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黑塞

时间:2022-04-14 12:37: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聆听黑塞

金世来

  我无法描述黑塞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毕竟人是害怕激动 的。我努力回忆自己阅读他的场景,而我却只能写下“聆听”二字。

  我相信,并不是每一本书都是能够带给我们激动和宁静,也不是每一本书都能触动我们神经敏感处的。不知是谁曾经说过:好书的意义不在于通过它学到了什么,而在于通过它想到了什么。在空闲的时候,在心灵遭受疲惫侵袭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黑塞带给我的宁静和抚慰,想到《堤契诺之歌》带给我心灵的安宁。

  读《堤契诺之歌》是在12月的一个午后,这个冬天不太冷,在冬日这样的午后也完全可以享受到春日般的太阳。阳光是这样温暖,空气似乎显得燥热了一些,天空时不时有飞鸟掠过,四周十分安静,独自靠在阳台那把藤椅上,椅边放一杯绿茶,茶香扑鼻诱人。在这样的午后,我捧着赫尔曼。黑塞的《堤契之歌》细细读来。

  黑塞来自德国,一个以严谨的理性思维著称的国家,黑塞总是企图超越理性然而理性思考却依然始终主宰着他。

  岁月的沧桑,灾难的阴影,生活的困苦笼罩着黑塞的天空。一战带来的破坏,时代灾难的震撼让赫尔曼黑塞心潮澎湃,正当战争及苦难的日子告一段落时,黑塞却开始面临家庭内部的多重苦难(他的妻子住进了疗养院接受心理治疗,三个儿子分别寄养在朋友家及孤儿院的附属学校),心灵飘荡找不到可以停泊的地方。在心灵的悲苦得不到突破的情况下,本就热爱流浪的黑塞奔向了他渴望甚久的南方。

  一到堤契诺,他便被此风景及生态所感动,立即爱上了这个山间美景。黑塞在《山隘》(1918年)中这样写道:“南方的气息在蓝色山谷里神秘地向我吹送而来,我的心跳竟与之相应和。我期待着那儿的湖水及林圆,那葡萄与杏果的芳香,我仿佛听见那渴慕已久且带着朝圣意味的古老传说。”黑塞在这个远离尘器,远离战乱,而居民作息一如远古的意大利边境停留了下来。他感觉到自己与此地声气相投,“心跳也与之相应和”。

  读着黑塞娓娓道来的“堤契诺之歌”,无不叫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身处其间的黑塞俨然不是陶渊明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起了有如隐士般的生活。美丽的堤契诺让黑塞过上了简单而舒服的生活,也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欲望,他的宽广、博大与无私治疗了他本已受伤的文学神经,洗净了他心灵里的尘埃,吹散了他记忆中的烦忧。他拿着画笔观察大自然,描绘着圈留在视线中的树木、教堂、花园和村庄。“日渐西沉,阳光慢慢将屋顶、墙壁烘暖,投映其上的颜色渐趋金黄。我约莫有两个钟头的时间可以作画,在这之前,我俯瞰湖旁五彩缤纷的山谷、远方的村落以及明亮的树干,树干分岔处,冒出茂盛的小树芽,树与树之间是干燥的红泥土,土上含云母成分的小石晶晶发亮,雨季的积水在地上刻划出一道道的深沟。接着,我观察我居住的村子,那个有墙恒、山墙、屋顶所组成的温暖小丛林,我熟悉其中的每一道线条、第一块平面:我曾仔细严读它,并用笔临摹”(《水彩画》1926年)。从此,黑塞便开始了两手创作。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的融合,相互辉映,使黑塞的语言更加绚丽与清晰。“我住在山林之中,坐看繁花,观察蜥蜴,研究蝶与蛇,速写堤契诺古老的村庄,描绘如虫蛹般的斑斓山谷及下方的靛蓝湖泊。褐色的壁虎、孔雀般碧绿亮丽的大蜥蜴、翅膀透明宛如玻璃的蜻蜓、河边肉桂色的小蛇、阳光灿烂的山坡石洞中肥胖的大锦蛇……”(《入秋》1928年)。

  黑塞带给人们的一不仅仅是安宁了,而更多的是掺杂了激情与浪漫,他的诗、散文以及几副精美的水彩无不展现作者与大自然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浪漫情怀,让人心生感激:生活原来也可这样过!

  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在黑塞的文字里行走了很长时间,却依然不知尽头在何处,他的文字与思想引领我迈向更高的殿堂。我想起了黑塞在《红屋》中留下的文字:

  “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

  “所有极端与对立都告消失之处,即是涅盘。我所向往、渴慕的那颗星,依然在我心中熠熠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