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教学五层级(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15:3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标点符号教学五层级(网友来稿)

张鹰

标点符号教学五层级(网友来稿)

检阅2004年各地语文高考标点符号试题,再回顾考前关于这一内容的复习教学,总觉得有点牛刀杀鸡,小题大做。不就是那个不该用书名号的地方用了书名号,不就是选择问、连续问该用逗号的地方用了问号,不就是与反引号相邻的那个标点是放在引号里边还是放在外边的事:有什么价值值得劳师动众做那么多模拟题?你看,就是反引号与句末标点位置关系,我们的教学把乱七八糟的标点现象,拿来反复训练了多少!一种标点规范,复杂的使用现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弄得复杂得不得了,考题一打开,方知这些伟大的苦心都是白费。老实说,在这样的过程中,“教”是对生命的辜负,“学”是生命的浪费。

  照这么说,标点符号的教学可有可无?问题不在这里,高考所以要间歇性地关注标点符号,除了别的原因以外,主要是标点符号具有语文课程意义。我们进行标点符号教学,不仅仅是或主要应该不是高考要考,而是因为它是落实语文课程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把标点符号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待,那这一内容的教学倒是要研究如何强化了。

  中国书面表达史显示,显性的标点符号可无可有。现在有了,一要便于阅读和有助于表情达意,二要规范使用。这两条也是标点符号作为语文教学和评价内容的基本范围。如果教学仅仅关注某一个方面,停留在一般的应考技术训练层面,我觉得不仅课程内容功能就没有实现,功利的目标也不容易达到。笔者认为,从学理上讲,实现标点符号的课程价值,要实施如下五个层级的教学。

  第一层级:把握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标点符号做什么用。语文教材通过不同方式,呈现或暗示了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孩子从入学识字就接触标点,初中毕业,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功能已经有一个较为清楚认识。因此,高中该项内容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作全面的回顾、比较、梳理,联系学习经验和言语积累,让表示各种标点符号性质的关键词在头脑中定型。

  第二层级:整理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标点符号该怎样用。运用规则是由基本功能派生出来的一般规范。例如“分号”,一般用在并列分句(或较长的短语)之间,也用于停顿较大的非并列复句之间。用法的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从典范的白话文中(课本上一些大家如毛泽东、鲁迅、老舍等的文章也就足够了)去搜集、整理、概括、积累。

  以上两层级是“表”和“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唇齿相依。《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有两位老师把11种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用法编成一段歌诀,总结它们的功能和使用基本规则。例如“引号”歌:“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做标志,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不过,高中生如果从背诵这样的顺口溜开始认识和使用标点,那是难以想象的。

  第三层级:探求运用规则背后的原因依据--标点符号为什么这样用。结合上述两层级的内容,联系语言实例弄清标点符号该这样用不该那样用的原因。例如:“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走: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2004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乙卷)句中冒号提示下文内容,分号表几项内容并列,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运用都是恰当的。错用的例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出处同前例)“城市垃圾处理”既不是引用,也没有特定含义,又不需要强调,用得没有道理。通过这样一些典型例子的分析获得必然性知识,提高判断能力。在阅读写作教学中接触标点符号,比这些四平八稳的考题要复杂得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有规范意识,用基本准则去衡量,二是从表意和结构两个方面判断是非优劣。以此养成学生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固执一念,不胶柱鼓瑟。

  第四层级:分析标点符号的表达功能--可以这样用,也可以那样用。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现在通用的这套标点符号,它既是规范性的,又不是刻板的,在共同规范之下,又有灵活性。《为了忘却的纪念》写到在日夜挂念中突然得知柔石等被枪杀的噩耗,作者写道:“原来如此……”这里用句号、感叹号都不错,作者选择省略号不仅仅是话语内容省略,更用来含蓄悲愤,引而不发,震人心魄。在两可的情况下,如何选择,那就决定于作者对表达效果的追求。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用与不用,用在那里,都值得斟酌一番。”(见《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所以从表意的角度看,斟酌标点也是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寻找最佳表达方式。例如:“事实是一切都变化了。程疯子不疯了。不好好干活的丁四变成一个好的工人了。原来像死水一样的停滞的龙须沟变得沸腾起来了。”(老舍)这四个句子未尝不可以用一个冒号和两个逗号合成一句,但作者全使用短句,让事物的变化给人以强劲的印象。标点符号的运用说到底是个语言运用问题,它是表达,也是修辞。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以标点符号为载体,在表达层面多思考一些问题,在积极思考和自主判断中提高规范和灵活运用能力。

  第五层级:尊重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你可以这样用,我可以那样用。文章大家的写作实际还证明,有风格、有个性的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有自己的习惯。据舒芜先生回忆,陈尔冬文章里的破折号多,黄肃秋文章里的惊叹号多,张友鸾文章句号多,周汝昌文章里括号多,大括号套小括号,好像自己加注而注下又自己加疏,舒芜文章分号多,王利器文章里的逗号多。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助理编辑李易先生敏锐地发现这些特色,作诗一首咏道:(参见舒芜《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新华文摘》2000年11期)

  陈公破折黄惊叹,张老文成句句圆;自注自疏周氏括,舒分王逗各谋篇。

  标点和文章乃至作家的审美趣味、性格气质都浑然一体,各如其面了,作家的风格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习惯中得以彰显。2004年全国高考卷甲卷的标点符号题正确选项是:“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这句话如果出自张友鸾先生之手,逗号和冒号处很可能全用句号。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视野,不了解标点符号运用习惯层面,反而可能认为使用错了。标点符号与文章与作者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需要精读的文章,如果看不出其标点符号的特点,还不能算读透了。因此,标点符号教学,应作为读写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到阅读写作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有意识地熟练地掌握这一工具。

  高考考标点符号,选项总是单一、规范,不会有什么异议,单从应考目的来学习标点符号,完全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气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标点符号运用上出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通过思考后造成的,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如果重视标点符号的课程意义,自始至终地重视它,多层面地把握和学习它,让学生观察、感受、思考,获得一些必然性的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到了这个份上,学生才可望获得某些终身受益的要素,以此对付高考那道标点题定然举重若轻,应付裕如。

  标点符号个头小,是课程内容中的“丑小鸭”,然而细究起来也颇有滋味。我想,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都可以作如是观。关键不在于内容的质地和范围,而在于我们执教者的心有多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要求高中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本文所论,当不失为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之一。 作者邮箱: zhangyin1321@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