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1:57: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网友来稿)

云阳县实验小学:许勇军

浅析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网友来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总是把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素养优劣的重要尺度,也把它作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是否出色的重要方面。于是,大凡语文教师,特别是高年级语文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将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训练作为重中之重,为之付出,为之流汗,为之呕心沥血。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学生习作兴趣不高自然首当其冲。所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底来怎样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从某种角度讲,师生关系的好坏,人际氛围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决定学生是否将学习的动力投向于你。倘若,一个教师能够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俯下身来呵护每一颗童心,再加上自己具有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那么,这样的老师定会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学生也会因此对你的举动特别留意,对你布置的任务尽最大努力完成,对你的课堂有着浓厚兴趣。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渊博的知识内涵,幽默、风趣的个性特点去吸引学生,让他们仿佛变成磁铁周围的铁屑似的,围绕你转;同时,教师要注重营造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氛围。最终使师生感觉生活在其中乐趣无穷。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样的交往氛围,才可能让学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习作兴趣。

二、 课堂教学中巧渗情感因素,激起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将文本世界内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于无声息处渗透,让学生悄然感受到一股发自内心的情感,达到不吐不快的程度。

曾记得,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首先通过谈话,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然后对“父亲在废墟中徒手挖掘,历经38小时,终于救出孩子”这一部分,进行仔细推敲,反复研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执着,感受父亲的坚毅,也感受着父亲那份深沉的爱。紧接着出示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摘选),让学生再次受到“真爱”的熏陶,领会深沉的父爱。最后,我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亲有哪些关爱自己的行为。此言一出,教室里仿佛平静的湖面投进了石子,一下热闹开了。学生们纷纷举手,将平凡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倾吐出来:生病后的寻医问药;深夜时分的床前探望;暴风雨中的无声举动……都一一道来。而且,从那凝重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的那份真情。于是,话锋一转,立即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反映父爱的习作。此时的教室,只听见学生“沙、沙”的写字声和均匀的呼吸声,学生完全有那种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架势.

三、 鼓励学生积极习作,教给习作方法

学生如果愿意提笔抒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那就说明其语文教师的教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此时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优点,并及时对其进行表扬,让他产生一种持久练习的动力。但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注重对学生习作方法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又不能是照本宣科地讲一些空洞的理论,而应该是从大量阅读材料中,尤其是学生习作中的那些立意新、安排巧的文章里悄然揭示(即从分析学生习作去感受)。脱离于枯燥的理论指导,让学生觉得:哦!习作就是这样写哟!同时,建立起竞争奖励机制。比如:采用定期公布习作数量、等级以及受表扬的次数等,让学生彼此明了,互相追赶,形成良好的习作氛围,达到“人人乐写,个个要写”的目的。第三,教师要做好优秀习作的修改、推荐工作。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秀篇目修改后投寄到报刊杂志去,借学生发表文章的“东风”,激发学生强烈的习作欲望。

四、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材料,做到读写结合

要使学生习作兴趣高,除了做好上述几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在阅读中领悟情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在阅读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 评改及时,且要因人而异

要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习作兴趣,教师也有非常艰苦的活要做。那便是对学生习作的评改。在评改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及时,不要拖拖拉拉。倘若拖拖拉拉,会让学生在等待中失去对老师的信赖,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其次,对文中表现出的“优”、“劣”要用一定的符号(事先与学生约定)标记出来,让学生在见到自己的习作后知道优、劣,便于今后习作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第三,运用鼓励性评价方法,而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衡量全班每个学生。特别要关注差生习作中能体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哪怕只有一句写得好的话,老师也不应该忘记对他的鼓励。第四,习作不宜改得过细,更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维。那样的评改只能是事倍功半的结局,严重阻碍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也严重违背新课标的理念。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大量艰苦而扎实的工作。我们只有认清当前教改形势,切实将新课标的理念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受学生欢迎,我们的课堂才会被学生喜欢,我们的那方天空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2006年2月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