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愉快教育背后的不愉快(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12: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随笔:愉快教育背后的不愉快(网友来稿)

李树峰

教育随笔:愉快教育背后的不愉快(网友来稿)

 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愉快教育”,多年来受到了几乎一致的肯定。然而若对其反思,便会发现“愉快教育”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无情,折射出一种悲哀。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颇受宠爱,渐渐地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养成了事事必须顺应自己的心态,而离开了家庭,会变得意志力极其薄弱,经不起挫折。而如今相当一部分学校,本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初衷,尽可能把学校改造得如同家庭一样,让孩子在这里继续得到尽情的呵护,无论教学与管理都首先要顺应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开心。

 从暂时看,学校的做法无可非议,因为学校在为促进孩子的成长而让孩子摆脱压力;从长远看,有些学校并不是真正关心孩子,没有把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在内,甚至有些学校所关心的是急功近利的名声,而非社会的长足进步与国家的持续发展。学校的这种做法是“镇痛剂”,让孩子免于暂时的苦恼而不得不面临将来巨大的苦难。不难发现,这些平日里在和风细雨里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向社会,很难在多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时代里获得发展。

 如今已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若要在这种严峻而又残酷的环境中取胜,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智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是在平时的教育中逐步培养和潜移默化的。未吹纳缁峋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学校里也不应该过于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愉快教育。要在平日的教育中,让学生养成“自己努力”的独立意识和“敢于负责”的健康心态,具有坚韧的毅力和耐挫力,形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不要总是依靠别人,依靠社会、依靠国家?

 当前,一些学校盲目取悦于学生,很少让学生动脑筋且事事征求学生意见的“愉快教育”,尽管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意图,但也一样给社会增添麻烦,为社会所不容甚至被社会所遗弃。因为这种“愉快”的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可能无法应对包围自己的世界、无法应对将来同他人的竞争、无法在将来的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所以,对教师来说,不能无视学习者学习的艰苦与辛酸,而对学生进行盲目的激励与支持。

 与此相反,有些以儿童为中心的“愉快教育”为了让儿童习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却要控制学生接触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东西,采用更省力、更快乐的方式来实施教育,而对其他事情却熟视无睹。这种“个人主义”过度,对“愉快教育”表面上是温情的,实质上是无情的。它让儿童不关心身外之事,无法感受到身边的真实世界,成为只关心自己而又无法依靠自己的人。表面上是喜剧,实质上是悲剧:它让儿童缺乏足够的智慧和素质,无法面临着即将到来的竞争,可能成为未来的弱势群体。(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03级硕士,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