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活用

时间:2022-04-14 13:32: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活用

      

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活用

        (312065)   浙江省绍兴县齐贤中学   朱国庆

语文是渗透文、理、情的基础学科,充满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意志。但这些内在的情感美、意志力如果不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去挖掘,就很难使学生能真切领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力量、意志品格、人格魅力、灵魂情操,课堂效果当然一落千丈。语文本来是最能吸引学生的一门学科,最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意的激发,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只强调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简单的把语文课变为单纯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导致把基础知识传授的分解应用演化成智能训练的图解和例子,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是重技能训练,轻个性价值的培养和情感的内化。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肢解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分析,失去了语文课原本的魅力。当前,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在“还语文本来面目”上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我在实践中把音乐因素引入语文课堂,用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在营造气氛、导入情境时引入音乐

恰当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情绪,活跃思维,它能开启学生的心扉,深入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恰当气氛的营造,能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形成立体感知。眼睛似见其形,耳朵似闻其声,鼻孔似嗅其气,皮肤似触其质,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学生的感知强度,强化教学效果。

气氛要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气氛有宁谧、幽深、肃穆、悲壮,有幽默、轻松、凝重、哀婉,有热烈、冷峻、活泼、欢快……如《药》的凝重,《绿》的欢快,《长江三峡》的雄壮,《我的空中楼阁》的静谧。用音乐来制造适宜的气氛,为学生创设特殊的情境,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进行情感审美的交流。如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放一曲《国际歌》,当低沉雄浑的歌声在教室里婉转回旋的时候,整个教室肃穆庄重,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那种崇敬和怀念从学生心底油然而生,整堂课学生都带着这种心情在聆听恩格斯的肺腑之言。又如上《故乡的榕树》,放一首费翔的《故乡的云》,当“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歌声反复吟唱,百转无绝时,学生先轻轻跟唱,继而全班忘情齐唱,把那一份游子思乡的深沉感情体味得淋漓尽致,课堂笼罩在一片浓郁的思乡情之中。所以在学习课文作者所浸透的浓浓思乡之情时,学生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黄河浪灵魂的呼唤。其它如上《荷塘月色》时放小提琴曲《春江花月夜》,营造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静谧氛围。上《祝福》时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营造一种如泣如诉的哀婉气氛。上《孔雀东南飞》时放《梁祝﹒化蝶》,营造一种缠绵腓恻的凄楚气氛等。

二.在激发兴趣、调动感情时引入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行为科学的观点来看,兴趣是行为的重要内驱力之一。学习是一种持久的主动认知行为。如果没有兴趣,怎能期望学生长久自觉的进行这种活动呢?用适当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走向教学的最优化。

    如上戏剧《雷雨》。先放一段《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当凄迷哀伤的音乐响起时,又一次激起学生对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真挚感人的爱情的体味。正当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欷噓长叹时,教师徐徐道出“而在中国三十年代的苏州,却发生了一件始乱终弃的负情故事,不知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讲述一番”的导语。由于有《泰》曲的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感情激荡,大家跃跃欲试,个个情绪高亢。又如在上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选用了《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佐料。当刘欢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唱得学生回肠荡气,正义凛然,感情升温,热血沸腾的时候,教师慷慨激昂的道出“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豹子头林冲是较为典型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人物,且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导语,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转入到对林冲性格的分析中去了。为解决学生上文言文的枯燥乏味,调动学习兴趣,在上文言文《鸿门宴》时,选用了《霸王别姬》这首歌。当屠洪刚的“望长空……问世间谁是英雄”激起学生对西楚霸王的深深惋惜之情时,教师适时道出“其实项羽对刘邦有一个很好的斩草除根的机会,只是项羽大意使刘邦逃脱,放虎归山,才有了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剧。这个机会出现在什么时候,项羽又怎样放虎归山的,请大家学习《鸿门宴》”的导语,学生的兴趣马上被紧紧的吸引到追溯项羽失败的转折点上去了。其他如《林黛玉进贾府》时引入《枉凝眉》,《天山景物记》时引入《草原之夜》,《赤壁之战》引入《三国演义》主题曲等,都能引起学生的浓郁兴趣。

三.在诱发想象、加深理解时引入音乐

想象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训练的一个方面,课堂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灵的游历,充分感受美的魅力,对提高课堂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诱发想象需要一定的媒介和触发点,音乐这个媒介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进入想象的天空,给学生以充分的享受,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如上《长江三峡》这篇散文时,为了体会作者的“这几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引入贝多芬的《第八交响乐》,随着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或舒缓,或轻快,或高亢,或低沉,让学生闭眼暇思,神游瞿塘峡之一会儿声势浩大、万水奔腾的雄伟,一会儿色彩绚烂、云遮雾隐的奇特,神游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走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的秀美,神游西陵峡“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的险恶。又如上《故都的秋》,为让学生品尝秋的清、静、悲凉,想象一下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引入一首理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展现出郁达夫笔下的秋花秋草秋叶秋蝉秋风秋雨的形象,勾勒故都的秋景。

课堂中,有些内容学生缺乏生活的实际,很难深入理解内涵,用一些音乐来启迪思维,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他们的理性思考。如在上《风景谈》这篇文章时,讲到如何理解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都市知识青年在解放区参加劳动归来时的“兴奋的谈话、爽朗的笑声、雄壮的歌曲”,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学生缺少这方面生活的感悟,有些学生不理解这些人放弃都市舒适生活来到解放区参加体力劳动还洋溢着乐观的原因。这时引入一首《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乐观的情绪随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呀呼嗨嗨依个呀嗨”的歌声弥漫于整个教室,学生心领神会。又如在上巴金的《灯》时,在理解一点灯光使友人改变了生活态度,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时,引入《爱的奉献》,当“只要人人现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反复吟唱时,许多学生眼角蕴满晶莹的泪花,他们深深理解了“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的深刻含义。如上《雷雨》理解鲁侍萍的性格特征时,引入钢琴曲《命运》,当琴键声声声叩击学生心灵的时候,学生似乎看到了鲁侍萍对命运的抗争,看到了鲁侍萍撕支票时的骨气与尊严,也看到了鲁侍萍的善良正直而备受欺凌的个性。

当然,在教材中,还蕴涵着许多音乐的素材,可以灵活的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音乐在课堂教学中的活用】相关文章:

沉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4-14

音乐课堂教学总结04-26

在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4-21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4-01

音乐课堂教学总结11-03

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网友来稿)04-14

课堂教学中的PR(网友来稿)04-14

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5-01

音乐课课堂教学反思10-1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