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应走下神坛(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2-04-14 12:59:3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批改应走下神坛(教师中心稿)

   作文批改应走下神坛

作文批改应走下神坛(教师中心稿)

------谈我的作文批改的新方 法                                                                                                                                                        

                                                                               

          

“”

单位: 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初级中学

作者: 方 向 明

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                                            点,以学生批、改、评为主导;以老师批、改、评为辅导的作文批改方法。先从理论上阐述必要性,再在具体实施上阐述可操作性。

关键词:   批  改   评   查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里学生最怕的就数作文了。究其原因,归根到底主要是学生对所要写的东西知之甚少不知该写什么,或許是对写作失去兴趣。对于前者固然重要,当然许多老师也都会认为兴趣更重要,因此,作文的批改自然就成了老师提高学生兴趣的法宝。许多老师在作文的精批细改苦下功夫,结果是老师累得叫苦不迭,尤其叫人苦不堪言的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长进,许多爱岗敬业、事业心强、责任心强的老师无不为之摇头叹息,他们在迷茫、怀疑、否定。作为迷茫中的一员的我,来谈一种作文批改的新方法。

任何事物的分析,都要追根溯源,都要从事物本质出发。今天让我来分析一下青少年言语技能的发展特点吧!

一.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儿童到成人的语言发展,有两个加速期:一是4-8岁,为“学话时期”;二是12-15岁,为“语言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经历第二个语言加速期,再加上第二特征的生理变化引起了心理的发展。他们开始进入成年人的角色,学着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察看世界,尝试着用成年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日益复杂的思想和自已的审美主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只有让他们的这些欲望和蒙发的激情得到实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善意的指正,才会喷发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根据青少年发展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老师应走下作文批改的神圣天坛,让学生去扮演“成年人-老师”的角色,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已的思想和审美主见来批改与自己生活很接近的作文。或许他们有更丰富的思想和更微妙的心理,也让他们有展现个性的平台,从而达到激发生活激情和学习的兴趣。

二.青少年对于语言现象的认知,是由整体而局部,由大到小的。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往往是模糊的整体轮廓的认识,他们对外界的认识整体的抽象的,因此要想让他们在作文上“描眉抹粉”,却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语文水平低下的学生文章总写不长,除了缺乏生活或思想方法片面的原因,还和他们对语言现象的认知停留于整体认知的阶段有关。

根据青少年发展的这一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能够从整体上认知某一事物和事理及情感,但三言两语就无话可写了。面对如此种种,仅凭老师几句精辟概括的批语,大多数学生还是很难捕着“描眉抹粉”的方法。反而会更让学生有如云里雾里。学生面对自己的习作,好比一叶孤舟在茫茫的大海上颠簸,很难很难.找准前进的方向。这样的学生会越来越感到作文的神秘而高不可攀,会越来越感到写作的头痛,也会慢慢丧失写作的信心。我认为应该大胆地让学生参与“由整体深入细节的过程”的讨论分析。尤其是让学生参与自已的作品的讨论、分析、修正的过程。就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次提高和学习的过程。

三.人们习得语言技能,大都要经过三个阶段:模仿、变化、创新。青少年仍以模仿为主,才可能开始有某些变化.只有少数语感敏锐的学生才尝试创新。

根据青少年发展的这一特点,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在学生作文中选定或评出所崇拜的佳作来进行示范。在传统的作文批改中,只局限于权威人士的神坛中的老师来包揽评模选优的任务,学生只能当成教条式的默记很少有崇拜的激情,这样的学生仅局限于“模仿”很难有所“变化”,更难谈“创新”。由此,我认为老师从理论上讲也应该走下神坛,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评,让他们自己评出为之共振的佳作来,参与到学生中去共同评选。往往学生与老师共同评出的差距。更能激发学生的“变化”,直到“创新”。

从“青少年言语技能发展的特点”分析得出,老师应该走下作文批改的神坛。也正是根据这一特点,提出我在作文批改方面可操作性的新探索、新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扮演“成年人---老师”来批改作文。具体操作如下:

 1、把全班分成若干个语文兴趣小组。每组成员5-6名(根据班级人数而定);

2、每个兴趣小组领回本小组所有成员的作文;                                             3、每个兴趣小组由一名成员朗讀、一名学生执笔,          共同纠正、讨论、分析,并以评语的方式写出其中的优点及不足。并纠正错别字、病句。           

 第二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由整体认知过渡到局部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1、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评选本小组1至2名优秀作品交到老师手中;

2、老师朗读各兴趣小组交上来的作文。朗读完后,集体讨论并评定分数。(文章所属小组不打分);

3、语文课代表统计各小组对各篇文章的打分情况,与此同时,老师也对所读各篇进行打分。

 4、老师亮出分数后,课代表报出学生打分情况;

5、若老师评定的分数与学生不吻合,当埸进行评、改、定,并分析理由。

第三步,为了让每一次作文都能在学生中起到模范作用,把评出的前三名,以光荣榜的形式贴在优秀作文栏内,供学生参看。

第四步,把学生评改的作文全部收回,对学生评改进行查看,评改不足的地方给予纠正,正确的地方给予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我的作文批改的新方法就是:                     学生批改→&nbs↓  →得出优秀  

                 老师评  

     这种新方法的实施,让学生感到作文再也不是老师的神圣和高不可攀。大胆让学生来参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习作的思维和审美的过程。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将得到极大地发挥,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的“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上面所述,是我的一些愚见,片面之处还望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