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的日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51: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

西地平线上的日落(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带给我们的震撼,感叹人类生命的伟大。

教学重点: 分析“想象”所反映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世间有大美”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讨论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有一句千古绝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曾给了我们对西部落日无尽的想象和憧憬,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地平线上》,具体、真切地体会一下西部的落日景观。

 

作者介绍:

我们可能对作者不是很熟悉,但我们可以从文章中知道作者的一些经历(20段):曾经在西部当过兵,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激情,他的《白房子》的故事就是取材于西部,其实他的很多创作题材都和中国西部有关,比如说获过奖的《最后一个匈奴》、《胡马北风大漠传》,可见作者对西地平线那块土地的感情!

 

整体感知:

师:齐读第一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意境。

读完第一段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疑惑:西部的风景为什么能让作者发出“世间有大美”的感叹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作者笔下的两次落日来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师:第一次落日发生在哪里?甘肃的定西高原(划出对这次落日景观直接描写的句子)

师:作者发现落日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颠,一轮血红的落日像勒勒车的轮子,静静的停驻在那里”

师:背景很远,很模糊,更突显了落日的清晰可鉴,尤为惹眼。

   我们暂时可能还不觉得落日特别美,但是已经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接着就开始仔细的观察和细腻的品味了,全身心的投入后,作者发现落日是怎样的?

   没有光焰 颜色像写春联用的红纸(文化氛围)

   柔和 美丽 安谧 给人不安真实的感觉(现实中少有)

师:这样温和,柔美,安详,呈现纯净的红色的落日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心灵上的慰籍、净化 ,让人心无杂尘

师:给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惊呆了,不顾赶路,停下车去观看落日,并拍照直到落日消失(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这样的话作者正好欣赏到了日落的整个过程(学生朗读,并划出关键字眼)

   颤抖 跳跃

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

   依恋 慈爱 贪恋 ,不愿意离去      

 师:你们感觉这样美妙的落日有什么样的特点?

奇妙,调皮,有人情味,像可爱的小女孩,调皮的小男孩,也像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眼神。

师:这样姿态万千的落日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奇异的风景,恍然如梦境 

 

师:我们快速投入到第二次落日的欣赏之中

第二次落日发生在哪里?罗布淖尔荒原也就是罗布泊平原(简单介绍)

师:对罗布泊平原我们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体会那里的环境

凶险,无人区,死亡之海,没有任何生命的存在,荒凉如同月球表面,大地天空混沌一片,

罗布泊平原的补充介绍:一个世纪前还是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干涸的盐泽,黄沙漫漫,环境极为恶劣,罗布泊平原也因此充满了神秘感,很多中外学者都对此充满了探究的兴趣。瑞典人斯文赫定曾在这里留下过探索的足印,他发现这里以前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楼兰古城的所在地。上海的彭加木却在对此的探索中因帮大家找水源被黄沙吞噬,他曾说希望他的尸骨能为西部的土地多增加点有机质,余纯顺也是在探索中魂归大漠了。

师:这次作者看落日的方式和第一次有所不同,第一次作者是面对落日,而这次呢?

   背对着落日,作者要回头来看落日

师:日落前偶尔回头时,作者发现落日是怎样的?

不显明 灰白色 五分钱硬币  天空一片浑浊 太阳似乎被人遗忘

师:这样的死亡之海中,太阳又是不死不活的,作者这时候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走如鬼域  走入地域  死亡的气息  十分恐怖

师:但落日是不是一直就是这样不死不活的呢?

没有,在不经意的回头中,作者看到了很是辉煌的落日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突然 血红 鲜艳  温柔  胭脂脸蛋  作者看的非常入迷

师:作者在这一刻感受如何?还是不是如刚才死亡般的感觉?

不是!是震撼,如同回光返照,每个人都像在画中,充分沐浴在美景之中。

师:作者的感受从遗忘到震撼,在这样强烈的感觉反差下,作者有什么感悟?

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讨论:为什么作者在此刻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尊严和庄严的事情?

生1:是落日给了作者这种感受!落日在西沉之前曾轰轰烈烈,异常辉煌,震撼人心!

生2:崇高的悲剧往往给人情感的震撼,落日虽然逝去了,但他展示了他全部的美丽,给了我们无限的震撼和憧憬。

生3:这句话也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鼓励,来死亡之海不是为了寻找死亡,而是为了挑战死亡,发挥生命的极限。

生4:太阳刚开始平淡无奇,可到了最后却是异常辉煌,展现了他最美丽的一幕,就像一位平凡的垂暮老人到最后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一样。

师小结:如果说第一次落日唤起了作者对美景欣赏的本能的话,第二次落日对作者是一种生命体验,死亡也是一种悲壮的美。

 师:为什么作者会由落日想到“左宗棠西行”“ 罗曼罗兰对约翰的构思”

左宗棠:抬着棺材西行那种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在西行的路上留下了两行树这种为民造福的举措,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举动,这些壮举和壮美的落日很相似。

罗曼罗兰:对约翰的构思(从约翰的形象去分析)

约翰是作者看到太阳喷薄而出时才构思成功的,因此他必然有着和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是个太阳式的英雄人物 “音乐家,剧作家,名满欧洲,是个真诚勇敢的人。”同时约翰又是个悲剧式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弥留之际心理安慰时这样说: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历经重重灾难,不被别人所理解。因此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既有日出的辉煌,又有日落的悲剧感,从落日想到罗曼罗兰对约翰的构思很是顺理成章。

 

师总结: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想。落日固然美丽,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美丽的眼睛,它便失去了光辉,如果没有了人类的文化,它便不再让人感动。作者在文中两次落日的描写中引进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大美”之本质面目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