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之三(高一)

时间:2022-04-14 15:57: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之三(人教版高一)

 课内阅读: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之三(人教版高一)

(一)阅读下面文段,请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a)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                   郭:                 环:                 

B.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池:                  坚利:                  委: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至:                  畔:                 顺: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道: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去: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至: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之: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        (        )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        )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        (        )

4.“得道者”指        ,“道”指        ,“君子”指        。

5.“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6.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                        。

7.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排比句,B骈句,C散句。

划线句(a)是        ,(b)是        ,(c)是        。

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二)阅读“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回答下列问题。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槁:枯干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闵:担忧

C.今日病矣                   病:生病          D.行有不慊于心                 慊: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

B.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凡天地间有鬼,非人死而精神为之也

C.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举欣欣然有喜色

D.无若宋人然       予我千金,吾生若 

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       ②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③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中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言也:这是困难的语言。

B.无是,馁也:没有这,就没有力量来。

C.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告子不曾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的东西。

D.予助苗长矣:我帮助禾苗往上长了。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浩然之气”的一项是(    )

①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②配义与道。③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④是集义所生者。⑤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⑥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然之气”也作“浩然正气”,本为战国时期孟轲所提倡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精神,后来用以形容正大刚直的精神和气节。

B.成语“揠苗助长”就出自此篇。作者通过这个宋国人用把苗往上拔的办法来帮助它生长的故事,说明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C.这段文字用一问一答的方法,先由孟子的学生公孙丑提出“敢问何谓浩然之气”的问题,然后由孟子作答。由于问题明确,所以问答的针对性很强,很富有说服力。

D.这段文字出现了几个通假字:闵:通“愍”;慊:通“谦”;芒:通“茫”。

(三)阅读文段,完成1-4题。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指出文段中“非”字的两种意义并举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一句中,“乐”有哪些意义和用法?“其”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恢复为正常语序,并翻译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在这两“者”之间,孟子究竟认为谁“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列文段,请回答问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如:如同、等于   

B.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阱:陷阱,比喻诱人犯罪

C.雉兔者往焉                     焉:兼词,于是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         禁:禁忌

2.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B.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是以后世无传焉

C.民犹以为大,何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若是其大乎?

3.将“若是其大乎?”恢复正常语序,并翻译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请回答问题。

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②非然也(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译文:下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的技术。

B.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虽然与他一起学习,但却都不如弈秋。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家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3.下列句式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D.甚矣,汝之不惠。

4.通过学弃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孟子篇之三(高一)】相关文章: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教案(京改版九上)04-14

课件中心诚征font color=red《中国小说欣赏》《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现当代诗歌散文鉴赏》《语言文字应用》《论语选读》《先秦诸子选读》《红楼梦选读》《唐诗宋词选读》/font等选修课课件04-14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04-14

用心感受先秦历史散文的人文魅力(网友来稿)04-14

荀子 -- 先秦最后的儒者04-14

孟子二章教案教学设计(沪教版高一选修)03-03

圣贤孟子的教与学04-14

诸子喻山水人教版高二选修03-04

《烟台的海》教案之三04-03

孟子读书笔记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