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听钟启泉同志的《〈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专题报

时间:2022-04-13 19:31:3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听钟启泉同志的《〈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专题报告有感(网友来稿)

江源镇中学校           吴建忠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听钟启泉同志的《〈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专题报告有感(网友来稿)

       2003年是我市开始全面实施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而这项工作是没有先例可以供我们遵循的的,为了取得比较好的试点效果,于是学校组织我们在今年的暑假学习中专门对新课程改革纲要进行了学习。

        在学习中我对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的《〈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这一专题讲座深有感触。

       他的这一讲座主要是对教育部实施的《课程改革纲要》进行一定的诠释。讲解其中的某些重要的问题。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概念重建,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对课程改革的特色的一些看法。

      虽然时间短暂,但我是认认真真地听了钟教授的讲座,我对他的讲座十分的佩服,对他的某些观点也是深有同感。尤其对以下几个方面有特别深刻的看法。

  一、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从不同的途径和方面来求知。

       对于这点,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是最深刻的。现代教育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现代教师就不能再以老的、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来对待我们的现代的学生。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用具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不过在这点上,我对钟教授的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如学习活动的终极就是“自由”这个观点我就不太同意。这个观点太绝对化了,纯粹是一家之言,太缺乏必要的限制了。如他举的一个例子,西方(日本)的教室里的桌椅是无规则的排列摆放的,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但他是否想过中国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具体国情:人口众多,不可能像其他国家那样一个教室才二、三十个人;我们的教室是五、六十甚至是七、八十个人。试问,我们如何能按照别人的“经验”在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地方让桌椅无序的乱七八糟的任意摆放?况且中国人有自己的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的积淀,又何必太附同在某些人看来是先进的西方的某些教育方式?!

    二、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这里有三个概念:对话,问话,训话。“对话”才是相互的的,才是彼此之间的行为。这有利于教师明白学生到底懂了没有,让教师能从学生那里得到最正确的信息反馈,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学习,获得知识,而教师也能体验到教学的愉悦。

      而“问话”则很容易造成教室课堂的冷场,使气氛显得沉闷,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初中生,这或许是个怪圈)是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出风头”的;而“训话”则是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未经消化就接受了教师的传授,这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三、强化品德教育

         这主要是摆正基本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我觉得这个观点提得不仅正确,而且是十分的及时。我们现在是该认认真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了。这正符合了江泽民同志所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方针。同时也是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配合的。只要我们看看如今学生的“课桌文化”的不堪入目的内容以及现在的青少年犯罪率的节节攀升,我们也就明白了现在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

     这次报告会是一次成功的报告会,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同时,我的某些早已形成的认识也在这次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我会把在这次报告会学到的东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和运用的,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2003年7月8日 作者邮箱: wjz091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