龙、林炜彤等;就教学方法而言,就出现了“情感教学”、“一课一得”、“启发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也还是很有价值很有实践意义的。

8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了“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要求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供两篇在相关刊物上发表的或在相关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自觉性,有效地推动了教科研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方向日益走向了“专家化”,而渐渐远离了普及推广科研活动的“大众化”初衷。其次,研究内容日益走向了“理论化”的方向,而渐渐远离了“教科研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初衷。

从笔者曾经审阅的大量的申报职称论文中发现,研究空泛的笼统的范围庞大的教育理论的理论研究性论文日益增多,研究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手法的经验总结性的论文日益减少,研究针对实际问题的学科专业的学术性论文则更少;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时尚话题”的文章比较多,来自实践,有自己心得的“独抒己见”之作比较少;大量引用外国专家、古代圣贤的只言片语的比较多,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的比较少。就中学语文学科来看,诸如谈论“大语文”、“人文性”、“情感教学”、“美学”等论文比较多见,而“语法研究”、“修辞研究”、“史实考据”、“古代汉语研究”、“试题研究”等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但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研究性论文则比较少见。

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对参加教科研活动存在畏难情绪,对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材料“视而不见”,不及时总结,不认真积累,不善于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炼精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是应该令人深思的,也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作深入研究的。但是,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广大教师的负担问题。目前,不少教师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既要肩负繁重的教学第一线的“实践性”的劳动者任务,又要完成艰深的学习理论、研究课题、撰写论文等“理论性”的研究者任务。过重的负担必然导致“力不从心”的结果。应该看到,广大教师要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必须付出非同寻常的辛苦,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

上海师范大学的丁刚教授在2002年底的“上海新世纪教育论坛”上发言,指出“让中小学教师去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尤其是为了评职称而去研究课题、撰写论文,其实是很没有必要的,这些工作,应该是让教育专家、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去做的事”。

其实,专家的理论研究,其目的也在于为实际工作服务。“从起步之初起,我就有一个这样的强烈意向,即不为创建学科图体系完备,而是把目标始终放在为活生生的教学实践的需要服务上,使这一新学科在为教学实践服务的过程中萌发、生长、发展、成熟。”(上海教育出版社《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著)

任何行业的工作都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都需要学习理论研究理论,都需要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提倡广大教师要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提倡广大教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参与教学研究,以理论武装自己,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倡广大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适应时代变化;提倡广大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上升理论高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该是没有错的。理论应该结合实际,但是,“理论”并不等于“实际”,“实际”不等于“理论”,“学者型的教师”不等于“学者”,主次不应该颠倒,分工不应该混淆。广大教师首先是一个“实践者”,其次才是一个“理论家”,这是由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分工性质所决定的。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教学水平不好,获奖论文不少”的教师,很可能源于对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目的的错误理解,更有甚者,出现了“抄袭论文”、“买卖论文”、“关系论文”等荒诞现象,这种严重背离初衷,严重脱离实际的做法,其深层原因的确令人深思。

但是,正是社会的期待和要求,正是工作实践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理论,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必须不断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新的时代要求,使广大教师前所未有地无可选择的意识到了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棘手的“二难”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把教科研活动的“门槛”降下来,我们必须寻求新的路子--既能够满足广大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又不至于加大已经比较繁重的工作负担。目前看来,开展“案例研究”活动,不失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好路子。

二 一些概念的界定

1关于“案例”的名称

“自从哈佛工商学院的Copeland博士在当时校长Donham的建议和支持下,把案例系统运用于教学系统以来,案例教学和教学案例在世界各地便开始了一步一步的发展,近一时期,更以比较迅速的步伐,步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教学之中。”(见银声音像出版社《教学案例》创刊号《创刊前言》2003年1月)

查《现代汉语词典》p10,“案例”:某种案件的例子,如“经济案例”、“案例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p10,“案件”: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如“刑事案件”、“重大贪污案件”。

可见,“案例”应源于“司法”范畴。 

在实际运用中,“案例”还有“选例”、“例子”的意思。

如西安地图出版社的《中学教研与论文写作实用手册前言》:

“教学研究综述,包括教学研究的意义、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其中还选配了大量教学研究的案例,并给予评析。”

“我们在选用例文、案例、点评时尽量照顾倒学科的差异性。”

又如该书第34页:“研究案例评介--案例1--《在哲学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教育的尝试》”

本文所指的“案例”,定义应该是:教学实例。

其中的“教学”,即指教学活动的过程。

“案例研究”的定义应该是:对教学实例所反映出来的教学规律的研究。

2“案例”与“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是对一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记录。

一般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实际记录。有对语言方面的记录,如教师的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学生回答的口头语言。比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也有对教学活动方面的记录,如“小组交流讨论,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也有一些“教学实录”还加入了一些“夹注式”的评语。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精神。”

一般以一个教学单位为主。如一节课,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等等。(见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应该说,“案例”在很多方面是跟“教学实录”相似的。但是,“案例”的特点往往“以小见大”,它记录的对象虽然大多与“教学实录”相同,但是,也可能撷取一个教学片段,针对一种教学现象,乃至一段对话,一个问题的设置,一幅板书的设计,组成“案例”。也可能“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从多个的“教学实录”中,选取具有从而发现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3“案例研究”与“教案”

 “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案例”则是在课后的教学记录。

“教案”是在实践检验之前对授课过程的设计和构想;“案例研究”则是在实践检验之后对教案设计和授课过程的分析、评价和研究。

“教案”是一个教学单元的完整设计;而“案例研究”则并不拘泥于仅仅针对“这个教学单元”。

4“案例研究”与“论文”

“案例研究”是研究过程的方式;“论文”是研究结果的表述。

如果把论文大致分为“理论型”和“经验型”两种类型的话,那么,“案例研究”的成果表达方式则应该属于“经验型”的论文。即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的分析、概括、总结、研究的科研活动。

5“案例研究”与“课题研究”

“案例研究”应该属于“课题研究”,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广泛意义上的“子课题”,可以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可以是“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课题研究”是比较大的研究项目,那么,“案例研究”就是比较小的研究活动。“案例研究”的研究范围相对比较小,研究题材相对比较小,研究需要的人员相对比较少,研究需要的时间相对比较少。

总而言之,如果,“课题研究”的一个需要大兵团作战耗时数年的大战役的话,那么,“案例研究”则可能只是仅仅需要一个战斗小组乃至单兵作战的短时间便能迅速解决的小战斗。

三 “案例研究”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以发现“案例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小”字,主要表现在选材比较小,选题比较小。如果我们来看一些论文的题目,便可以发现,比较小的选题,往往比较切合广大教师的实际工作和实际能力。如:

《语法课的“开胃宝”--从设例的角度谈兴趣》

《浅析学生独唱时的“怯场”现象》

《形貌修辞与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如何解除语文课堂的沉闷》

《教欲善其事 必先敏其言--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语调选择》

《课堂教学中例证的选择》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引用毛泽东诗词点滴谈》

《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潜在价值》

而一些比较庞大复杂的选题,与教学实际工作有一定距离的选题,则难免使广大教师“力不从心”了。如:

《论儿童艺术教育创新的文化导向》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德育课程的变革及其特点》

《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

《对21世纪的学生和课堂教学的认识》

《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进中学历史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命题的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学术研究的群体来讲,选题的确是有着“大”、“小”之别的;但是,对于学术研究的个体而言,则应该“各得其所,各尽其宜”,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每个研究个体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进行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小见大”特点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 以小见大 经济实用

应该说,广大教师在工作实践中,颇有价值有意义的“案例”,可谓“俯拾即是”。一句导语,一行板书,一个问题,一种表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教师进行“案例研究”可谓“左右逢源”。再也不会像过去写论文那样为寻找一个题目绞尽脑汁了,再也不会担心教学研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了。这样也就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强度,就能使教师克服畏难情绪,轻装上阵,“减负”而“提质”。

所以,“案例研究”是非常经济实用的好路子。

二 以小见大 便捷及时

一般看来,教师在撰写论文往往要积累比较多的材料,积累比较多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乃至上升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工程”的确比较庞大,因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由于积累等待的原因,使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材料失去了“及时”的意义。

而“案例研究”则由于“以小见大,轻装上阵”的特点,就能够像新闻记者一样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师的动态过程,及时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及时定格了宝贵的心得和启示。

所以,“案例研究”具有“便捷及时”的特点,符合了教学工作是动态过程的实际特点,符合了教师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特点。

上述二点,应该是“案例研究”的最大的两个特点。

三 以小见大 源于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案例”来自教师的实际工作,来自教学的实践过程,源于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所以,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唾手可得,俯拾即是”。

相反,某些所谓的研究活动,总是求大,求全,求“高深莫测”,求“一鸣惊人”,总是搬来庞大的理念,搬来先行的主题,搬来“大而无当”的教条,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远离了教学实际,脱离了广大教师。

四 以小见大 生动典型

“案例研究”的“案例”正是来自实际工作,来自实践过程;所以,往往比枯燥贫乏的间接材料更生动,更鲜活,更形象,更具有个性。

“案例研究”是研究者对所占有的具体素材进行了“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的工作,对实践中得来的真知的所进行的分析和提炼工作,就使得这个“案例”既代表了众多的一般的教学现象的共性意义,又包含了非同寻常的具有特殊特征的个性意义。

所以,“案例研究”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案例的典型意义。

五  以小见大 指导实践

“案例研究”以小见大,从小小的特殊的“案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典型的意义,归纳出指导教学实践的规律。

通过对“案例”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一次新的质的飞跃”。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理论,结合理论,运用理论,把实际工作的得失由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深刻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从而反过来指导实践,更好的为实践服务。

六  以小见大 提高素质

通过“案例研究”,我们能够从实际教学活动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体验、感受等。可以使广大教师增强理论素养,培养反思自身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所以说,“案例研究”是提高教师水平的切实有效的手段。广大教师会真切地认识到教科研活动是工作的需要,是自身提高水平的需要;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一种无用功。

四 结语

目前,“案例”这一概念正逐步进入我国的教学研究领域,并且日益被广大教师认同接受。上海、浙江嘉兴等地,都已经开始了比较有效的实验。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的确是比较切合广大教师实际情况的好路子;是“以小见大”的好路子;是经济实用、便捷及时、源于实践、生动典型、指导实践、提高素质的好路子;是激发广大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的好路子。

参考文献

[1]卢佳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 [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国正.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 ] .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尚文. 语感论 [ ]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小为等. 中学教研与论文写作实用手册前言 [ ] . 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5]教学案例创刊前言 [ ] 吉林:银声音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