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步入初中作文的殿堂(一)(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7:00: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作,步入初中作文的殿堂(一)(教学论文)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以前我们对这种心智活动的解说,仅限于学生个体,也就是把作文看作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把优秀作文看成是学生个体的努力的结果,把作文能力的提高看成是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在这种认识基础上,传统的作文训练就形成了面对群体布置又以个体独立完成为特征的封闭模式。离开学生作文的圈子,我们放眼看看周围的世界,看看周围的事物,从蚂蚁将比它们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食物搬移到自己的洞穴,到一部电影、电视剧、交响乐等的完成,再到国家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作文”,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合作的结果,无一不是合作“学习”的结果。那为什么学生作文就单单应该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呢?我们以为,作文这个复杂的心智活动,应该既是个体的又是群体的。应该既体现在个体行为上,又体现在群体行为上;应该既有学生个人的作文,也有学生群体的作文。不论是从个人成长的需求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学生的群体作文都更应该被看重,更应该成为作文这个复杂心智活动的主流。

合作,步入初中作文的殿堂(一)(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程合作学习理念被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的老师正尝试把合作策略运用于作文教学,力图促成了作文教学与新教育理念的接轨与交融。然而,纵观网络、报刊杂志,我们捕捉到的信息,合作作文几乎就等于“合作收集作文材料”和“合作修改作文”。在“合作”成为人们真正关注的话题以前,叶圣陶先生、吕叔湘先生,以至后来的钱梦龙老师、于漪老师、魏书生老师都曾直接或间接的谈到过这样的“合作”。这些“合作”绝对不是在新的教育理念孕育下派生出来的“合作作文”,至少不应该是“合作作文”的全部内容或主要内容。我们承认,“合作收集作文材料”和“合作修改作文”也的确是学生作文所需要的,但“合作收集作文材料”还仅仅是作文的“前奏”,“合作修改作文”也只能算是作文的“尾声”,他们都还没有真正进入作文的“主场”,还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合作作文”既然源于新的教育理念,就不能简单牵强应时地冠以“合作”的名号,而应该具有新教育理念的特征。合作学习研究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我们想,如果把作文看作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形式,那么,合作作文就应该是作文小组的所有成员把一个作文当作目标,依靠小组内的合作互动来共同完成,并获得理想评价的活动。

    小学的作文训练通常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就这个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程度和实际合作学习的能力而言,他们只可能完成以“收集作文材料”和“修改作文”为主的简单“合作”,还不可能完全进入正式作文程序、具有上述特征的真正的合作作文。初中生则不然,他们已经萌发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强烈愿望,想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中展示自己;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作文能力,想通过作文更多地自主表现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理解,想在别人更多的关注中通过作文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形象。这一切都构成了他们合作作文的基础,他们有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作文的合作,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作文。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初中生的好作文是老师教(或指导)出来的。我们不否认教师的指导在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过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却不能忽视一个最普通的问题--在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上,我们与学生间皆存在距离。我们不能不顾学生的生活阅历,一味自作主张地把我们对社会的认识看法和对人生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学生;我们不能不顾学生感情喜好,一味毫无道理的让学生接受我们为他们设计选择的“富含哲理”“优美经典”的言辞。事实上,面对现在的初中学生,我们教师原有的“权威”已经变得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学生对我们津津乐道的认识看法常常不以为然,对我们沾沾自喜的语言常常敬而远之,他们更愿意接受来自于与他们处于零距离或小距离的同学的影响,更愿意学习借鉴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并真正有助于作文能力、作文水平提高的思想和语言。学生的作文中已经很少再现或模仿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他们的东西,这难道不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可悲之处?这难道不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向我们敲响的警钟?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合作,让学生在充分的合作中去学习作文,去进行作文的实践,也许是解决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合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健壮,学生的作文才能腾飞,才能飞得高远。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对初中合作作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为学生设计了交互式、镶嵌式、剪辑式、集合式四种具有合作特征的作文形式。 

    (一)交互式合作作文

    交互式作文的图示如下:

甲生文(初稿)

甲生文(三稿)

甲生文(二稿)

       

乙生文(初稿)

乙生文(二稿)

乙生文(三稿)

交互式作文完成的具体步骤是:⑴按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观察,写出作文初稿。⑵在老师指导下对自己的作文初稿进行文字上的修改。⑶交换作文二稿,各自吸收对方作文的长处,优化自己的作文,完成作文的最终修改。

    下面是初一年级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交互式作文的第三稿。(文中用线标出的文字,都是对对方作文第二稿中相关内容的借鉴。这种借鉴,是一种学生面对面“可视”的借鉴,有别于我们常给学生强调的向“作家”、“名人”那样的“非可视”的借鉴。这样的借鉴更贴近学生的思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更容易,也更有效。作文中对历史资料的理解不一定很准确,但作文本身还是不错的。)

古朴清雅的望海楼 (三稿)

    近了,近了,近了!我从小便向往的地方--古老而不简陋,朴素清雅而不落俗套的望海楼!

    望海楼又名恩波楼,是雍正年间由当时分管昭通的官员--县令恩安下令修建的。站到了楼下,抬头仰视,一座三重檐攒尖顶楼阁昂然立在我的面前。悠悠的岁月在望海楼的每一片砖、每一片瓦上留下了无数历史的痕迹,尽管它已翻修多次,却仍抹不去它流溢出的岁月的沧桑。楼顶上的琉璃瓦,密密麻麻、严严实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楼檐角上的几个久经风雨的风铃,在微风的吹拂下,鸣奏出“当当”的悦耳铃声。楼前的围栏上的十二生肖石雕,巧夺天工,栩栩如生。修建恩波楼的砖是光绪二十八年烧制的,有的砖上还清楚的留有“恩波楼   光绪二十八年”的字样。楼门左右“万千气象争坰野,杨柳楼台接凤凰”的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楼门横匾,“恩波楼”三个大字笔法刚劲有力,宛如高山之松,令恩波楼更显古老朴质。据说,这副对联是郡人谢崇基书写的。楼门两侧,各嵌有一块石碑,上面明白记载了乾隆庚辰春兴修恩波楼的“誌记”。碑文记载,雍正二十年,乌蒙改名昭通,当时这个地方只有七百户人家,土地大半荒芜,地方官恩安看见昭通坝子缺水,就兴修水利,使利济河、旧河、洒渔闸得以造福人民。据说,恩波楼的“恩”取的是恩安的姓,“波”代表兴修水利的波涛,因而命名为“恩波楼”。

    漫步走入楼内,四根朱红大柱把天花板高高擎起,加上那刚刚留下印象的徐徐微风、阵阵铃声、参天古柏,一种古朴、清丽的感觉扑面而来,令人心清气爽。顺着楼梯登上二楼,古色古香的门窗映入我的眼帘,坐其中,那种朴素清雅再一次袭上心头--它没有多少精美的装潢,但幽幽的古风却足以令人倾倒。上三楼,陡然换了一种感觉。这里四面开窗,是远眺的最佳地点,站在窗边,在清风中极目远眺,真是一大趣事。你看--那山,那绿宝石般的山,形如一只卧虎;那参天的松柏,宛如一只庞大的乐队,在“风”的指挥下,奏出大自然的交响;那田野,那一片连绵不断的田野,在天空下伸展着,太阳那橙色的光,向闪耀的金粒子一样照射着大地……在这朴素的楼阁中,清风、铃声……,一切的一切,包容了大自然,包容了我,包容了世间的一切,汇成了一支生命的赞歌,合成了一曲灵魂的圣乐!下楼来,我又一次仰视了这历经沧桑却朴素清雅的望海楼,又一次怀念这里的清风、铃声……

    哦,远了,远了,远了……,那凉爽的风,那悦耳的铃,那古老而不简陋,朴素清雅而不落俗套的楼!(吕为)

 

古老的望海楼 (三稿)

    周末的夕阳之中,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之下,怀着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南郊的望海楼。古朴、清雅的望海楼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历史中拥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望海楼又名恩波楼,是大清雍正年间由官员恩安下令修建的。据碑文记载,雍正二十年清政府把乌蒙改名为昭通,当时这个地方只有七百余户人家,土地大都荒芜了。恩安是当时分管昭通的官员,他看到昭通坝子缺水,就大兴水利。于是,利济河、旧河、洒渔闸得以造福人民。据说,恩波楼的“恩”取的是恩安的姓,“波”代表了兴修水利的波涛,所以才叫恩波楼。

    步入庭院,首先看到的是楼门上方“恩波楼”三个大字。老人们都说这是郡人谢崇基所写,字的笔法刚劲有力,宛如高山之松,令恩波楼更显古老朴实。楼门左右“万千气象争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的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楼高三层,约16米。每层楼顶上的琉璃瓦密密麻麻,严严实实,在阳光照射下发着耀眼的光芒;楼檐角上的几个久经风雨的铜铃,在微风的轻拂下,送来悦耳的“叮当”之声……恩波楼的墙砖上有“光绪二十八年”的字样,这说明在光绪年间重修的历史,正如右面碑文所述“光绪三十二年,由杨履恒募资重建……”左边石碑尚可看到当时募捐者的姓名。楼的两个侧面,各嵌有一块石碑,明确记载了乾隆年间修复恩波楼的“誌记”。后墙上同样有一块石碑,讲述的是恩安添建蓄水闸坝的情形。楼的四周,由十二生肖石雕相围,石制的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现在的恩波楼是20世纪90年代由昭通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维修重建的,它严格地保留了恩波楼的原貌和特点,使历史与文化得以长存。

    漫步走进楼内,可见四根朱红的大柱把楼板高高擎起,加上那刚刚留下深刻印象的徐徐微风、阵阵铃声、参天古柏,一种淡雅、古朴的感觉扑面而来,令人心清气爽。

    顺着楼梯逐层登上恩波楼,发现它没有精美的装璜,古朴典雅的门窗和朱红的颜色让人领略到了深远的文化。登高至顶,推窗远眺,可见凤凰怀抱之下的数顷良田以及临近的美丽景致,也可真切地感受蒙蒙远山凸现出的神韵。夕阳用它美丽的金黄将远山的层层绿色包容,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丹青。

    也不知是在什么时候,恩波楼多了“望海楼”这一名称。从楼顶观光所印入眼帘的景色,我敢大胆猜想:昭通的土地肥沃,人们习惯把粮田称为海坝,金秋时节,稻浪翻滚,稻谷飘香,那个时候的“海景”就是人民丰衣足食的最好写照,“望海楼”大概有此美意吧!

    叮当的铃声在清风中是那么的悦耳,那么的和谐,恩波楼--望海楼的悠久,令昭通人民自豪。听爸爸说,昭通市人民政府将在恩波楼处修建“望海楼文化公园”,我们相信,随着望海楼文化公园的建成,恩波楼将永驻人间。(赵苑吟)

 

【合作,步入初中作文的殿堂(一)(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入作文殿堂的几个门径04-14

合作初中作文02-23

合作议论文11-02

合作的议论文10-01

竞争与合作议论文10-02

竞争与合作的议论文02-17

关于合作的议论文08-02

合作作文: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方向(网友来稿)04-14

学会竞争与合作议论文02-22

学会合作议论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