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08:51: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重点)

2.把握课文结构层次。(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著名的诗句同学们知道是谁写的吗?(生答鲁迅)。在上学期我们也学过鲁迅的作品,谁还记得是什么?(生答)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等。

2.文体常识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传记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篇幅长的称“传”或“传略”,篇幅短的叫“小传”。传记要求内容真实,评价公允。《鲁迅自传》是鲁迅为自己写的传文。

3.字音字形

筹办(chóu)   学籍(jí)

衰落(shuāi)   乞食者(qǐ)

4.词语解释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原指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要饭。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5.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梳理鲁迅在本文中所交代的一些情况。

明确:

年份       主要活动

1881年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1893年    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1896年    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

1898年    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

1902年    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    中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1909年    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

1910年    在绍兴中学堂 做教务长。

1911年    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    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的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1926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7年    在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4月辞职,9月出广东,后一直住在上海。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内容:

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4段写著述概况。

2.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

明确: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1)从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明思想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3)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深层探究

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 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四、板书设计

鲁迅自传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五、课外拓展

课下搜集鲁迅的名言,和同学交流。

示例: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节选自《自嘲》)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节选自《题三义塔》)

3.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6.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7.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8.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节选自《故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重点)

2.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是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他就像一部厚厚的大书,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自主预习

1.请同学介绍第三段中涉及的两个 历史事件,并分析鲁迅的精神。

明确:1926年“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鲁迅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坚定立场,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句中“两条路”是指什么?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明确:“两条路”是指做幕友或商人。“总”字写出了家人或亲友屡次劝他去走“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的现实和他屡次坚决拒绝的态度。也表明作者厌恶做官老爷的师爷,也不齿做商人。

三、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

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迅选 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 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以求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凝练而含蓄,平实中又不乏幽默。请你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短语。

1.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明确:一个“寄”字,就把家境的困难程度点化出来:寄人篱下,必受冷遇,“乞食者”的滋味是何等难忍!

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 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

明确:这段话表明作者回国后由于政局混乱和社会黑暗,几乎到了谋 生艰难的地步。从“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了”,这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失望、伤感、愤慨交集的情绪。

3.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明确: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将那种欲置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既能表达出鲁迅对敌人的蔑视,也能体现出鲁迅英勇无畏的精神。

(三)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1.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言简意赅,内容丰富。3.线索分明,层次清晰。

四、板书设计

鲁迅自传

(一)伟大人格: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爱国精神

(二)语言特点:凝练含蓄,平实幽默

(三)写作特色: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线索分明,层次清晰

五、课外拓展

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例,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请你仿照本文,写一篇自传。(400字左右)

示例:

我的小传

鞠倩

我于1995年10月16日在湖南省邵东县邵东监狱职工医院里诞生了。刚学走路时,我就成了父母最伤脑筋的调皮鬼,经常挨打。有一次,妈妈买回了几条金鱼,养在鱼缸里,我便把它们捉来捉去。谁知,一条条都被我活活折腾死了,我怎能不受罚呢?

四岁的我,进了幼儿园。我坐没个坐相,不住地跟同桌聊天,有时还跟男同学推搡打闹。不过,红花儿可没少戴。我做事做得快,游戏会动脑筋,普通话也说得挺好的,在幼儿园中班诗歌朗诵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自 小,我受到了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爸爸是个干部,说话还带点儿文学色彩,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一点言论,还引经据典的。从小学开始,我喜欢跟人“侃大山”,清早特爱大声朗读。对参加活动 特热情。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五年级时,同学们一致投我的票,选我任学校的宣传委员,负责每天的节目广播。我还参加了大大小小的作文竞赛,虽然没有拿到头名,但获得了一次与同届学生一试高低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兴趣更广泛了,喜欢“样样搞,门门钻”。爷爷教我学习书法,但是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由于功课较紧,中止了。以至于我至今仍写不好字,真是 个遗憾。

我一路顺畅地跨进了重点中学两市镇三中的大门。到了中学,我变得沉稳些了,天真幼稚的我已成为过去了。但我现在玩起来仍癫得够“创意”。有的同学笑我“神经病”,其实我的头脑依然相当清晰,送我的绰号只是一种“爱称”罢了。

六、教学反思

鲁迅的文章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鲁迅的文章时,我们往往是从思想、主题的角度切入,来安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的。而《鲁迅自传》又是鲁迅介绍自己生平和思想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因而我选择从鲁迅人格入手,增加背景介绍,使学生重点了解鲁迅的经历和思想。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奏效的。 

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