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从中心思想入手进行阅读教学的异议

时间:2022-04-14 12:47: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从中心思想入手进行阅读教学的异议

     

对从中心思想入手进行阅读教学的异议

邗江县实验学校 时金林  

  读《小学语文教师》今年第2期朱雪春老师的《从中心思想入手进行阅读教学》一文后,笔者认为,这一教学思路或者说教学方法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对于中心思想较浅显或文中点明中心的课文可实施,而对于中心思想较深奥或含而不露的课文则不宜实施。因此,不加限制地提出"从中心思想入手进行阅读教学"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由此对朱雪春老师文章中的一些具体观点也不敢苟同,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由中心思想入手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提法,具有片面性。

  首先,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完成思想教育、思维训练等任务。

  其次,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着理解语言文字是基础,运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就阅读教学来说,固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应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的,但它必须建立在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之上,而不能脱离"理解",便一味地大谈"如何表达"。因而不能片面地强调必须由中心思想入手进行阅读教学。

  再次,从训练的角度看,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取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读写技能的过程,而且是一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结构的过程。不能机械地把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与训练如何表达的过程割裂开来,更不能机械地分个孰先孰后。从教材看,中心思想常以"零星"的、"点状"的无规则形态分散于字里行间。实际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过程,也是触及文章思想感情,逐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思想的过程,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如何表达中心思想的过程。这一训练过程融合"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于一体,体现了训练的整体性。

  二、阅读的心理过程表明,"从中心思想入手"是不恰当的。

  从阅读的心理机制来看,理解课文大体要经过这样的过程:首先,是对课文信息的摄取、存储、积累、消化,形成一个个信息点的状态;接着,由一个个信息元、信息点相互作用,融合、撞击、启迪,形成信息断;最后,形成信息网,也就是达到了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中心思想的程度。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不能一下子理解课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有关知识点,这就必须依靠教师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解疑、释难,从而达到理解中心思想的目的。这一过程又正是教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三、从中心思想入手不利于阅读主体学习兴趣的激发。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阅读课文,凭借旧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的精心讲解,以及自己的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逐步地理解课文,理清了作者思路,进入领悟中心思想的佳境。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产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的愉快情绪,这种愉快情绪又激发孜孜不倦地去继续探求。而一下子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扼杀了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陷入探讨"如何表达"的枯燥的程式的学习状态之中。

  (此文刊载于《小学语文教师》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