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

时间:2022-04-13 19:53:2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湖北省汉川市杨业初级中学  袁成良

【教学内容选择】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朗读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鲜明形象,感悟士文化及其精髓。

◎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识记文学常识,随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品读文本,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揣摩人物心理,训练学生透过人物言行举止解读其性格的能力。

3、体会文章语言辩丽横肆、正义凛然,气势磅礴的特点。感受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领略唐雎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家园中的瑰宝--士之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再现“士”之情境,追寻“士”之精魂。

师:“风卷狂沙兵临城下,气贯长虹金戈铁马。”一曲《战国七雄》把我们带回到历史上那个硝烟弥漫,纷争不断的动乱年代。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七国争霸。后十年,强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了韩、赵、燕、魏四国,秦王胸怀天下,意气风发,拿下魏的附属国安陵易如反掌。但奇怪的是,安陵国并没有马上被灭,还存在了两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去解开这个谜。

2、课文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各种策论和主张,闪耀着古人政治、外交智慧的光芒。(名篇有:《荆轲刺秦王》、《冯援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时期既是各国武力的较量,又是文人谋士智慧的交锋,精神的对垒。驰骋疆场,横扫千军固然霸业可成,但“不战而屈人之兵”既能争胜于天下,又不损一兵一卒,是为上上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总有一些“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勇士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铁肩担道义,他们被称为“士”。

(说文解字“士”字,课件展示)

解读“士”字: 士字的本义指手执兵器(或刑具)的武士或刑官。《说文士部》:“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推十合一为士”。即能从许多事物中总结出一个道理的人为士。这种精神后来演化成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士之精神。

安陵国生死存亡之秋,唐雎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位英雄的风采。

二、了解“士”之故事,明确“士” 之责任。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2、学生简要概括故事内容(起因、经过、结果)。

3、失去魏国这个靠山的安陵,弹丸之地、弱小之国,承蒙秦国青睐,以大易小,这是天上掉馅饼、求之不得的好事,安陵君为什么要拒绝秦王易地的要求?

(相关链接:

秦惠文王派张仪入楚,把六百里地许给楚怀王,让楚与齐断交,怀王上当,屈原投江。

秦昭襄王用十五城交换赵惠文王的和氏璧,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完璧归赵。

秦始皇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和唐雎会如何应对?)

明确:国土不易,国家不亡是安陵君要担当的守土之则。

4、唐雎出使秦国的任务是什么?

 过渡语:唐雎乃一弱国小臣,支身出使强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凭借的是他过人的胆气与才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就像一出精彩的多幕剧,再现了鲜活的历史和人物。

 三、读懂“士” 之策论,领略“士” 之风采。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一)第一幕:临危受命(起因)

1、自读第一段,揣摩说话者的语气、神态,找出能表现人物性格、态度的重点词并作赏析。

秦王:“使人”、“寡人”、“欲”、“其许”(不可一世、唯我独尊)

安陵君:“加惠”、“甚善”、“虽然”、“愿”、“弗敢”(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2、分角色跳读课文。

过渡语:安陵君的委婉拒绝使得“秦王不悦”,战事一触即发,千金重担压在唐雎的肩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此次唐雎支身进入虎狼之秦,怕是羊入虎口,凶多吉少啊!

(二)第二幕:据理力争(发展)

这一幕开头作者只用“秦王谓唐雎曰”六字起笔,言简义丰,其实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读古文也是一件趣事,让我们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还原当时的场景:

场景模拟:秦廷,唐雎恭敬行礼,秦王(扫了)他一眼,(冷哼)一声,说道:    。 

学生可添加神态、动作、语气词,并尝试融进自己的分析,有感情地译读和演读课文,教师点拨指导。

(比较解读安陵君和唐雎态度、语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弗、否、非”,唐雎反问驳斥,义正词严,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他平交王侯的布衣气节和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三)第三幕:针锋相对(高潮)

1、唐雎的断然拒绝带来的后果?

2、自读人物对话,读出言外之意。                                        

3、了解“庸夫”与“士”的含义,探讨“士”文化,明确"士"最基本的条件和责任。

资料: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情怀,即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安贫乐道的士人气节,即不以贫贱为耻、安贫乐道、寂寞以守志的情操;平交王侯的布衣立场。

4、结合史料,补充读课文,明确“士”的内涵。

5、讨论:唐雎能否称为“士”?

明确:“与臣而将四矣”,是他的“言”,“挺剑而起”是他的“行“,言行一致,不愧”士“的称号。

(四)第四幕:不辱使命(结局)

表情朗读,分析人物动作:挺剑--长跪

英雄也需要成全,一代枭雄秦王嬴政此时的“色挠”,与其说是被唐雎“挺剑而起”的气势所吓倒,倒不如说是被他的策论所说服,被他大义凛然的气节所折服。这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这是胆魄与气度的完美结合,这是智慧与力量的最佳权衡。

(五)对联作结

上联:(秦王)包藏祸心易安陵     

下联:                      

本文在对比冲突中,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在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唐雎凭借他超人的胆识、高明的策论,幸不辱使命,真可谓“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啊!

四、传承“士” 之精神,升华“士” 之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份胆气和豪气让我们肃然起敬。风云变幻的战国需要士,在我们今天这个和平时代,在我们全体国人共同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我们需要律己修身重德贵义的方正之士,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 ,雷厉风行胆识过人的有勇之士,文韬武略睿智英明的有识之士,高瞻远瞩志存高远的有志之士 ……噫,微“士”人,吾谁与归? 

袁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