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说起(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09:48:5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说起(网友来稿)

缪自钧

在《聊斋志异》这部内容丰富、人物刻画鲜活的短篇小说集中,塑造了许多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青年男女的形象,表达封建社会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压制扼杀个性自由的不满与反抗。其中女性的形象刻画尤为熠熠生辉,在塑造的众多女性人物形象当中,悍妇形象塑造不是很多,据统计在聊斋五百四十二篇文章中,涉及到悍妇形象的仅有十篇,分别是《马介甫》、《江城》、《邵九娘》、《吕无病》、《邵临淄》、《云萝公主》、《珊瑚》、《段氏》《大男》,但从这些小说中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薄松龄的婚姻观,也可以简单了解清朝初年我国百姓的婚姻状况,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妇女为争取婚姻的独立、维护妇女权益而迈出的艰辛的步伐。

在《聊斋志异》当中许多悍妇都是以凶狠、恶毒的面孔出现的,她们或者凶狠地对待自己的情敌--丈夫的妾,使妾们受尽非人的折磨,有的甚至被残酷地打死,而折磨的手段也出奇地多。有的独霸家庭,虐待父母,丧尽天良,人伦不存,弄得家破人亡。还有的大发雌威,鞭打儿媳,反被骄横乘僻的儿媳所制,受尽折磨等等。像《阎王》中的李常久之嫂“阴以针刺肠上”令妾“脏腑常痛”。《马介甫》中的杨万石之妻尹氏“奇悍,少忤之,辄以鞭挞从事,……杨父……尹……齿奴隶数”,不仅对亲父如此,对杨万石之妾也是嫉恨有加,“妾王,体妊五月,妇始知之,褫衣惨掠”,“就榻榜之,崩注胎堕”。连怀胎五月的妾都要肆意殴打,尹氏可见已嫉妒凶恶到变态,到后来逼死了兄弟,赶走了父亲,更可见其丧尽天良,难怪蒲氏会发出“百年佳偶,竟成附骨之疽”感慨!《邵九娘》中金氏“奇妒”“柴百金买妾,金暴遇之,经岁而死”,可见她对妾的虐待有多厉害,后柴氏又娶妾林氏,金氏则表面为其装饰打扮,而只要妾“履根稍有折痕,则以铁杖击双弯,发少乱则批两颊,林不堪其虐,自经死”。她对妾的虐待是掩饰在怜爱之下的,严格要求中包含了她非同寻常的妒意,其实她的内心并不愿有妾来横刀夺爱;《吕元病》中的孙氏虐待前妇弃儿竟然达到了令孩子“开目见妇,惊投父怀,若求藏匿。抢而视之,气已绝矣”的地步,对自己的丈夫也迁怒“孙不能堪,托故之都,逃妇难也”。连自己的丈夫都不堪忍受虐待,可见其“悍”的厉害。《江城》中的江城对待公婆“诉骂弥加”,“不可言状”。打自家姐姐更是厉害“以忤击之,扑,裂裤而痛楚焉,齿落唇缺,遗失溲便”。在她的心中似毫没有亲情,就连对待自己的丈夫也动辄打骂,更有奇招,打婢女用“酒坛囊其首”。并因婢与丈夫说了一句话,就“缚生与婢,以绣剪剪腹间肉互补之”,把两人的腹间皮肉剪下来交换后,再贴上,可见其狠毒、残忍手段之奇而天下少有。《邵临淄》中的李生妻“指骂夫婿以为常”比江城则是小巫也。而《云萝公主》中的侯女虽悍,但一可拒贼又可教夫,可谓以毒攻毒!《珊瑚》中的安母虐待儿媳珊瑚,后又遇二儿媳臧姑“骄悍戾沓”“役母若婢”后受尽折磨。《段氏》中的连氏对丈夫的私婢“鞭挞数百”“鬻河南”。《大男》中的申氏也同样不给妾与其子大男供给等等。而所有的悍妇则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要么被改良,要么受到因果报应落个不好的下场,《阎王》中的李长久嫂先是魂魄被钉在门板上,“臂生恶疽”,后经说明“立改前辙,遂称贤淑”。《马介甫》中的尹氏弄的家破人亡后,改嫁屠户,被屠户“以屠刀穿其股,穿以毛绠悬梁上”邻人为其解缆,“一抽则呼痛之,震动四邻”先让其受尽折磨后“依群乞以食”。江城则被老僧点化,终成贤妇。邵九娘以自己的善心善行感动金氏,金氏则自请刺己十九针,以惩自己,后妻妾相和甚美。《吕无病》中的王氏被休了,“三四年无问名者,妇顿悔”“闭门诵佛,终有善果”。《邵临淄》中的李生妻被邵公“杖其四十,臀肉尽脱”。段氏中的连氏受尽同族人欺辱后,方悔不让丈夫取妾的错误,毛氏则怕别人占家财而毅然为丈夫取妾。《大男》中申氏性妒,不给妾供给,则结局让妾反主其上成为妻,而自己被人卖来卖去反成为妾。

纵观上文中所述,蒲松龄为其中的妇女设计了一条改良之路,她们大都是由凶悍无比、妒嫉狠毒的母老虎,被感化为温良贤淑、宽容大度的良家妇女,除了凶悍到无以复加地步的个别妇女最终为其安排了悲惨的结局外。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蒲松龄的婚姻观来,他是一个崇尚一夫二妻制度,维护封建男权主义的人。综观整个《聊斋志异》,很多被他美好歌颂的女性形象都被赋予了维护家庭男权,维护妻妾制度的责任,这些女性对自己所处的或妻或妾的位置不争不抢,安然处之使家庭和睦,而所有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中则大都反对其妻妾制度。像《阎王》中的李常久之嫂,她之所以悍之所以妒无非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作者却让其用针刺妾的肠子。《马介甫》的尹氏对妾也是恨之如骨,分析其心理,有一点是必然的,那就是怕妾生子影响到主妇的地位,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生儿子的女人自然会得到男人的宠爱,地位也会上升。所以她会又对妾“褫衣惨掠”,“就榻榜之,崩注胎堕”。《邵九娘》中的金氏,则把妾一个一个的折磨死,而邵九娘作为妾逆来顺受,把自己降到丫鬟婢女的身份去亲自侍候她才免于一死,也同时感化了金氏。达到作者所希望的妻妾合睦的理想境界。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显然还寄寓了另一种心理,就是他认为作为妾的女人,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去争宠,而应该“以命自安,以分自守,百折不移其志”才能合家欢乐,不要去争取家庭主妇的地位,是妾的本份。而《段氏》中的两篇小文章,作者设计地很有特色,令人忍俊不禁,连氏不让丈夫娶妾,却受尽欺辱,方才悟出不让娶妾的害处,而毛氏则干脆是害怕家财被继承而赌气让丈夫娶的妾。而这一系列的故事的核心就是娶妾是对男人非常重要,只要妻妾和睦,妾像邵九娘那样安份就尽善尽美了。

从现代婚姻的眼光来看,妻妾制度是建立在大男权的基础之上的,妻与妾都必须为自己的男人服务,或者说妻妾就是满足男人的虚荣和私欲而生,不顾及女性生存感受的。蒲松龄在这些方面是与现代婚姻的一夫一妻制、尊重妇女的观点是相悖的!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几百年前的蒲松龄有这样的超前的意识,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婚姻观念的确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痕迹。

在蒲松龄的思想中,娶妾的主要目的是延续后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也是传统的封建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男人崇尚“名”,要在人世间留下名来,一是靠自己出名,通过自己为政、为文来扬名,另一则就是通过子嗣,传宗接代来显自己的名。因为无后延续不了自己,因此无后才是最大的不孝,更是最大的不幸。《聊斋志异》的许多篇就有了子嗣问题的反复出现,也就表露出了这种思想。《马介甫》中巨人惩诫尹氏“妾生子,亦尔宗绪,何忍大堕,此事必不可宥”,在尹氏所做的诸多事中,其他事均可原谅,只有这件提出另说,足见“宗绪”的重要,另外杨万石兄弟只有一个儿子,马介甫说“两人止此一线,杀之,将奈何”,后果然凭此子光耀了门楣;邵九娘因为柴生“亦福相,子孙必有兴者”才嫁人,为了子嗣宁愿忍受金氏的欧打辱骂,后果然儿子“以进士授翰林”,“乡里荣之”。在这里儿子是光耀门楣,家族兴旺的关键。而在《段氏》中儿子的作用就更大了,因段瑞环中风,竞被侄子们“牛马什物竞取去”,后因私生子段怀回来,官司也打赢了,家财也回来了,私生子毕竟也是儿子,连氏死时对女儿、媳妇的话更鲜明地表现了纳妾生子的思想:“汝等志之,如三十不育便典质钗珥,为夫纳妾,无子之情状实难堪也”,作为她一生感悟说出来,的确表现了子嗣对家庭的重要。蒲松龄文后评其为“杰”,因为其“而能疾转”“宜天以有后伸其气也”等等,从小说中鲜明的反映了子嗣观念在蒲松龄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几篇小说里,同样含有封建的那种夫唱妇随、宣扬男权、希望妇女的贤惠、温顺、管好家、侍候好丈夫的那种即所谓的相夫教子的思想在内,在这种思想下妇女的地位应该是从属的,是为男人服务的,女人只需要管好家,做好饭即可,当然这种思想与现代的婚姻观念格格不入,我们现在不可能要求女性处于这样的一种地位,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但在蒲松龄的小说中,就有这种思想,《马介甫》中杨万石懦弱害怕妻子,马介甫让其服用了一种神奇的药物“丈夫再造散”吃了以后,杨万石“烈焰冲烧”“以足腾起,妇颠去数尺有咫,即复握成拳,擂击无数”又取佩刀“割股上肉不如掌”。这段描写除了表现对此恶妇的惩罚,令人痛快外,还寄寓了一种希望,就是希望杨万石拿出男子手段来制服夜叉,用马介甫的话说“乾纲之振,在此一举”正是此理,乾纲就是夫道,凡此种种不再举例。

困果报应在这几篇文章中也有表现,可见蒲松龄深受佛理的影响,恶人终有恶报,善行终有善果,在他的文章这种思想可谓贯穿始终,其实这只能算做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不可能实现,这虽然对教化民众宣传道德方面可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毕竟不是事实,它会使人产生精神的麻木,起到负面影响。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思想的局限性。《江城》中的江城的前身是老鼠,而高蕃是书生,因高生踩死了老鼠因此得遭恶妇,后因父母“虔心涌观音咒一百遍”故女幡然悔悟。马介甫中尹氏作恶多端,也让其受尽折磨。《邵九娘》中邵九娘恪守妇道,逆来顺受,终能劝化金氏。《吕无病》中的王氏改悔后“不茹荤酒,闭户诵佛”,死后,终能“颜色如生,异香满室”。《珊瑚》中的二姑臧氏“役母若婢”,金子在其面前也会成土,最终还让她受到了封建社会最大的惩罚绝了子嗣,《大男》中申氏不守妇道,终由此妻妾地位降低,“诰命不及”。当然这样的描写在《聊斋志异》中随处可见,足可见因果报应,佛理思想在薄松龄的婚姻观中所占的巨大的比重。

当然蒲松龄也崇尚自由地爱情,虽在描写悍妇的篇目中表现不多,但也足可以表现出他的进步的婚姻观来。在文中许多青年男女在选择对象时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两情相悦是衡量的标准。《江城》中的江城与高蕃相识便是一例,他们相见“各无所言,相视呆立,移时始别,两情恋恋”,结婚受到阻挠,则高生“嗌不容粒”,最终取得了成功。为争取自由恋爱可谓苦也。《邵九娘》《吕无病》《云萝公主》中均有描写自由婚姻自由恋爱的场景,这里不再多言。这种婚姻方式与封建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有很大的区别,体现了人们崇尚自由的本性,也表现了蒲松龄在追求个性解放上的大胆精神和对传统婚姻下妇女命运的的美好同情。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了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状况和许多妇女为争取维护个人的权利而迈出的艰辛的步伐。

在对悍妇的描写中,虽然作者用尽笔墨描写其凶残恶毒嫉妒,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她们为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做的不懈努力。因此有了因为妒忌而往妾肠上插针的行为,才有了丈夫娶一妾便折磨死一个的金氏,才有了申氏不给何昭容和大男供给的现象……。我们姑且不论她们的手段的残忍和心底的狠毒与否,单就从对妾的排斥就可以看出她们追求婚姻平等的一点点痕迹来,放在今天,我们哪一位妇女也不愿看到自己的丈夫再找一个妾来,虽然这个妾可供她役使,虽然家里仍有她来发号施令,因为作为一个个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那么我们有理由说她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自由婚姻的萌芽,那么她们的“悍”“泼”“狠”虽然不人道,但也有值得同情的一面,试想在那样崇尚夫权,提倡妻妾制度的社会里,迈出这一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面临多少指责啊!因为那是与时代精神相悖的啊!

在这此描写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这种丑恶的婚姻制度中,妻妾的地位低下来,尤其是妾的地位很值得我们同情,她们在婚姻中没有自主权,任人买来卖去,可以显见这些妇女大多都是出身于贫苦人家,他们的父母或许因为生计或者因为爱财,把自己的女儿关进火坑而不闻不问,甚至有些被折磨而死,也没人替他们喊冤,真正地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苦人儿。《马介甫》中杨万石之妾王氏“体妊五月”仍被泼妇“褫衣惨掠”,“就榻榜之,崩注胎堕”而无人问津,而邵九娘父母为贪财把她买了,也不管夫家有母老虎金氏,曾连杀两妾,女儿去到底是生是死,而被杀的妾也没有人为其伸冤,连作者也仅表同情而已,而大家只希望的是妾能“安份”,不要“炫美弄机”,而希望妾能像邵九娘那样逆来顺受不改其色,用诚心去感化别人。试想连起码的生存都没法保障还谈什么自由呢?另外从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妻妾制度等级森严,既使妻死了,妾也不能改变地位,在当时人眼中妾就是工具,负责延嗣与泄欲,与奴隶无疑,可见她们生存要有多么地困难,妇女地位则可想而知了。另外她们地位的低下,更显示出了封建妻妾制度的罪恶与腐朽来,作为半个家主的妾尚如此,婢女的地位就更勿庸讳言了。

虽然,这些只是《聊斋志异》这部展示人生的百科全书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且还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作者邮箱: miaozj2004@ey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