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宾语前置(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14: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议宾语前置(网友来稿)

鲍迎春

              在古汉语中常常有一些特殊句式--所谓“特殊”,我们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教学中提出“特殊句式”主要是为帮助我们大家更进一步准确地理解古文,下面就古汉语中常见的宾语前置,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大方之家。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先看看下面的例句:

(1) 毋吾以也

(2) 不吾知也

仔细看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有共同特点,一般都有否定词(1)为“毋”,(2)为“不”,二是它们都有代词“吾”,且这个代词放在(1)“以”与(2)“知”的前面,如用现代汉语表述可译为:

(1) 不要认为有我在这儿(就不敢说)

(2) 没有人了解我呀!  

         这一类句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我们称之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再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再看例子:

(1) 大王来何操?

(2) 沛公安在?

这两个句子也有共同特点,都是疑问句,且都有疑问代词(1)为“何”,(2)为“安”,且在(1)“操”与(2)“在”的前面。用现代汉语可译为:(1)大王来时带了什么?(2)沛公在哪里?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即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是宾语前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之”助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三:

(1) 宋何罪之有?

(2) 晋何厌之有?

两句中“有”为动词,作谓语,(1)“何罪”与(2)“何厌”作“有”的宾语,“之”为助词,不需要翻译,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可译为:

   宋国有什么罪呢?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加“之为”将宾语前置

例如:

唯奕秋之为听

“听”是动词,作谓语,“奕秋”是“听”的宾语,句中加“之为”将宾语前置。可译为:只听奕秋的。 

“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例五:

唯余马首是瞻

瞻是动词,作谓语,当作“看”讲,“余马首”则是“瞻”的宾语,“是”为助词,放在宾语后面,使宾语提到动词之前,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是古汉语中典型的“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可译为:只看我马头(所向而行动)。再如:现代汉语中的“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现代汉语可译为:没有那个人我与谁一道?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这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以上是宾语前中常见的几种形式,还有特殊的形式,如下:

1、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2、    (1) 吾孰与徐公美

  (2) 吾与徐公孰美 

(1) 句中“孰”为疑问代词,在句中前置,“孰与”即“与孰”。

(2) 句中“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这是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一种特殊固定句式。

   

 作者邮箱: baoyingchun78@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