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学生,解放自己(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9:15: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放学生,解放自己(网友来稿)

北京市财经学校   李海斌

解放学生,解放自己(网友来稿)

有人说: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授人以渔”,这话令人深思。

走进语文课堂,不少课还是老样子,字词句段篇,分段、写段意、概括中心、总结写作特点,一个格式套子毫无新意,教师上满弦嗒嗒嗒不停讲,学生心不在焉被动听。课堂内容琐屑繁杂,面面俱到,生怕遗漏知识点,实则面面不到。弄得教师和学生都特别累,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把教师和学生都解放出来,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但也一定要大胆尝试:

一.以课本为基础,认真学好每篇课文。

中学语文教材是由若干篇文章组成的,教师教的、学生学的都是这些文章。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以课本为基础,认真学好每篇课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每篇文章的观点、理解如何布局谋篇、表情达意,把每篇文章作为学习一类文章的例子,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而不是把读懂某篇文章作为最终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说的正是这一点,学生掌握了方法,自己自然能读懂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总结,比如:阅读说明文,主要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分类等;阅读议论文要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论证形式、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等。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每一课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方法要灵活。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把多数时间给学生,教师起一个主导作用、点播作用。即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宽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个性。使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学习、商讨,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思路多种多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探究创造。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反馈学生的信息。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没有问题的课就是好课,教师一般习惯于按着预先设计的思路展开教学,特别是在做公开课时,怕影响过程的完整性,思考的最多的是自己的教学计划如何得以实施和完成 。当学生提出出忽意料的问题时,尤其当不明白学生的问题时,往往会采取“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解决的办法”。这就不如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在学生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点,保证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理解问题。如:一位教师公开课上讲《雷雨》,分析周朴园形象时,对周到底是不是爱侍萍处理不到位。她认为周不爱侍萍,但一位学生拿出曹禺的文章,说曹禺认为周是爱侍萍的,老师觉得很尴尬。如果她让学生充分说明理由,听听学生的见解,会有合适答案的。

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应该仅是教语文,而应该激励学生自己去学语文。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教师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每篇文章的重点、知识点的详略是由教师安排的。一篇课文,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和它在课本中的学习安排,可确定一项或两项重点,在这一点或两点是要一丝不苟的进行落实,但这不是说其他知识、能力点可以省去不要。因为任何细节、局部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非重点的内容,应该指导学生用旧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只是不能和重点知识平均用力。这就可以克服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的局面。“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利用一篇课文真能突破一两点,就够了。如在分析《包身工》时,内容、人物形象等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完成,而典型性和点面结合的写法是重点内容,需着力学习;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而小品文的特点、引用的说明方法特别重要,所以我在公开课时,就把它们作为重点内容来训练。

四.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形成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学生明白,我们现在分析文章是在训练阅读能力,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文章时也能读,以至能写类似的文章。进行知识迁移,不仅巩固学生课内学到的东西,而且学以致用,激发他们更高一级的求知欲,使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我在讲《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把重点知识深入讲解作为铺垫后,又节选了贾祖璋先生的三篇文章《蚕》、《我爱桃花》、《云想衣裳花想容》让学生学习体会,当然选文要与课文有联系,不能乱选。这样就进一步深化了课文知识,提高了阅读科技小品文能力。在课后又让学生学写类似文章,或把课文改写成一般平实说明文,进行比较。

这样做,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当好学习的主人,才能有一个宽广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解放,自在教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解放自己解放学生,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深入课堂教学的实际,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