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法(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1:57: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文言文教法(教师中心稿)

回忆高中第一学期的文言文教学,觉得缺少创新。上课前会让学生预习课文,步骤有三,即第一步遍默读时,查出自己读不准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及不理解的字词含义;第二步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古文大意;第三步了解所讲古文的出处及背景资料。上课开始我会补充相关资料和文学常识的介绍,学生整体诵读课文后正音并断句,然后是逐字逐句讲解,接下来是分析文章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是指出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这样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气氛了无生气,学生也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于是我开始思考文言文应该如何教?

浅谈文言文教法(教师中心稿)

  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我想新课标的落实,就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的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典型句式,进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我们的思维。但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诵读的形式除了集体诵读外还可以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以影视作品示范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完成形象的再创造。在讲解文言知识时应与分析课文相结合,在理清文章结构、主旨的同时指出知识点让学生发现问题,比如一词多意,古今异意,倒装句式。这样学生就能温故而知新了,记忆也较深刻。对于名句、重要的句子的背诵,我想可以采用假设情境的方法来完成。比如背诵荀的《劝学》

  情境一: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老师会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情境二:有些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很好,便骄傲起来,轻视学习,这时老师会说语重心长地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情境三:如果有人赞美年轻一代的能力时,我们可以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我想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毫无关系,否则我们不会通过文字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身上透视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甚至看到整个民族的症结所在。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想应尽量将教材和生活靠拢,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置“我读我想”的环节,要求学生站在当下的角度,联系实际,发散思考,比如在讲《寡人之于国也》,可引导学生作一系列思考:办事情要符合规律,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要把发展生产、满足并丰富人民的生活需要放在首位。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和谐发展”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也就明白了“重视三农问题”的必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百姓的基本生存,才能做到“养生丧死无憾”。这样在让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本着一点就是将知识性、现实性与文本相结合。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记起学生学习古文的意识,跳动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