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苍白一点,决不漆黑一团(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3 18:43:4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宁可苍白一点,决不漆黑一团(教师中心稿)

--谈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

宁可苍白一点,决不漆黑一团(教师中心稿)

638500  四川省邻水中学  曹兴权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首先考虑的恐怕都是“不要出乱子”。于是,想方设法控制一以求消除“乱子”,就成了当然的第一选择。

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治人”的理论与实践均极为丰富。有些东西根本可以无师自通,因为它已经成了一种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而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班主任治班的方略中,惩治学生、羞辱学生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甚至津津乐道地向年轻班主任传授。

顺理成章,培养听话、乖巧、不出风头、不惹事的怒性十足的学生,就成了教师育人的现实目的。长期如此,处处如此。  

可是,我们要问一句:长期如此,就对吗?

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看他的少年如何,就知道二十年后他的面貌如何。今日中国的儿童如何,大家自有公论。但我的印象中总是:拿着教鞭吼叫的小学班干部,背着同学揣着笔记本 向班主任汇报“捣乱分子”的中学纪律委员。

我们没有资格乐观!

为了在悲观中不至于绝望,我还是针对问题提些解决思路的好。

问题1:竟有学生甘当“密探”。

在任高2001级 班主任时,98年秋刚开学,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正在家里熟悉学生登记的学籍卡草表,传来了敲门声。进来的是一个敦实的男孩,穿得很朴素。他首先自我介绍说:“我叫甘某,是从某某乡中考进来的,有点建议想跟老师谈谈。”听了一阵之后,我明白了:他的建议是,为了帮班主任了解班里学生的真实情况,应该在班里设几个“密探”。由他们不定期的向班主任汇报。他自己愿意当第一个“密探”。

评点:传统社会心态与正常个性心理是此问题出现的原因。

根据后来的观察,这个学生并无心理问题或别的个人原因。他只是学习努力而成绩较差,但对班里事物一贯很热心,不管同学们是否选他当班干部。

可是他为什么会想出这种封建统治者的治人之术呢?首先,据他向我讲,他初中时的班主任就用这种办法治理班级,效果很好。没有哪个学生不怕班主任,没有哪个学生敢在班主任不在时捣乱。他们还很惊讶:班主任怎么对班级情况了解的这么清楚,由此,还很佩服他。其次,他可能有想出众、邀宠的心理。本来,一个人想成为比别人优秀的人,这很正常。可是,这个学生家世、外貌、学习、=体育多很一般,于是才想出了接近老师、为班主任分忧的办法,来获取信任。是否如此,我也不敢完全肯定。但如果天真的认为我们的“孩子毕竟是孩子”,是很单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成人社会的不良风气不会不影响到已接近成人的高中学生。

反对“特务”统治,纠正“奴才”心态,让学生成为健康正常的人,是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发。

对策:畅通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多条正当渠道,让学生公开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逐渐养成民主习惯和公民心态。

渠道一:班会课。对近期班级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由班长进行总结,点明现象,分析危害,讲清实质,提出对策。班主任实质在此前的班委会上已了解基本情况,现在通过旁听,主要是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反应,以便相机诱导。

渠道二:班级日报或班级意见簿。在教室公开张贴,号召学生署名或匿名指出班级问题,师生、生生可以在其上笔谈或辩论。以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体验,从而形成道德行为。

渠道三:网络虚拟班级或bbs论坛。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空间,借助学生对网络的热情,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班级或bbs论坛。使之成为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与学生交流的崭新而又有效的阵地。

当然,除了以上所述以外,传统的家访、与学生谈心等,也是班主任了解情况的有效方法。

问题2:纪律委员要“辞职”。

不知从何时起,班干部里面增加了纪律委员一职,专司班级纪律管理。跟清洁卫生委员一样,这在班委会中是实权较大,但又麻烦最多、无多少人愿干的一个差使。

在三年时间里,我的三任纪律委员都曾”提出辞职”。

高一时的纪律委员是一个律己甚严、沉默寡言、同学们称为“哲学家”的男生黄某。他忠于职守,如实记录违纪现象,每周末公布违纪名单。他做到了不偏不椅,从无一人反映不实。但大家都说他太严格了,他自己也说很累,而且特别影响学习。以前的好朋友也逐渐与他疏远了,使他非常苦恼。他于是多次向我提出“辞职”。

高二时换了一个开朗豪爽、快人快语、颇有男儿气的女生李某。她每天早自习前,公布前一天严重违纪的1-3名学生,违纪学生可以辩解,但一要依据事先制定由全班投票通过的班级管理条例,二要得到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方可免除惩罚。她指定的惩罚措施是:被罚者捐款五角打开水,供全班同学饮用。而且她经常与被罚者一起去打开水。但不知是惩罚太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班里纪律并没有大的改观。一些学生也对她的工作方法和能力表示怀疑,他也就三番五次向我提出“辞职”。

高三埘的纪律委员是由高二时的卫生委员男生王某某转任的。他身上集中了黄某的“严格”与李某的“热情”,是全班公认的“最有魅力、最得人心”的男生,但工作仍然不见根本改观。他经常对我说:纪律委员的工作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他也提出“辞职”。

评点:纪律委员制可以“休”矣。

纪律委员制是将任职者置于一个道德上的“二难”境地:向班主任如实汇报班级的“捣乱”分子,会被同学视为“打小报告者”、异己分子“;部分隐瞒或不汇报班级纪律问题,又会被班主任认为“作不负责任”、“好人主义”。要让任职者超越这种境地是极为困难的。

像高一时黄某那样严格如实记录、公开汇报,虽避免了人格心理上 的困境,却仍然避不开“被朋友疏远”的痛苦;像高二李某那样宽容一点,以法治理,却还是被认为“假仁假义,难以奏效。

其实,我们应该承认:纪律委员制可以“休“矣。班级纪律问题比较严重的根源有三个:一是学校对校风班风的过分看重。而这种看重,又是出于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不够科学全面造成的学校的“面子”思想。二是班额过大。七八十人的班当然比三四十人的班纪律问题多。而现在越是名气大的学校,越是班额大。我亲眼见过有严格小学的一个班竟有学生113人。三是思想认识滞后。认为规规距距、鸦雀无声才是好的班风,面对闹杂的活泼好动、无伤大雅的个性活动,深恶痛绝。

对策:教学班和行政班分离,纪律条款简而明,设立班级纪律评议会。

纪律问题同样可以有三条解决渠道。

渠道一:教学班与行政班分离,减低班级纪律管理的难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分层教学的思想、选修课的设置,学校将在保留行政班体制的前提下,设立与之并行的教学班。这样在一个教学班里学习的就不一定是同一行政班的人,熟悉程度低一些,废话就会少一些,管理难度度分散了。

渠道二:纪律条款简而明。顺应人性,改变纪律管理的过于严格的现状。

在欧美的中小学课堂上,对学生听课及教师讲课的姿势均无严格划一的规章。学生站着、坐着、躺着、倚着,只要不防碍他人即可。决不像我们中小学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坐端正,有的小学甚至要求:“小手背好,小嘴闭上,小眼睛看黑板。”

于是,我们的纪律条款理应大力简化。只需如刘邦当年一样,约法三章:上课、自习、其余活动基本要求,就完全可以了。何必“行为规范”严密至四章四十八条!简直够得上一部“刑法”了。

渠道三:设立班级纪律评议会。

简明的条例,必须严格执行。执行的机构应该是全部同学组成的“班级纪律评议会”。它可以对近期纪律问题作出决议,对该惩罚的人提出惩罚办法:如罚不准参加班级近期活动,不准唱歌一天,写说明书一千字等。

问题三:全班要求评“最差学生”。

高二下期,学校里有些班开展了每周评“最差学生”的活动,据说效果很好。先是班长给我建议搞,后来全班大多数人都要求搞。我在班会课上征求意见,发现绝大多数都同意。只有几个“捣乱分子”低头不语,有时又悄然抬头,向我投来哀怨而又无助的匆匆一瞥。我不由的心里一惊:如果真那样搞的话,对他们的自尊是多大的伤害呀。说不定这几个孩子会就此毁了。我于是宣布:此活动暂缓举行。我看见他们几个松了一口气。

评点:不利于维护学生自尊的事应尽量避免。

古人云:“长善救失”,而其前提无疑应该有维护学生的自尊。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切不可忽视。评“最差学生”,也许短时期有利于班级纪律,但对被评者的伤害也许是终身的。这种以多少的名义对少数的伤害,是不公平的。

我们何不换个思路:让多数成为对少数发展的一种促进;让少数成为对多数的一种示范,一种榜样。

对策:评“每周一星”,评“班级之最佳”。

第二周,又一次班会课上,班委会发起了评选“班级之星”活动。项目有:最刻苦的人、最有人缘的人、最活泼的人、最有组织能力的人、最潇洒的人、最有条理的人、最漂亮的男(女)生、最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最刚强的人,等等。评选结果,全部大多数人均榜上有名,让我有大开眼界之感。

后来,我们还开展了评“每周一星”的活动,也起到了维护和提升学生自尊心的作用。

问题4:同事教我“秋后算帐”

为了便于管理,各班一般均制定了《班级管理细则》,明确规定奖惩条款,而且都实行量化。如规定“在校谈情说爱扣15分”,而扣分达到5分出钱打开水,扣10分打扫清洁一周,扣15分请家长到校协助教育,扣20分包学校处分。

有同行教给我经验:对班级最差的两三个学生,平时可以不进行惩罚,而是只记载其“犯罪事实”。当其扣分远超过20分以后(比如30-40分),让其家长到校,一件件数给他听。然后让其选择一条路:要么将子女领走转学,要么报学校开除。家长一般都会知趣,这样好处多多。

评点:热爱学生,帮助其成长,教师心理先要健康。

我觉得那位教师的心理比较阴暗:因为平时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多行不义”而“自毙”,实在看不出一点光明之处。那个教师说的好处,不外乎:班级在学校的形象,班级各项检查的得分,班级考试中各科的平均分,等等。但这些被扫地出门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会如何评价教师,如何评价学校,这些孩子今后的路怎么走,我们是否也该想一想呢?

对策:热心指点,及时帮助,随时督促,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之外,学校更应该明确规定:不尽教育之责,随便赶走学生的教师应该下岗。

同时,要求教师对后进生(潜能生)及时帮助,随时督促;要求教师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寻找适合的发展之路,让他们挺起胸膛做人。为保证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通过学生评议老师与成立有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等方式监督。

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及其发展影响极大。针对以上现实问题,我认为在探索管理改革办法的时候,一定要首先着眼与“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宁可仁慈一点,宁可宽松一点,宁可不太完备,宁可乱一点,这就是我说的“宁可苍白一点”;决不管死,决不与学生为敌,决不从整治学生出发,决不伤害学生美好的心灵,这就是我说的“决不漆黑一团”。

二〇〇三年五月二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