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亦需点睛(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0:45:0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龙亦需点睛(教师中心稿)

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在佛寺墙上画了四条龙,都不点眼睛,说是点了眼睛龙就会飞去。别人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只好点上两只,突然雷电大作,墙壁震破,这两条龙就飞上了天,墙上只剩下还未点上眼睛的两条。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由来。如果将我们经过备课而设计出的教学程序比作一条龙,那么使这条龙腾空飞舞的“睛”是什么呢?是教学的语言。

画龙亦需点睛(教师中心稿)

我们听特级教师示范课或公开观摩课,经常赞叹教授者的语言,赞叹那标准毫无赘语的普通话,精心设计的开场白,发人深省的提问,以一当十的概括,高屋建瓴的点拨,精当的总结……在这样的课堂中,就像汩汩清泉,静静输入学生的头脑。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可以说,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拉开一节课的序幕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课更是如此。于漪认为“教至以情”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她的课上,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读文、现境、见人、知情,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于漪以情动人的教学语言自成风格,成为众多教师学习的典范。如她在教授《春》时的开场白:“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的魅力,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这一段优美生动,给人以妙语连珠之感,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到对春天无比美好的遐想当中,从而激起学习的极大兴趣。再如《茶花赋》的总结:“祖国如此伟大,人民精神如此优美,一朵茶花能容的下吗?能给人以启发深思吗?能!为什么呢?由于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不断开阔读者的视野。由情入手,而人,而景,而理,水乳交融,意境不断深入。从茶花的美姿和包蕴春色,看到祖国的青春健美,欣欣向荣,从茶花栽培着的身上,感到创业的艰难。”巧妙的比喻,整齐的排比,说得多引人入胜! 

听这样的课,如坐春风,融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德育美育于一体,教学语言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语言有潜移默化的熏陶。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词汇贫乏讷讷不能言的语文教师怎能清晰而生动的传道授业解惑呢?一个连自己的思想感情都不能准确表述的语文教师,又怎能感染学生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呢?教学语言不仅关系到教学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还影响学生智力的开发。可见,教学语言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它。

首先,要用普通话教学。语文教师普通话说不好,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调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其次,教学语言不仅要注意规范简练,力戒语病拖泥带水,还要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形象性,。教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同,教师的课堂用语与他人的口语不同。令人讨厌的口头禅,不必要的这个那个阿之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人烦躁。出现此种情况,多是由于说者词汇贫乏、思维不清,只好用毫无意义的字眼补充思维的盲点和语言的空白,来拖延时间,以便选择词语将意图表达出来。因而,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胸中有丘壑,自然出口锦绣;应该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训练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要求。

于漪为训练自己的教学语言,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坚持每上一节课都实现写出详细教案,在经过反复推敲琢磨,一句句把它背出来,她自己称这种方法是“先死后活,以死求活”。正是经过了如此严格的自我训练,在课堂上才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三,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要像对待其他艺术一样对待它。同样一件事或一篇文章,有的人讲起来如嚼蜡,索然无味;有的人讲述则娓娓动听,妙趣横生。这表明,教学语言需要揣摩,需要一定的技巧。

要有节奏感。不宜像生活语言那样快,使听者不能完全领会内容;也不宜过慢,令人昏昏欲睡。要从容不迫,有板有眼,速度恰到好处,便于学生边听边思考,抓住要点记下重点。还要根据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整速度语调,避免单调乏味。

更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教师不仅教材要熟,教授内容要深思熟虑,而且要倾注自己的感情。给学生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照本宣科的长篇大论,而是教师自己真情实感的领悟。

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好的教学语言确实可以起到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练习,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学生语言的模范,为自己精心描绘得龙点上睛,让他腾云驾雾,翱翔于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