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活动创新训练(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0:41: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写作活动创新训练(教师中心稿)

  

写作活动创新训练(教师中心稿)

“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肖川《论创新精神》)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创新精神无疑是原动力。我们这个时代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尤为急迫。但是,创新品质从来不是一蹶而就的,它潜伏在每个人的思维意识里,需要不断激发,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方面,学校教育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当前,一大批教育工作者为了“理想的教育”而呕心沥血、不倦奋斗着,他们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个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就一定能催开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之花,增强其人格力量,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贯穿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在第三、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又明确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以下举例谈谈我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对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创新训练中的一点体会,与同仁共谋。

 写作活动创新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训练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给出象征物。例如“春蚕”、“落花”、“冰”等等,抽签决定某一小组的学生说正(即褒义的方面)或反(即贬义的方面)的含义。第一组的同学若抽到“正”,则说出“春蚕”的正面象征义(如“无私奉献”),可以列举有关诗句、成语、格言等(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等),第二组的学生则说出反面的象征义(如“自寻烦恼”、“作茧自缚”等)。然后第二组的学生先说“落花”的正面象征义(如“死而后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再由第一组的学生说出反面象征义(如“悲凉凄惨”、“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等),依次类推。也可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三组、四组……以竞赛的方式轮流进行。

 上述活动实际上训练的是学生的对比联想能力--由某事物的一个方面想到与其相反的另一个方面,从而促使学生从截然的对立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一个材料的意义有时可以从正面领会,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理解,学会对材料的正向、侧向、逆向意义逐一分析,择其善者而用之。

 创新训练的第二步是提供材料(或事先请几位学生略作准备,现场表演小品):一位老板想从甲、乙、丙三位助手中挑选最值得信任的,于是安排三人和自己下班后在公司里开会,同时制造一次假火警,观察他们的反应。甲说:“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再想办法。”乙一言不发,马上跑到屋角拿出灭火筒去寻找火源。丙坐着不动说:“这里很安全,不可能有火警。”根据上述材料(或情境),请学生分别扮演老板A、B、C,来对甲、乙、丙三位助手作评判。选甲的一方认为:甲很稳重,首先离开危境,保持不败之地;而乙则太冒进;丙则大意而自满。选乙的一方认为:乙积极向危险挑战,又忠于公司,抢先救火,减少财物损失;而甲太胆小,又自私,只顾个人安危,不顾集体利益;丙则懒惰而被动。选丙的一方认为:丙有大将风度,胸有成竹,对公司的安全情况早有了解和信心,甚至可能已看出这是个骗局……

 在各组表明看法后,教师总结:其实,甲、乙、丙三人各有所长,应考虑把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人尽其才。例如甲可能善于做财务工作,乙适合业务推广,丙可负责策划、后援工作。由此引导学生得到这样的启发:一个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因此,对一个事物,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必须全方位去观察分析。

 第三步是设情景续尾,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推想合理结局。例如根据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以《愚公移山之后》来续尾。以下选录两则作点评:

 其一: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两坐山都背走了,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愚公如愿以偿,朔东雍南之民叫苦不迭,复挖山不止,演愚公故事,希望再次感动天帝。天帝曰:“吾技穷矣,置朔东则朔东怨,移雍南则雍南尤。”于是不再过问。朔东雍南之民无望乃止,从此世代贫困。问之则曰:“有山在此,安得不贫?”

 其二: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两座山都背走了,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朔东雍南之民突见天降大山,路途为之阻塞,遂怨尤不已;然见山中林壑尤美,且物产丰饶,于是各穷心志,以山为本,开辟交通,货通中原,并建有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事业,实现经济腾飞,百姓安居乐业。愚公闻之,自愧不如,这才承认自己确实有点愚。

 [点评:一、二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跳出自我封闭,摆脱自我束缚,从实际出发,认识并利用客观事物有利的一面,就能变害为利,做大自然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类型,都与发展他们的智能,首先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工作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引人入胜的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对上文列举的训练方式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思维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但创新活动的过程却并不顺利,学生在突破习惯的思维模式上表现还不够理想。例如在第二步的训练中,学生大多选择“丙”那位职员,选“乙”的屈指可数,选“甲”的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创新训练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只有经常开展这方面的训练,才有助于学生走出思维定势,激发其创新欲望与创造潜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创新。让我们记住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的话:“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压抑的思想环境和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让我们努力以自身创造性的劳动,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我坚信,只要教师能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那么小而言之,学生的创新潜能一定能得以充分发挥,大而言之,文明的演绎,社会的进步就有了支点,有了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