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思想与其词作关联浅析(网友来稿)

时间:2022-12-16 16:58: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轼生平思想与其词作关联浅析(网友来稿)

  ◆黄超

苏轼生平思想与其词作关联浅析(网友来稿)

  苏轼开词坛豪放一派,其诗词、散文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而东坡自身生平便颇具传奇味,其一生坎坷波折与其复杂思想碰撞出"诗余"的火花,便是苏词。《毛诗序》云:"诗者,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盖词亦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北宋中叶,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造就了他积极入世的儒家秉性,其家庭出身让他早受文学熏陶。其父苏洵,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轼才华横溢,博学多识。后人合称苏洵、苏轼及弟苏辙"三苏"。宋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皆从苏轼学,俱有盛名,史称"苏门四学士"。

  仁宗嘉祐二年,苏轼入仕,对政治期于变革,但不敢触之过深,趋于保守,他的这种思想一直持续到三十岁以后。

  宋英宗治平二年,苏轼结发妻子王弗病逝。

  宋神宗年间,自仁宗"庆历新政"始的党派之争更趋激化。"新党"王安石为相,实施新法,打击旧党。神宗熙宁年间,苏轼上书反对新法,即遭贬黜,熙宁六年出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转知密州,元丰元年知徐州,后知湖州。知密州时,亦作诸多诗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于神宗熙宁八年,时苏轼知密州。(按:英宗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妻王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词云: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古典文学出版社《东坡乐府》卷下)

  此为东坡悼亡之作。轼妻王弗于英宗治平二年逝世至熙宁八年正好十年,苏轼仕途失意,知密州,心情凄苦,此时忆亡妻,以梦境相会,自己已"尘满面,鬓如霜",见亡妻犹在,千般话语,化作泪千行!梦醒过后,伊人已逝,肠断短松岗。以梦境相见写伊人永逝,喜景写悲,悲何如哉!

  神宗熙宁八年冬,苏轼值知密州。时北宋积弱不振,北方辽国入侵,西北西夏扰境,西有吐蕃,东北有高丽人入境。而北宋王朝无力抵抗强悍的少数民族的铁蹄,年年纳贡。苏轼向来主张加强国防,而就在此前数月,辽国迫北宋割让土地。适苏轼祭常山回,与同官出猎。乃作一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是苏轼最早所作豪放词,气势豪壮,波澜壮阔。作者虽云"老夫",但左牵黄,右擎苍,人虽老矣,雄心仍在,苏轼以魏尚自许,希望得朝廷信任。希冀冯唐到来,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巩固国防,射天狼(喻指辽与西夏。按:辽人尚武,性残暴,以草原之狼自喻,其主称"狼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神宗熙宁九年,苏轼仍知密州,此时他政途失意,且与其弟苏辙(字子由)七年不见。

  适值中秋,苏轼与同官大庆佳节。良辰美景,感叹良多,乃作《水调歌头》(按:《水调》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必裁其歌头,另倚新声也。《词谱》云),自解题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适中秋月圆时节,"不应有恨",可天上月自圆,而人间之"我"却失意潦倒,亲人难逢,其心情抑郁,可想而知。苏轼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起笔举杯问青天明月,笔风清新健朗,又有李白之飘逸浪漫之味。作者抒幻想而留恋人世,伤离别而处以达观,反映了作者由超脱尘世的思想而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过程。全词之间,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以道家之飘逸写月,用浪漫奇逸的清风夜月琼楼玉宇图道出了自己现实不得意而欲"乘风归去"之心。但"归去"只不过是用来冲淡心中忧愁的一味清凉剂而已!我们不应忘记,贯穿苏轼一生的思想主线,永远是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因此,词尾再不怨天尤人,而是自解宽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 上下皆以飘逸浪漫之笔调托现实之胸怀。

  神宗元丰二年,苏轼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①。苏轼政治上的失意,多少给他的儒家积极用世态度浇了些许冷水,同时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于是,苏轼思想变革开始了其伟大的行程,佛家和道家思想已悄然进入东坡先生的大脑②,却冲不断苏轼终生不渝的儒家用世态度。黄州,今湖北黄冈。是长江中游形势险要之地,武汉三镇即在它的西面,我国不少英雄人物曾经在此展开军事上政治上的斗争。在雄伟江山和历史英雄人物的激发下,他写出了一些烩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词散文,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多是豪放之词,气势磅礴。(按:此等之词,评者甚众,此不累添余文。)

  苏轼之词,亦不乏婉情绵柔之作。盖一位大作家,皆是感情细腻丰富之人,情感多面,思想千般,方是大方之家。

  神宗后期,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党"领袖司马光为相,废除一切新法。朝中罢黜一切"新党",提拔旧党。不久,神宗驾崩,由于神宗无直系皇储,太祖嫡系皇室子孙继承大统,是为哲宗,朝中仍由司马旧党执政,子由(轼弟苏辙)参知政事③,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此时苏轼仕途已逢多舛,此次奉诏回汴京,朝中已非昔景,心中多有感慨。哲宗元祐二年,吏部郎中、同知枢密院事章质夫以[水龙吟]《柳花词》与苏轼和,轼乃作[水龙吟]《杨花词》(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云: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全词构思巧妙,刻划细致,咏物拟人,浑成一片,情调幽怨缠绵,迤逦委婉,柔肠千结,情丝万缕,将一个似花非花,还似离人泪的意境描得烟雨朦胧,西园落红、残花细雨、流水春风,似梦,还似离人心中的愁思,道不尽,花月春风。正如清代沈德潜评《长信宫词》,"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 人一唱而三叹"。清末词论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东坡风骨,豪放与婉约兼济,侠骨共柔情并存。但,苏轼终为豪放大家,其柔婉之词,仅为其风格之一面,增其大家之风而现其情感丰富之实耳。

  昔王安石行新法,苏轼作为保守派,持言反对,而他被贬至黄州自耕数年后,深入了解了当时社会的弊端,从思想上对新法的好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是,当司马光旧党将其作为曾被新党打击的旧党而加以提拔时,东坡先生竟然表示反对全面废除新法,由此而遭到旧党程颐一派的攻击。苏轼再次被贬,出知杭、颖、定三州④。

  当苏轼五十九岁时,新党再次执政,而此时的苏轼已为新旧两党视为异端,前为旧党所贬,今新党执政,贬之更甚。况且此时的新党早已不是王安石的新党,而是一些为在朝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奸佞借用新党之名与旧党相争的朋党而已。再加上哲宗本身由于害怕宗室之争,不愿任用神宗时的大臣。所以苏轼被贬十分悲惨。苏轼先后被贬官岭南惠州、儋州和海南琼州。岭南地区多瘴毒,历来只有为当朝者大不容的政敌或罪大恶极之人才被判流放岭南,意为不想让其再回中原;而海南琼州,即现今海口,北宋时的海南,几乎近于原始社会,是未经教化的方外之地,更加荒凉野僻。苏轼虽非被流放,然而将其一贬再贬,直至扔至如此地方,虽然其于惠州时仍作《荔枝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栌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诗中自意虽不得于朝中一展才华,但岭南荔枝却也是历代帝王奢求之物,虽贬我至此,我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不亦快哉!诗中余味,心胸阔达,但能隐隐窥见对仕途失意之无可奈何之情感。贬琼州时,再不云食"荔枝",而唯能"日食薯芋",生活清苦处境维艰可想而知。

  哲宗驾崩,端王继位,是为徽宗。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诏命东坡回京。苏轼大喜若狂,苍猝上道,未至东京,次年七月病逝于当涂⑤,年六十五岁。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即矛盾又统一。我们可以人说苏轼一生的思想中,以儒家枳极用世思想为主线,因为自始至终,苏轼一直没有放弃的是为官出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佛老思想只不过是他在政治上将儒家思想碰得头破血流之时用来抚慰心灵的清风明月,其豪放之气仍在,虽佛老思想本在消极,但东坡之术,恰能以消极显积极,借佛道之柔,托儒家之刚,"猛虎细嗅蔷薇"⑥,也正是苏词独特之美!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洒脱自然,逍遥飘逸,取其为柔;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用世之道,取其为刚。刚则易折。将儒释道融为一体,刚柔相济,这才是完整的苏轼,才能开创北宋文学滔滔如长江大河般的气势!

  ◇ ◇ ◇ ◇ ◇ [*居士,古代佛家专指居家食斋念佛之人]

  注:

  ①团练,中国古代地方武装,训练乡丁。

  ②公认与苏轼论佛者为佛印;而论道者为杨世昌。

  ③参知政事,北宋于宰相下设参知政事分权,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取军事和财政大权。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④据考证,东坡修葺西湖,筑苏堤,当为此时。

  ⑤当涂,今江苏常州。

  ⑥出自文学评论家朱光潜语。

  二○○四年一月三十日

  作者简介:黄超,2003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现任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地址: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高级中学。

  邮编:444300

  作者邮箱: hhhcvx@163.com

【苏轼生平思想与其词作关联浅析(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鲁迅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08-10

鲁迅生平简介11-30

杜甫生平介绍10-20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08-27

关联企业借款合同11-22

关联企业借款合同01-19

用车作抵押借条09-13

《碛中作》教案02-19

苏轼《日喻》赏析02-15

苏轼定风波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