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题意是关键(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19:1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符合题意是关键(网友来稿)

湖南省桑植一中 龚月桃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题意就是考试竞争的主要规则,应把它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限制条件高度重视起来。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作文评价才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尽管如此,在每次考试及平时作文训练中,偏离题意的同学却仍然大有人在。那么出现偏离题意的原因有哪些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先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综观今年湖南卷的作文命题,命题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考生如何看待“跑”,然后笔锋一转,转到“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最后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在审题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对考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又保留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其导向性特别强。可以说,这个作文题,在“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之间找到了一种新的形式,让它兼具“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并克服了它们的不足。

然而不少考生面对这个话题,只看到要求中“跑”字,而不顾其他,因而在内容上也只谈其一面。这里不是以“跑”为话题,而是以“跑的体验”为话题,重点应落在“体验”上。有的考生的文章甚至不涉及“跑的体验”这个话题。有的考生的文章虽然有“跑”之类的字眼,但文章内容与命题无关,两者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明显属于穿衣戴帽。

出现偏离题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一叶障目。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关系型话题作文,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作文的话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少考生面对这个话题,只看到要求中那一两个词,而不顾其他,因而在内容上也只谈其一面。或者只谈“自信”,写成类似“自信人生”之类的作文题,忽略了“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一味论述“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忽视了“相信自己”这一方面。今年湖南不少考生就是犯的这个错误。

二是张冠李戴。也以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例,有的考生写在《自信与谦虚》,“谦虚”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虽有关联,但毕竟内涵不同。还有的考生将“自信”与“信任”混为一谈,所谓“自信”,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是针对别人而言的。由于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导致有些考生写成了信任别人,或写议论文,直接立论,论证要信任别人,不要怀疑别人;或写记叙文,也据此立意来选材,都是在内容上偏离了题意。

三是另起炉灶。以今年湖南卷作文“跑的体验”为例,有不少考生在文章中大谈母爱的伟大,没有涉及“跑的体验”这个话题。又比如2004年福建卷作文提供了鲁迅等十个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要求选其一作文,虽然范围相当宽泛,题意极其明确,但还是有约百分之一的作文选择了题目中“十个”以外的人物为话题。以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审清题意,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呢?

首先,要明确思想。

话题作文以其在主旨文体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而深受命题者青睐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它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能力,张扬个性特点,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作文来,因此,近两几年来,高考作文形式以话题作文居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话题作文相对来说,降低了审题难度,但不等于降低了审题要求,可以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即开放性和限制性同在。今年湖南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明显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写作时必须有一个严肃认真细致的审题过程,千万粗心不得。

其次,要认真全面地审题。

话题作文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其限制性主要表现在提示语、话题和写作要求这三个方面。话题作文的审题实际上就是善于化大为小,充分领悟这几个方面的限制因素,在原本十分宽泛的范围中切分出自己写作的小范围和写作方向。现在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看下今年湖南的高考作文,从中得到有关审题的必要启示。

1.提示语

提示语,不仅是对对考生思路的一种开拓,也是对考生选材立意的一种限制,它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要求。首先说:“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这名话实际上暗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暗引出“跑”的话题来;一是谈到“跑”与“走”的关系;三是要求考生“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这就为考生审题立意规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接着说“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这句话实际上也包含了三层意思:“任谁都跑过”,强调的是“你”一定有这样经历,目的在于调动考生有关的生活体验;“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则进一步地提醒考生,“跑”可以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理解;“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则强调考生应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特点来,而不是泛泛地去谈“跑”。接下来说“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这是对--“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进一步说明,“经历”,强调的是过程,“感受”,指的是由“感”而生发的“想”,由“感”而生发“情”,更多地侧重于具体生动的生活印象;“认识”,指的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思考,更侧重于“理”,它们直接对应了后面的文体要求。

2.话题

命题要求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而不是以“跑”为话题,它有意将“跑”与“体验”这两个大话题进行了整合,对考生的思维广度进行了限制,思维的深度提出了要求,考生应将重点放在体验上,而不是泛泛地去谈“跑”。

3.写作要求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这几句话明确要求考生:一是写自己的生活实际;二是自选角度;三是要求考生自拟标题;四是提出了字数和文体要求。

4.注意事项

强调作文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并提出不得抄袭。

总之,考生在作文时,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仔细审读,哪一项审读漏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再次,要准确审题。

以湖南高考作文话题“跑的体验”为例,考生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偏正词组,重点是“体验”,“跑”是限制和修饰“体验”的。考生不能泛泛地谈“跑”,而应写出自己的体验来。所谓“体验”,是指考生关于“跑”的“难忘的经历”“深切的感受”或“独到的认识”。同时还要把握命题中“跑”的含义,它不限于身体意义上的“跑”,也可写心理意义上的“跑”。心理意义上精神意义上的“跑”,可引申为“拼搏”“奋斗”“追赶”等。在此前提下,考生能紧扣“跑”的体验这个话题行文,就是符合题意。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