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会,我做主(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6:07: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班会,我做主(网友来稿)

彭化平

提到班会课,老师们自然会想到--班主任夹着教案,教案里张罗了一周以来的“好事”与“坏事”,然后往讲台上一站,滔滔不绝地开始了激浊扬清的45分钟,讲到兴致之处,信手拈来都是素材。

提到班会课,学生们自然想到--台上老师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劈头盖脸、陈词滥调、说三道四、婆婆妈妈,甚至东扯西拉;台下“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部分则昏昏沉沉、麻木不仁、左耳进右耳出;“善于利用时间”的一部分则两耳不闻“室内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又是一节自习课。

班会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是这块阵地上的主力军。如果每节班会课都是这么开展,那么德育质量从何谈起?失去德育辅佐,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然而对这种班会课的效果却很少有人质疑过,更多的则是“循规蹈矩”。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思想层出不穷,这种社会振荡也势必反映到学生群体中,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具复杂性、多变性,“老式”班会课已不能“胜任”这种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中学班会课也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

我的班会,我做主。

一、班会课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当前我们正热火朝天地推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课程往往仅限于教学课堂,很少有人想到作为教育课堂的班会课也应该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之一。难道新课程就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吗?

作为德育课堂的班会课应该是这场改革的首要对象,在这种课堂上更应该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形成,必须以被教育者内在积极因素调动为前提,否则像传统教育课堂那样,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老师说得再多对学生来讲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甚至适得其反,激起逆反心理。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学生群体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深省的最佳教育效果。

我在这方面曾作过尝试。主要以较为成熟的班委为载体,把班会课让位于他们。假如过去一周班级出现问题较少,则采取班长汇报制。即由班长汇总各职能岗位班干部的一周班级工作情况,在班会课上向班级汇报。假如过去一周班级出现问题较多,或者次周有较多事务安排,则采取各职能岗位班干部汇报制。即由各班干部逐个上台向班级汇报一周工作。这些汇报的内容主要有:好人好事的表扬,不良现象、违纪行为的指正,本岗位工作成绩与不足等。

这种作法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锻炼了学生组织工作能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途径;第二,这种来自学生群体内部的“自我表白”更具真实性,更具说服力,让学生不觉得是“事不关己”。同时这种自我管理,消除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多一份亲近感,少一份压迫感,教育实效性就不言而喻了。这种方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班会课的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

班会课不仅仅是归纳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工作,布置下一周的工作。试想每一个星期都要听一次千篇一律的“流水账”,谁能受得了!  

我认为主题班会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主题班会可以以当前时政为题,以中学生热点问题为题,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展开讨论,寓教于乐。调动每个人的参与热情,在无形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青春期异性好感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既具有问题存在的普遍意义,也具有问题解决的价值意义。

我曾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在普遍出现的中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组织开展“中学生上网利弊谈”系列活动。通过实地调查问卷、个案现身说法、班会辩论等环节,使大家最后形成了对沉迷网络之弊的共识。这种把德育课堂寓于社会舞台,寓于文学课堂的作法,一方面拓展了德育的阵地,另一方面也为德育提供了鲜活的载体。这次活动的后效就证明了这点,最直接的就是此后杜绝了本班学生不科学的利用网络行为,班风、学风也紧跟着上去了;甚至“动摇”了本校其它班级“网虫”们的思想,推进了整个学校“网络文明”的建设。

我想,如果单靠老师传统式的一张“利嘴”,在台上不管是疾言厉色,还是苦口婆心,都是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都不可能让学生深刻认清“泡吧”之弊。甚至台下学生可能还不时惦记着他的网友、他的游戏呢!

三、班会课的组织者应该具有“全民性”

在我们的观念中班会课就应该是班主任来上,学生出现问题就应该是班主任来教育。工作中我们也确实都有这么一种习惯。比如,当科任老师遇到某生迟到、旷课、课堂捣乱等不守纪律的问题时,总是习惯向班主任“告状”,并美其名曰“反映问题”。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行为,因为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同时负有教书与育人两个职责。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可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比如你可能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没有责任心、没有能力、爱打小报告”的印象,可能就有某一小部分学生在逆反心理的推动下以后经常存心与你“过不去”,这样教学质量就大受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阵地不能仅有班主任单枪匹马地战斗,而应该是各科任老师齐抓共管,构建教育立体网络,形成最大合力。

此外,我认为如果科任老师教育得当,甚至能起到班主任所不能取得的教育效果。因为,如果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可能觉得这是班主任份内的事,甚至可能认为班主任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这是“他的”班级,做的事情当然是为了“他的”利益了!比如说为了先进班主任的荣誉,学校的各种表彰等,实现名利双收。这样极个别学生可能就会有抵触心理,进而在整个班级造成不良影响,那教育实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四、班会课的时间应该具有灵活性

班会课不应该是问题汇总课,更不应该是积累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算账课”。首先,现代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积累一周,在量上说是很大的,集中教育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一下子涌出这么多问题,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是一个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应该化整为零,以天为单位,甚至以节为单位,做到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掉。其次,集中教育不具备时效性,有些问题应该是当场解决比较好,过后就不一定具有教育意义了。特别对错误的指正,等过了一周,当事人可能已经忘记了细节,或者忘记错在哪里了。更糟糕的是,因为你没有及时纠正这类错误,学生把它当作一种默认或者姑息,进而“泡制”出第二个、第三个同类错误。再次,把德育渗透于每一节教学课堂,每一次实践活动,则是德育工作载体的具体化,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做到德育工作时时有、处处有,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一种思想工作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每一处的感觉,而不至于产生班会课就是“说教课”、“自习课”的感觉。  

另外,我认为既然教学课堂可以融入德育内容,那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其实也可以灵活利用。如果一个班级一周以来确实没有什么事情,班会课则可让班委较为简练地处理,大可不必一定要上满45分钟,那就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了。

朋友,您的班会能自己做主吗?

彭化平,男,中学一级教师,湖北郧县白桑九年一贯制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兼七年级年级主任和七(1)班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我工作的原则,工作之余,擅长写一些心得体会,小新闻报道常见于各个报刊杂志网站,其中小论文《师生自制教具好处多》发表于《中国教师报》。人物通讯<<望着那三十九双眼睛,他变卦了>>发表在2009年1月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联系地址:湖北郧县白桑九年一贯制学校

【我的班会,我做主(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我的父亲(网友来稿)04-14

我的母亲(网友来稿)04-14

我学习,我快乐(网友来稿)04-14

我看贾谊(网友来稿)04-14

我看孔明(网友来稿)04-14

我的备课观(网友来稿)04-14

我和我父亲(网友来稿)04-14

我的教学手记(网友来稿)04-14

幸福着我的选择(网友来稿)04-14

我去哪?(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