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31:0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教师中心稿)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教师中心稿)

--------《失街亭》教学后的思考

高三年级  语文教师     田园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就出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创造性人才。有人说:“情景是激活学生创造禀性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充满爱的情境,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学习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考进而“外化”为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多读、会读、善读;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乐于钻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达到上述的境界呢?通过小说《失街亭》的教学,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导”这条准则。

一、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

首先,“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的观念应该彻底转变,学生只有爱上你这位老师,他们才会积极的、主动的、热情的投入到你的教学当中去。但要是学生爱上老师,教师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真正建立起一座通往师生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而选择你,信任你。

二、积极创设切合课文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热情鼓励,让学生动起来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我看标准不是老师讲得如何,而是看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学生是否真正的动起来了。学生在动,说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了。

例如,我在教授《失街亭》这节课时,是这样做的:

1、上课前,我先展示出一张幻灯片,上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照,刘备、孙权、曹操的照片轮流切换。与此同时,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也在教室里回荡。一下子,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2、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呢?

我先请几名同学复述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要求用整齐的句式表述出来,可以相互合作。之后明确它是以战前孔明派将点兵为故事开端,以马谡拒谏为故事发展,以战中双方激战,蜀失街亭为故事高潮,以战后孔明布置退兵,挥泪斩马谡为故事结局。这样,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又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两个关键人物是谁?联系情节来看,街亭最终失守,从写马谡和诸葛亮的言行看,前文有哪些暗示?由此我们评价一下马谡和诸葛亮这个两个人物形象。

而后,我又放了一段《三国演义失街亭》中马谡的神态。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又被提升了一步,大家纷纷各抒己见,表述的非常好。有一位同学还总结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这是我课前没有准备的。

由此可见,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都会成倍增长。

3、对于专题讨论------街亭的失守究竟是谁的过错,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通过刚才的人物形象分析,很明确,马谡和诸葛亮就是决定街亭能否守住的关键人物,两人对街亭的失守,都负有责任,马谡勇于承担责任,诸葛亮也勇于自责,那么,如果问:两人的过错,谁更严重?大家说,是谁?大家一起回答,我要听到每位同学的声音。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这个历来就有争论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成正反两个命题,针锋相对地互相辩论:正方:失街亭过在马谡;反方:失街亭过在诸葛亮。请大家选择其中一种命题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好,大家先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可以局部先讨论一下。

现在,摘抄其中一位学生的发言,如下:

有人认为,街亭失守的责任在于诸葛亮。。认为,诸葛亮作为一军的主帅,既知街亭是北伐成败的咽喉要地,而且魏军统帅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猛将张合为先锋,却派刚愎自用的马谡把手街亭,岂非失策?况刘备有言在先:“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街亭的失守是否过在诸葛亮呢?否。

早在孔明南征时,马谡就曾经发表过高明的见解:“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当时,诸葛亮为感慨地说:“幼常(马谡的字)足知吾肺腑矣!”诸葛亮顾忌司马懿深通谋略,为蜀之大患。马谡又向诸葛亮献反间计。结果,反间计成功。司马懿被魏主削去兵权。从这些事例来看,马谡也并非庸才,因此诸葛亮借助于他,不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在部署部队时,深知街亭关系甚重,反复强调街亭的重要性,直到马谡以全家性命担保立下军令状之后,方才委以重任。这正表现诸葛亮的谨慎小心。他深知马谡有“言过其实”的毛病,才有派平生极为谨慎的王平为辅佐,并再三叮嘱,要在路口下寨,并嘱咐将军事地图及时送回。这些都说明诸葛亮的精明和谨慎。作为主帅,他对失败也有充分的考虑,因此才派魏延、高翔做接应,只派赵云、邓芝出疑兵于箕谷。这些军事部署无不表现诸葛亮作为一个军事家的深谋远虑。

尽管街亭失守,但并不能把街亭失守的责任归咎于诸葛亮。失街亭的责任明明是在马谡的刚愎自用、“违亮节度”。如果马谡切实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办事,司马懿必会按兵不动。谁能预言蜀兵必败,街亭会失呢?

当这个学生发言结束以后,大家给予他热烈的掌声。随之而来的,课堂达到了一个高潮,学生们又纷纷表述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导下课,学生们仍然是兴趣盎然。

也许用不着过多的语言,这样一段辩论词,就充分证明了这节语文课应该是成功的,因为它确实让学生动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其实,学生的动与不动,关键在于老师。也许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做不出什么来,那是你错了,你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了。事实上,只要以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只给学生一丝阳光,那他们也会灿烂。

我们应该切记: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心中要多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徐锡的主动性,以使其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教师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