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参VS教师

时间:2022-04-14 10:32:4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参VS教师

教参VS教师 

教参VS教师

教参,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的参考。在备课过程中,参阅教参的目的,应该是从别人的经验或理论中得到启发,帮助自己疏通教材,理解教材,打开思路。但是,事实上教参等教辅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备课的镣铐。 

一 先入为主,影响了老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备课方式:先是查看资料、参考书等,然后再去按照资料或是教参上的分析去读课本,然后再决定教学的方法或思路。正因为看了教参在先,所以在自己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受了教参上的影响,或是自己本身就是按照资料上的分析去“理解”教材,整个阅读教材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教参的索引下的一个过程而已。缺少了自己对教材本身的分析和理解,缺少了自己对教材的真正的解读和观照,没有自己的真实的感情,没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没有对文章的深刻的领悟,当然也就不会出现有自己风格的老师。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妨碍了教师的个性发展。 

二造就固定的教学模式,造就懒惰的教学思想。教学的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但是单靠从教参上得来的死搬硬套的东西,只会造就“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只能造就声音单一,声调单一的教学现象。在一些公开课上,人们常常可以发现,对于同一节课,老师的教学框架一样,教学环节一样,教学设计一样,甚至于有时就连板书设计也是一模一样。这种单一的框架,基本上是来自“教参”的指导。同时,对教参和资料的依赖,还造就了一些老师的懒惰,造就了一些懒省事的老师,甚至于有些教师是直接拿着教参去上课,在课堂是给学生照本宣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他的思想是停滞的、僵化的”。 

三违背“因材施教”的原则,效果不佳。教参只是教参,它最多只是别人对文本的思考的结晶,最多能为我们自己的思路增加一些启发,至于能不能适合自己的教学,还要看自己所教学生的基本学情而定。正如一件漂亮的衣服,穿在别人身上,可能是风度翩翩,但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还要结合自己的身高,胖瘦,穿上看看才知道。所以对于教参的使用,一样也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看看是否适用,看看能否使用。无论是多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都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学情基础之上的,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 

四影响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正因为有了教参的影响,老师备课时再也不用思考重点难点,也不用再看文章中还有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再也不去想自己还有什么没有弄明白,还有什么需要弄明白,当然也就用不着同其他老师交流切磋,长期以往,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同事之间的相互研究就会形同虚设,真可谓,一册教参有手,可保万事无忧。 

归根到底,教参只能是“教学的参考”,决不能成为老师的教案。让我们走出教参的阴影吧,用自己的心灵,去编织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