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师--你准备好了吗(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39: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做好教师--你准备好了吗(网友来稿)

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  孙刚

做好教师--你准备好了吗(网友来稿)

    教师不是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职业。老师是伟大的不平凡的,但又是朴实无华的。教师不能只有一时豪情,更需要的是一种默默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做好教师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经历一番苦难和艰辛。然而,困难并不意味着畏惧,障碍并不意味着退缩。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简要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我认为:喜悦和收获并不一定属于言语最多的老师,而往往属于有能力、有毅力、有亲和力的老师。

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用伟大的情感力量去感化学生!结果证明:我成功了!学生确实是需要用心、用爱去呵护和教育的特殊群体,没有细心、耐心、专心、倾心、信心、爱心和用心,怎能培养出参天大树?不要认为这太幼稚、太单纯、太理想化、太不现实,不要以为这只是一时激情,迟早会麻木迟钝。存在的并非是合理的,当今一些人的麻木和冷漠,并不能阻拦另一些人对完美和至善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就当我是其中的一员吧,尽管我的翅膀尚那么羸弱,但我有凌驾于风雪云天之上的狂想!

    (一)要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勇于接受新思维,运用新方法。

    这可谓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纲领性要点。不用说毛泽东早就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不用说当今创新思想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单就创新本身而言,它就给人不可回避,必须面对的压力和魅力。现今知识更新频繁,信息换代加速,作为一位老师,只有解放思想,打破思维禁锢,不断接收、接受新思维、新观念,不断采纳、应用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实、丰富、发展和完善自身,才能真正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只有依据实际条件,合理、有效地采用创新成果,用诸教学实践,才称得上是一位合格而称职的人民教师。

    (二)继承和学习名校名师的优秀教学传统和模式方法,同时也突出自己的特征和想法。

    每所学校,每个老师都具备自己成功的经验和独特的个性,这些值得我们学习。要认真服从领导的管理和部署,诚恳尊重学校的教学传统,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努力学习他们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不能一味模仿他人,重要的是突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即使是学习,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有针对性的加以容纳和吸收。这样既不保守,有不激进,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和教学成果的获得。

    (三)细致、认真地摸清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内因上敦促学生进步。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更是我们必须牢牢掌握、丝毫不可疏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我会耐心、细致地走入学生中间,同他们交流、沟通,真正了解他们所想所疑所愁所盼,真正抓住他们实际情况中的本质方面。这样才能适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进度,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从内因这个层面上促使每一位学生共同进步。

    (四)既提倡素质教育,又重视“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现今被击得体无完肤。诚然,它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但是,人们往往又会步入另一个极端--脱离所谓“应试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环节,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句空谈,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学生整天不干一点实质的事情,只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重视深厚的知识积淀,只玩些边幅的修饰,终究是搞不好素质教育的。此外,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了升学率,只一味搞名不副实的素质教育,那它是不会有地位,不会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可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要敦促学生在刻苦、认真、扎实地学好真实本领的基础上,广泛培养兴趣爱好,发挥优点特长,争取全面发展,努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五)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使课内外教学多样化、丰富化,使课活起来、动起来,学生响应起来,效果提高起来,成绩不断升起来。

    例如,为了真正体现“大语文”性质,可以尝试不同形式,加强和促进学生学习。譬如:独特的导语引题,格言点名法,课前三分钟普通话演讲,创作个性凸现的文章,晚上的道德长跑--日记,等等。总之,一切有用的东西都可以而且应该拿来使用。但是请记住,这一切只为一个目的: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步,否则,一切形式都是喧宾夺主,都是不切实际的噱头,都是一文不值的。

    以上只是粗漏肤浅地说了几点设想,也许看起来显得轻贱、鄙薄。但是,有一点是最珍贵的,那就是它出自我的一片炽热之心和一番深沉的思索。当然,如若将她们挂在口头,不免流于空泛和渺茫。所以,为了使我的设想不只是“设想”,为了坚持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我定会坚毅顽强、进取拼搏,用实践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来鉴定和证实自己的理想!

    我坚信:只要用知、用心、用智、用情,就没有越不过的山,没有涉不过的河。终有一天,教育大业的征途上,也能留下一串自己的足印!

    【作者简介:孙刚,男,1981年8月1日生于安徽省凤阳县,2003年7月,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毕业。在《学语文》、《杂文选刊》、《影视艺苑》、《青年博览》、《中国作家网》、《高中语文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等媒体发表文章多篇。现在上海市大江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电子信箱:sggag@sohu.com】 

 作者邮箱: sgga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