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合作学习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3 19:44:5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充分利用合作学习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网友来稿)

四川荣县中学 黄翠英

充分利用合作学习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网友来稿)

《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明确提出了20篇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新课改的实验教材,除了学生必修教本外,还有学生必修读物。可见,语文学习的空间在不断的向外延伸。语文学习,不能只以课堂为学习阵地,它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拓展自身的空间。生活无处不语文的观念,大语文观念是近年来提倡的语文学习观念。去年,我校以“合作学习与语文教学”为课题,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尝试了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取得了一些实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些弊端--“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在课外的学习中,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真正做到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里,我想谈谈我们是如何利用合作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形成异质小组。

合作学习是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采取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我把全班分成了十二个小组,每个组6个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二)、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它只是一个例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怎么样学习“这一篇”,而是学习“这一类”。因此,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学生的学习有了老师的指导也能有的放矢不至于盲目。

比如,在学习了高一第一单元的诗歌后,根据本单元要求,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学习课题--诗歌研究鉴赏。这一次的合作学习目的,是想让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诗歌,学会自己学习研究,培养学生协作的品质。活动的设计,我遵循合作学习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各负其职。先每一个组的同学商量决定一个研究专题,然后,小组各成员围绕这个研究专题,利用自己可以调动的资源,搜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然后搜集整理写成研究小论文,最后全班交流,集结成集子,作为班级内部刊物相互学习。这样的形式,极大的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即便学习最吃力的学生,也可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有一个组的同学,在研究“诗歌与天文地理”这个专题的时候,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地理老师,充分运用了他们学习的地理知识,使学科相互渗透,更促进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兴趣和对诗歌的理解。他们组写出了非常好的小论文《诗歌与天文地理》。其他组也写出了很好的小论文,比如有一个组研究的是“诗歌中的情”,他们写出的小论文《念诗情悠悠,独回味无穷》从亲情、友情、爱情,爱家情、爱国情,忧国忧民之情去研究诗歌中的情。另外还有几篇,《诗与名人》《诗歌与生活》《诗与人品》《诗人与诗》也让我初识了合作学习的巨大魅力和学生无穷的潜能。

再比如,针对诗歌单元我还搞了一个诗歌朗诵比赛。也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的。我只要求每个组完成一个节目,但形式不限制,可以是单人的,可以是多人的,但一定要表现出小组的合作。学生在诗歌朗诵的时候,也表现出了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两个组在表演的时候,充分体现了合作的精神。一个组以“爱”为话题,收集了古今中外有名的表现爱的诗歌,以谈话的方式,然后每人朗诵了一首或者两首有关“爱”的诗歌。一个组是以“月”为话题,收集了古今诗歌中不少有“月”这一意象的诗歌,还配上表演,这种形式虽不算独创,但至少是他们合作精神的体现,我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学生们通过这种学习,真正的对诗歌有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只停留在课本上。这一学期,象这样的活动我举行过三次,效果都很显著。

(三)、引入课外阅读篇目,向名篇名著进军

《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明确提出了20篇课外阅读篇目,其中不乏中外名篇。比如: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钱钟书的《围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托尔斯泰的《复活》、泰戈尔的《泰戈尔诗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非常优秀的作品。学生们一次读完,是很困难也很费时的,而且,作为高中生来说读起来也未必有趣。不读,却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忌。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更上一个台阶,我把课外阅读篇目引入到合作学习中来。我是这样设计的:每个组一学期完成一部书的研读,读哪一部书由小组成员决定,但最好是每个组不重复。然后分成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粗读,完成对所选名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等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里,每周给学生一节课时间,交流粗读进程和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第二阶段是精读,要求学生对小说中的语言、人物、环境等各方面做更彻底的学习,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信息手段(比如网络或者其他书籍或者朋友们的介绍等),更深入的学习这些名著名篇。比如《红楼梦》,学生在第二阶段就可以分成若干小专题:小说中的诗歌,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体现的时代背景,小说中女子的命运,贾家的丫鬟等等许多专题,只要学生能想到的,都可以去研究。这阶段也每周给学生一节课,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这样,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虽然一个组一学期只读了一部名著,但通过组内交流,组与组交流,学生对所读名著认识深刻,对没读的名著,通过其他组的介绍,一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四)、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设计中,我几乎都会引入竞争的机制。比如,诗歌研究,从最初每个成员的材料收集,到材料的汇总,再到论文的形成,都作为评估的项目,然后,个人的得分累计起来就是小组得分,优胜是以小组积分为标准。再有,在阅读名篇名著时,也是以小组个人阅读的笔记,上课的发言等作为评定小组成绩,同样以小组得分作为评定的标准,每周一次评分,学期完后,累积每次得分,评定出各组最后的成绩。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协作的精神,同时学生也能资源共享,困难共度,团结友好,共同提高。

   

 作者邮箱: hcyk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