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学生技能的全面认识和培养(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03:1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对学生技能的全面认识和培养(教师中心稿)

[内容提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不仅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要认识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培养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素质。

论对学生技能的全面认识和培养(教师中心稿)

主题词:职业教育  运动技能   智力技能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普遍性地强化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有效地实现了职业教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战略性转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者。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我们对学生技能的认识是有一定缺陷,不全面的。人们往往把学生技能的训练等同于单纯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技能观念的支配下,学生技能的培养难免出现偏颇。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形成技能。这里的技能并非是我们许多人理解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是包括了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运动技能不是体育运动技能,而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成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又叫做操作技能或动作技能。如机械加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机械加工车、刨、钳、磨、焊等技术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字录入与排版技术、常用软件的运用、图形图像的处理等技能。这些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对于让学生尽快掌握一门谋生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市场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正因如此,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强调纯粹的运动技能的掌握,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的需要,却掩盖了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他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才能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今天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未必能够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习,获得知识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们职业教育中过分的急功近利,导致社会、学校、家庭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技能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智力技能。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这种(智力)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些习得才能的类型,而且也是所谓‘受教育’这个含义的实质。”

智力技能是在头脑内部借助于符号,以简缩的方式对事物的映像和理性的映像进行认知的活动方式。它是在后天通过学习而发展起来的。与运动技能相比,其特征是:1、观念性,这是就活动的对象来说的。智力技能不同于运动技能直指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映像。如果说,运动技能是对物质的加工,智力技能则是对观念的加工。2、内潜性,这是就活动的进行而言的。智力技能是在头脑中的活动,主要借助于内部语言默默地进行,而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肢体动作来实现。3、简缩性,这是就活动的结构而言的。智力技能不像运动技能那样,必须把各个动作要素按照一定的程序表现出来。智力技能是高度省略和压缩性的。我们自己也往往不能察觉其活动的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化的接近于自动化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全面的技能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的事物进行操作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运用抽象的符号对观念、映像进行操作的能力。

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跟随师傅学习某项技能,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他可能对于技能的操作程序掌握得非常熟练,但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后,也只能达到师傅的水平。因为他所习得的只是运动技能,而智力技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另一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而且智力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而他不仅很快达到了师傅的水平,而且较容易就能超越师傅的水平,还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种差异的出现就是因为技能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前者习得的主要是运动技能,而后者获得的既有运动技能,又有智力技能。具有较强智力技能的劳动者不仅具有较强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操作能力,即人们一般所说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谓的职业技能(实际是运动技能)的劳动者,更需要大批的既掌握运动技能,更掌握智力技能的劳动者。因而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全面的技能训练与培养,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学生全面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就其难度而言远比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要大,所面临的困难要多。首先当前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学生需要掌握的一般意义的职业技能(即运动技能)日趋复杂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其次,当前职业教育的生源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下降也对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构成巨大的挑战。第三,就掌握技能的难度而言,智力技能的习得远大于运动技能的习得。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在许多地方进行的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较多地强调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对知识的传授较多的强调实用、够用。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只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把为什么的内容给省略掉。这固然能使学生走上社会就能尽快地熟悉工作,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但却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当前一些学校在学生技能的培养方面较多的把注意力放到运动技能上,除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培养认识不全面的因素外,智力技能的培养难度比较大,致力于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出于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职业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劳动者的技能这一概念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教育过程中高瞻远瞩,不只为眼前急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浮躁、而急功近利。

智力技能不同于运动技能。智力技能是在头脑内部对观念的操作,而运动技能是对实际客体的操作。前者借助于符号,特别是语言,而后者则借助于肌肉的动作来实现。前者属于智力活动范畴,后者属于外部活动范畴。但二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动作虽不同于实际操作,但它来源于操作。智力动作是提高操作的内化而实现的。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形成动作映象的过程。

学校教育的实质应该是智力技能的培养,也即是说,教育的结果不仅是要学生能回忆、复述传授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要为迁移而教、而学。根据智力技能形成的特点,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全面的技能,运动技能(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发展学生智力技能的基础。而全面认识和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应在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语文教育主要是进行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它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语言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因而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任何学科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技术,都不可能离开语言文字,或书面的,或口头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以利于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其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随的是对物质对象观察能力的提高,对观念理解能力的加强,对存在于物质表象后面的本质认识的深化。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及智力技能的形成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语言学研究已经表明,语言学习障碍和表述障碍,必然带来技能学习障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习得都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而较高的文学素养又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情商的提高都具有公认的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的技能教育观,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把语文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小儿科”,让语文教育也象其他科目一样,全部教育活动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应付就业需要的实践技能进行,而应在当前面临比较多和比较大的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努力想办法,强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技能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改变教学中急功近利的做法,以培养学生人性发展,终身教育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着眼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仍然必须回到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主线上来,既要努力培养学生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语言运用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知识、技能迁移能力,还要为他们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语文工具。智力技能需借助于符号,特别是语言,是属于智力活动的范畴。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是不可能脱离语言的。因此,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是学生智力技能发展所必须。事实上,许多学校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语文实用化的改革方向并未能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多大的作用。由于教学内容过分实用化、功利化,因而语文教育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动性,课堂教学也就变得同其他技术性学科一样,虽然操作性大大加强,表面看来,语文教学变得简单了,学生是否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效也变得一目了然了,但却变得非常的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用化、功利化的教育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智力技能的形成究竟有多大作用,也就成为了我们职业学校当前语文教育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育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绝不可能因为进了新世纪就变得一无是处。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任何发展都不能人为地割断历史。语文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不可能与中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没有任何关系。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固然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更新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不论形势怎样变化,社会发展对人的智力技能的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而不是与之相反。语文教育有思想性、人文性、工具性等诸多特性。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其某一特性就忘记了它的其他特性--而且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才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性。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绝不能只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有全面的技能观。既要重视学生为直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运动技能,也必须对他们智力技能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长为不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还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这方面语文教育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