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0:59:1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甘肃省庄浪一中   陈  波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中心稿)

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而创造性思维又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它比一般思维活动更复杂,更困难,因而也就更具有社会价值。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学习语文课是这样说的:“……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应当成为教学的核心。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诱、设、问、比、散”五方面着手:

(1)诱,即诱发动机。思维规则告诉我们,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思维动机只有借助“外因”才能促进“内因”的变化、提高。思维的动机和兴趣,这正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中新课时的导语设计,能否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打开思维的门扉,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就特别重视导语的设计,一些著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课伊始,趣亦生”,直接兴趣的诱发,能激发思考,活跃思维。当然,诱发动机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2)设,即创设情境,就是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讨,开拓智慧,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指导点拨,旁敲侧击,让学生思考,进入情境。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上阙,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这幅美妙图画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两字妙在何处?为什么不用“飞”“游”?这时学生自会通过想象去体会“击”“翔”的表达效果,并得出:“击”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可紧扣题目发问:五位青年作家牺牲后,明明白白地说时时“没有忘却”,可文题上说“为了忘却”,如何理解呢?循此入文,学生阅读、讨论、思考,教师从旁指点,帮助他们理解:这是一种极端悲愤之辞,作者在那“夜正长,路也正长”的战斗时期,化悲痛为力量,将悲哀忘却,决心以实际行动纪念烈士,所以才用“忘却”二字。这类问题设计和解答虽不十分困难,但却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特殊情境中出现求知、思维的热情。

(3)问,即设疑问难。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对的独立性,是“与前人、与众人有所不同的思维”。构成“不同”的因子就是怀疑,对现成结论的怀疑。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去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如教学《祝福》一文时,可从祥林嫂第二次改嫁时出格的反抗、听了柳妈的话去土地庙捐门槛等入手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造成祥林嫂这一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自身所受的封建思想,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可从“空中楼阁”一词发问:“空中楼阁”比喻幻想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那么,作者所写的“空中楼阁”是否真的存在?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个楼阁?这种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比教师直接阐明文章主题,效果要好得多。

“设疑问难”,首先要注意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否则,问题解决不了,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这是很有见地的。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特别要启发他们无疑中生疑,发展思维。“疑者,觉悟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又必然会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比,即比较对照。比较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想日趋成熟的中学生,思维活跃,鉴别力强,在教学中注意让他们多比较对照,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项有效措施。比较的方面很多,大到立意,小到遣词造句,无处不可。比较可从两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就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现象里去寻找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求异,则是引导思维者关注现象的差异,意在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相对而言,求异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往往带着强烈的创造精神的思维。因为它要求思维者不仅满足于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那样来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由此可见,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如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出同是豪放派作家,前者洒脱,后者沉郁的不同之处;将《药》与《祝福》比较,可以从同一作家同一体裁的作品中,去区别文章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的不同,具体认识鲁迅作品的深刻性、多样性,并从中得到借鉴。

(5)散,即发散收敛。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指导学生多角度提炼观点十分重要。所谓多角度,也就是从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的各方面去思考,去分析。这种多角度,从思维方面来考虑,也就是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中要不离开题旨,发散量越大越好。但是由于思维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不同,所以经过扩散而思考出来的观点不一定全部正确和深刻。因此,扩散之后实行思维的收敛瞠是极其必要的。在思维收敛的过程中,进行比较与鉴别,排除不确切的,补充不完整的,挑选最准确的,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最佳观点上来,甚至甚至佳中求“新”,闪耀出求异思维的火花。

上述五方面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促进整个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辨证思维的方法来处理教材、分析矛盾、解决问题、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探索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作全面分析的习惯,善于将其综合成不同于凡俗的新模式。这样,日积月累,长期训练,一定能使学生学会思维,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