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的婚恋经历与他的戏剧创作

时间:2022-04-14 10:27:2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田汉的婚恋经历与他的戏剧创作

闵建国/文

  田汉早期的剧作局限在婚恋的圈子里,充满着感伤、浪漫和惟美的情调。20年代末期,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出现了“转向”。他的“转向”过程,也可以说是他婚姻调整的历程,既有失落的困惑,又有获得的喜悦。

  1919年,在日本留学的田汉,回家探亲,得知舅妈正准备把他爱恋很久的表妹易漱瑜嫁人。俩人就一起到上海请易的父亲做主。不久,易的父亲资助他俩去日本。

  在日本期间,田汉写下许多情诗,抒发了对“灵肉调和”的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田汉又结识了易漱瑜的两个女友,和这三个女性在一起时,田汉谈论的最多的是他正在酝酿的剧本《梵峨嶙与蔷薇》。在三位女性的激励下,田汉终于在1920年完成了这个剧本的创作。

  1920年底,田汉与易漱瑜在日本正式结合。他们相爱至深,使田汉的话剧创作进入了丰收期,如《乡愁》和《咖啡店之一夜》等。

  1922年,田汉与易漱瑜一起回到上海,创办了《南国》半月刊,宣称“欲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夫妻两个辛勤耕耘,确实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这就是1924年刊登在《南国》上的独幕剧《获虎之夜》,剧本成功地描写了一对向往自由幸福的青年男女形象。此剧不仅是田汉早期剧作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话剧创作的一部杰作。

  正当田汉在创作中大显身手的时候,妻子却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易漱瑜去世前,曾让田汉与她的好友黄大琳重新组建家庭。1927年田黄在上海结了婚。婚后发现彼此在性情、知识上相差甚远,对生活的追求也不一致。这使田汉感到异常的烦恼和痛苦,田汉正是带着这样的心境创作了《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这是田汉因婚恋而产生的特有的思想、情绪和心境的体现。

  田汉在没有与黄大琳离异之前,另一个女性林维中便走进了田汉的生活。1925年,林维中在新加坡看到《醒狮周报南国特刊》上田汉的散文《从悲哀国里来》,为田汉对亡妻的悼念之情所感动,于是,与田汉有了通信来往。但林维中虽然羡慕田汉的才情志向,却对田汉的文学事业并不理解,无法成为田汉志同道合的伙伴。田汉再一次对自己的婚姻产生了动摇。这种动摇还主要来自于他和林维中结合之前结识的一位浪漫、热情而又豪爽的“红色女郎”安娥。

  安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过工人运动,1927年赴苏联学习,1929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他们不仅思想上有共同语言,事业上也有共同志向。于是,两人很快热烈相爱而同居。1930年,林维中突然从南洋回来,安娥只好和田汉痛苦分离。

  田汉虽与安娥分手,但安娥对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影响巨大。20年代末,田汉的戏剧题材开始向社会问题倾斜,不论是创作思想还是表现手法都逐渐向左翼文学靠拢,突出了戏剧创作的革命性。

  田汉的“转向”与安娥的影响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她是以革命作家的身份,带着争取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来结识田汉的。当时安娥刚从苏联学习归来,给田汉带来了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理论的观念,使田汉在创作的题材上迅速拓展视野,创作方法也转移到现实主义上来。

  1937年冬天,田汉在赴南京的轮船上,意外地遇上了安娥。于是,两人又走到了一起。从此,田汉在安娥《渔光曲》的感召下,经过30年代革命文学运动和抗日烽火的考验,于1947年,终于写出了他“转向”以后最成功的一部力作《丽人行》。

  《丽人行》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三个不同阶层女性所经历的曲折生活道路,其中李新群的形象,隐含着安娥的身影。李新群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创办学校,印传单,面对特务的搜查,她机智勇敢,沉着冷静,表现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此剧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来源:《新文学史料》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