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突出地培养学生巧设记忆法的能力(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00:0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突出地培养学生巧设记忆法的能力(网友来稿)

李弗不

试论突出地培养学生巧设记忆法的能力(网友来稿)

论文提要:

名人们有惊人的记忆力,我们一般人不可能有那样惊人的记忆力的。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好记心的,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培养出比较牢固的记忆力的。至于一些专门研究记忆力方法之书上,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不下于千种的记忆法,可行不可行呢?当然可行,但是效果不佳,而且难以记住其方法,就更甭说去实行喽!那么,哪一种记忆方法最适宜于学生使用呢?是--巧设记忆法。这种方法多为“编字头歌”式的,但也不完全是。它的特点是:随意的、没有任何限制,就是无规律的规律。它最适合于不同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体会和自己的爱好等,来巧设记忆。

关键词:

巧设记忆法 无规律的规律 幽默有趣 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正文:

历史上,古今中外有许多记忆力惊人的事例。比如,《汉书张安世传》载:西汉时的承相张安世,记忆力特别强。黄帝到河东去巡视,遗失了三匣子书,张安世凭记忆,把书的内容全都写了出来。后来又找到了那三匣子书,相互校对,证明张安世记得一字不差。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描写益州别驾张松,只把曹操撰写的《孟德新书》看了一遍,便从头到尾,朗诵一遍,竟无一字差错。足智多谋的承相府主簿杨修,对他十分敬服,惊叹张松“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威廉李卜克内西说:“马克思的记忆力是罕见的,他从不忘记什么”。

郭沫若在二十岁前,就可以把《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诗经》全都背出来。茅盾能把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背出来。日本索尼电器公司的职员友奇英哲,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20000位……

以上名人们的惊人的记忆力,确实令我们折服、羡慕。我们当然也梦想自己,要是有同样的记忆力,那该多好!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惊人的记忆力的。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好记心的,只要方法得当,我认为是可以培养出比较牢固的记忆力的。至于一些专门研究记忆力方法之书上,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记忆法,如“对象性记忆法”、“思维性记忆法”、“外倾性记忆法”、“轻松的休息,有助于长时间记忆同样内容的记忆法”、“学习后马上睡眠的记忆法”、“口念字母表有助于想出忘记的知识的记忆法”等等、等等,不下于千种记忆法。这些方法,可行不可行呢?我想当然可行,但是效果不佳,而且难以记住其方法,就更甭说去实行喽!那么,哪一种记忆方法最适宜于学生使用呢?我认为是--巧设记忆法。

这种巧设记忆的方法,它虽然无明显的规律,无固定的方式可套,但实践得多了,自然也能体味出个中乐趣,且寻摸出一条无规律的规律来。

比如,我在教学生记汉字字体:甲古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七个阶段的演变时,就体会到,有些学生,尽管记了多遍、多日,但一出现这样的试题,还是做错了。于是我就采用巧设记忆的方法,将上面七个阶段、顺序巧设为:“押(甲)金小了(隶),楷(提)草鞋(行)”--简为--“押金小了,就会给别人提草鞋”。(学生笑)讲解时再联系生活提示为:比如赌博时,你押金少,就得替别人服务(提草鞋)。这样一变,就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七种字体及其次第。

再比如过记数学公式:(a+b) =a +2ab +b,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如果忘记此公式,只要按顺口溜,一下就可写出。

巧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则可将其变为:“两(梁)趟(唐)进(晋)汉州(周)”--简为--“两趟去汉州”,即牢记了五代。

同样,巧记南北朝中的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将其变为:“送(宋)去(齐)良(梁)晨(陈)美景”--简为--“送去良晨(美景)”。

巧记年号:1818年马克思诞生。记为:“左一个巴掌,右一个巴掌”,--简为--“一巴一巴”。

当然,这种方法多为“编字头歌”式的,但也不完全相同。它的特点是:随意的、没有任何限制,就是无规律的规律。它最适合于不同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体会和自己的爱好等,来巧设记忆。也可以变为幽默有趣式的。

如,古文里,“山北、水南”往往用“阴”字表示,有些学生就是记不住,那么,就可以设为:“我们(长江以南的人)处于阴间”,(学生大笑)且牢记了水南为“阴”,反之则为“阳”。

再如,记一年当中的小月份:2、4、6、9、11几个月,就巧设为:“儿(2)子死(4)了(6),死于‘911’”。(学生笑)且牢记了一年中的小月份。

通过以上的强化训练,学生也就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巧妙记忆。如,我给出记“1644年清军入关”。有的学生很快就巧设为“4 × 4=16”来记;给出“1578年李时珍写成《本草刚目》”,有的学生就巧设为“7+8=15”来记。

我再举例说,爱因斯坦记女友的电话号码“24361”的方法为:“两打(12为一打)与19的平方(361)”后,再让学生记“日本富士山的最高峰为12365英尺”。有的学生马上就想到可记为:“一年(12个月)365天”;给出“马克思逝世于1883年”,有的学生也会巧设为:“一爬爬上山”的好方法去记忆……

强化学生的这种记忆法,效果是非常好的,非常明显的。它完全有可能使我们记忆更多更多的东西,明显地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其他的记忆法。我的体会是,突出地培养这种记忆法,效果要明显地比其他方法好。有时,我故意在某节课,轻描淡写地讲巧记一事的方法,隔一二周,再重新叫学生记忆起来,当我一说,学生很快就反应出来了,而且记得是相当准确、牢固,且独具风趣幽默感。

当学生脑海里有了这种记忆方法时,我就在教学中,辅导他们一起使用。比如,高考或中考前,语文模拟试卷里的文学常识题,时不时会出现记近代的几部小说:《水浒传》(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三醒》(冯梦龙)、《聊斋志异》(蒲松龄)、《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等的作者或成书先后的试题。有的学生能记住作者,但对这些小说的成书先后,始终记不住。我就要求同学们,采用巧设记忆的方法,回头自己去巧设记法。不到一天,很快就有学生巧设为“水淹山西醒,鸟儿封巢”来记。这种方法很好,全班同学听后,都能牢记住。我表扬了这个学生,结果全班同学的情绪很高。纷纷要求老师再出一些难记的题目给他们练记。在此基础上,我就因势利导,要求他们,不但能把老师所要求的难记的事物,巧妙地记住,更要求他们,自觉地树立这种巧设记忆的意识,且时时能够远用它们。事后有的学生,竟能记住二十四史及其作者,还有的学生记住了我国的56个民族、32个省市自治区名,且和研究记忆的专家的方法相似。

当然,这个事例,并不排除学生们参考了一些谈记忆的书,但这个实践、这个方法都是可取的,也是有效的。

我记得,有个学者说过这样的话:“所谓知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记忆。没有记忆,就是没有知识”。这话很有道理。在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阶段,采用这样一种不受方式、方法所限的巧设记忆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记忆的训练,我认为是,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教学实践。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