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立意训练的思维纯度(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0:15:2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立意训练的思维纯度(网友来稿)

天津 李玉山

读过不少名师的写作指导文章,关于文章的立意,都以准确、新颖、深刻作为基本要求。这确是中的之言。但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立意达到准确、新颖、深刻这三位一体的高度呢?我的看法是,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是不二法门。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意训练的实质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首先要声明一点,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是一种理想态。因为现实不可能尽如人意,你给学生讲了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也切切实实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了操练,于是所有学生齐唰唰地一下子都成了“思想者”。这样想未免过于天真了点儿。学生的基础有别,每个人对写作的兴趣、知识的积累与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程度均有等差,通过我们的指导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发展与提高,尤其是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最大的成功。整齐划一、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无知的表现。

反思自己几年前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功夫过多地花在了技巧、模式的指导上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重视不够。并不是说不能教给学生技巧和模式,但如果把它提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甚至从高一年级就开始反复地操练技巧模式,那只是低水平的重复与消耗,这对那些还没有入门不会写作的少数同学来说可能会有所“帮助”即可以让他们在考试中蒙混过关得个及格分;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不但没有帮助简直就是一种伤害,是“犯罪”。比如,很多老师青睐一种叫“画面组合”(亦即“风景谈模式”)的文章模式,给学生分解出若干子模式,让学生逐一操练直至“烂熟”为止。“形似”容易做到,要做到“神似”乃至出神入化,如几个“画面”的选择与排序,每幅画面后的议论点睛,全篇文章的内在思路与走向,这些需要平时的积累与感悟,得借助于CPU的转速,没有平时科学有效的思维训练,任何技巧和模式都会变形。

2003年高考海南有一篇被怀疑为抄袭之作的满分作文《美丽的鸟儿》,属于“编故事”的那种。尽管其描写生动,语言活泼,但我仍坚持认为,即使这篇习作排除了抄袭的嫌疑,也不应给满分。原因很简单,从立意的角度看这“满分作文”,其实在没有多少“我”的成份,没有多少自己对所给话题的独到认识。它只不过是更换了故事的主角,把“智子疑邻”的故事扩充了一下而已:宋国的富人“一分为二”换成了麻雀与猫头鹰,表达的仍是与“智子疑邻”处于同一平面的立意。当然,我这样要求有些吹毛求疵;而且,从考场写作实践的功利角度看,这种“平移式”(有的干脆就很“聪明”地扩写话料)编故事的构思不失为一种考场作文的“应急”之举,2001年“诚信”话题,就有拓展话料写青年人扔背曩时剧烈的思想矛盾的;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同样有写年轻人“救”还是“不救”之间的选择。这种文章常常能得到较“实惠”的回报,得到远高于平均成绩的分数。所以不少老师常常将其作为杀手锏传授给学生,许多考生也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专攻”此道。

说到底,如上的“编故事”技巧模式的比重过大,写作过程中作者对话题的认识更多地处于模糊状态,“思维含量”太小。当然,由于考场写作的特殊性,有时确实存在作者在对话题的认识尚不够清晰透彻勉强为文而写出较好的习作(多为记叙类或散文类)的个例,但那多少有些无奈。如果把平时的写作训练都搞成类似的“模糊操作”,岂不是走向了写作本质的反面?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所写话题有正确、清晰、深刻的解析。

那么,在立意训练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有哪些“做为”呢?

大多数老师首先会想到方法。我这样认为,关于文章立意的方法,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甲乙丙丁,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切实有效地“操练”形成一种敏捷的“下意识”思维习惯。

文章立意的方法,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雷其坤老师将话题作文的立意方法从四个角度做了归纳,即从虚与从实立意、肯定与否定立意、顺向与逆向立意、横向与纵向立意①。这些立意方法其实就是以话题为核心,分别以话题自身的某一特点为原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划出射线。这四种立意方法操作性较强,短期内效果明显,可使学生在写作前的酝酿阶段让思维迅速地进入预设的轨道,有利于矫正思维的“粥样”状态。徐江先生在《写作原理新论》②中谈议论文立论,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讲了五种方法,即因果思维分析、比较思维分析、互联思维分析、临界思维分析、质疑思维分析。其实,这五种方法也可以有选择地移用到其他文体的立意上,包括话题作文写前的立意确定。

对如上所述的已成定论的立意方法,如果只是简单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话题做机械地分析图解,那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习惯的养成;如何让学生通过切实有效地“操练”形成一种敏捷的“下意识”思维习惯,则是我们应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我觉得必须处理好写前指导这一环节。

写前指导“导”什么?

第一、对话题做“立体化”解读。所谓“立体化”解读,就是对话题解剖麻雀,从写作流程的角度,将与话题相关的因素分解出来。一般来说,话题相关因素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与“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相关的因素有:这是一个关系类话题,这两者的关系怎样定义?感情亲疏为何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影响感情亲疏的因素有那些?这一话题的现实对应关系与表现,其现实意义是什么?等等。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相关方法确定文章的立意。比如可从肯定良性情感的积极作用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否定消极情感破坏作用的角度立意;可从情感亲疏在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化与外化横向立意,也可从发展的角度,谈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转化。当然,如果能从哲学思维的层面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话题做理性的解析,就会得到更有深度有厚度的立意。

第二、最佳立意的确定。最佳立意的标准有两个:一,这一立意已经摆脱了人云亦云的大众化的表层分析;二,这一立意有着鲜明的“我”的色彩。关于第一点,前人戴师初那段“三番来意”的论述其实可作为立意选择的一个原则。见到“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感情亲疏确实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于是就分析说理举例论证之,或编个故事图解之。殊不知这是每个考生稍加“努力”即可都做到的,湮没于茫茫人海,你的文章一点儿也不会拽动别人的眼球儿,谈何感人得高分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文章中要有“我”的存在。确立文章的立意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选材构思同样要以这些作为基本材料。去年高考后,我曾写过一篇下水文《换上红镜片》,是从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即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良性情感看学生,才能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每个学生在写作时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与素材优势,那么,好文章的诞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训练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与素材优势。

第三、立意的文字表达。文字表达其实是思维显现与明确的过程。对这一问题,卫灿金先生是这样阐述的:“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思维在人的头脑中具有快速、简约的特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达到自我理解;而语言文字的表述则要求准确、清楚,能够为他人所理解。所以思维内容在付诸语言文字形式的时候,语言对思维起着检验、过滤的作用。思维在语言的作用下,原先模糊的要变得清晰,原先杂乱的要变得条理。思维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实际效果,内容单薄的再进一步充实,理解肤浅的再进一步加深,局部不合理的再进一步修正,形象不鲜明的再进一步突出其特征,等等。因此,思维的文字表述过程,是思维反复深化,思维内容进一步充实,思维过程进一步严密,思维质量进一步提高的过程。”③立意的文字表达同样也有这样的作用。立意的表达有两种方式:理性的和感性的。理性表达是用严谨明确的语言把立意具体化,感性表达在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立意“美化”。前者是一般要求,后者是较高要求。

比如以“玩”为话题写作文,立意的理性表达有:a.“玩”是没有功利色彩的快乐,生活的本质就是学会“玩”--这是针对那些整天挖空心思想着“成功”想着出人头地的人而发的议论。b.“玩”是绞尽脑汁耍手段,机关算尽终害己;人生天地间,少点“玩”心,多些诚实质朴,这才是做人的真谛。等等。立意的感性表达有:c.有的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忘记了什么叫轻松;有的人为了“事业”而一心“求索”,忘记了什么是快乐;有的人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得失,再也不知道什么是达观。把功利看得淡一点,学会用“玩”心对待生活,你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真正滋味。d.玩成了有些人生活的全部,事业,玩;高雅,玩;艺术,玩;甚至亲情、友情,也统统地可以玩。游戏人生,玩乐一切,生命就成了一张苍白的纸。排除体内的“玩”的因子,注射严肃认真的药剂,你也许会脱胎换骨的。等等。

这样的立意表达训练其实就是思维外化与深化的过程。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视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确定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有些文体如小说、诗歌等可能不要求习作中必须出现明示立意的句子,但在审题立意构思阶段,立意的明确化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这也是避免写作“模糊状态”的必备兵法。

补充几点:1写前指导应视写作训练的不同阶段和进程,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初始阶段可以教师的讲析示范为主;随后教师则以引导点拨、启发学生思考为宜,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意识;最后阶段则以学生自我分析(默思)为佳,因为立意思维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独立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其效果还得靠每个学生的独立写作成果来验证。每次写作训练再辅以恰当的写后讲评,可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做专项的审题立意练习。2立意训练求新求深的前提是科学与理性,任何“率尔而对”式的简单化分析与故作高深的离奇言论是对思维训练的反动,应该摒弃。3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不同,但立意训练的要求我认为基本上是同一的,至于具体的写作操作,可以视文体特点对学生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

① 雷其坤:《话题作文立意例说》,www .pinming .net

② 徐江:《写作原理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③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邮箱: liyushan30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