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章探路--浅谈记叙文写作的章法(必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7:03: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章探路--浅谈记叙文写作的章法(苏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写作是令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连古人也说:“文无定法”。那么,写文章就真的没有“良方”了吗?不是的。文章的写作,特别是记叙文的写作,还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记叙文写作的章法。

寻章探路--浅谈记叙文写作的章法(苏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一   表达主题的方法。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揭示重大主题的一种写作技法。生活中有些小事情,或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个侧面、片言只语,看似普通平常,但是如果善于开掘,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的分析,以及必要的联想、推理,就会发现和捕捉这小题材的内在含义及本质,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的艺术效果。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作“和谐”这一话题作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写作,我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从小题材着手。有些学生写到了家庭之间的和谐,有些学生写到了同学之间的和谐,还有些学生写到了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以及自然万物内部的和谐……这样,就用小的题材反映了大的主题,既达到了题目的要求,又使得学生有话可写。

运用此法,得注意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必须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这样才能取得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艺术效果。另外,还得注意,从小事揭示出的本质,是小事的必然内蕴,而不是人为拔高,或牵强附会、硬加上去的。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寄托某种思想的章法。志,即文章的主旨。其特点是:状物与言志高度结合、有机统一,既状物,又在“物”中言志,志以物显,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分离。

又如我在上完《给我的孩子们》和《呼兰河传》这两篇文章后,我让同学们就目前的家庭教育写一篇文章。有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信鸽》的作文。文章通过记叙“我”家的信鸽几次“不辞而别”,使得“我们”全家都十分担心的事,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只有到广阔的天地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一双矫健的翅膀,搏击万里长空。文章含蓄而有生动的告诉人们:把孩子束缚在不自由的小天地中,尽管百般疼爱,无微不至,也是成不了才的;只有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才会有所作为。此文入笔角度小,却做到了“意”寓物中,物有灵气,志与物合拍、交融。是一篇较成功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运用此法,得注意抓住“物”的特征,扣紧“物”与“志”的内在联系和相通之点,必须始终把握言志是目的、咏物是手段之宗旨。而且,此类文章成功的关键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要深刻,要有独特的感受与感情。

二、组织材料的方法。

1、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记叙文处理详略的一种形式。所谓“点”,即是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场面的重点部分的刻画、细线条的描绘,它能显示事件与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和典型性,反映出生活的深度,是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所谓“面”,即是文章对人物、事件、场面的一般性记叙描写、粗线条的勾勒,是全篇的背景材料,它体现了事物与人物性格的广度。

例如我在让学生写“体验初三”这个话题作文时,有位学生写到了初三生活压力大,呼吁 “减负”。他不仅描写了自己一天的紧张生活,还写到了其他同学的情况。而且对自己的生活描写的非常详细,对其他同学的情况写的较简略。当然,这些描写都是围绕压力之大来写的。这样就使得文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有了深度,又有了广度,文章的内容也会显得更加深刻。就会给读者全面具体、形象鲜明的感觉。

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先概述一般,再具体描写典型;可以先由点写起再扩展到面;也可以以点为主,以点带面;还可以以面为主,做到面中有点。总之,如何确定面,选择点,要根据材料本身的内部关系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定。

2、彩线穿珠。

彩线穿珠,即在众多、散杂的材料中,以一条或多条线索贯穿其中,把这些材料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犹如彩线把零散的珍珠贯穿起来,使其珠珠相连。古人说:“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唯我所使。”可见,彩线穿珠历来被人们所赞赏。

如苏教版八年级的一篇文章《枣核》。“枣核”作为全文的一个线索,把所有有关枣核的事情都串了起来,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当然,任何一篇文章都应有它的线索,或是时间,或是事物;或是地点的转移,或是情感的变化……

总之,使用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文章内容杂而不乱,文脉贯通,思路清晰,题旨明确。但是,所用“彩线”必须是和所写内容有关,并能体现各种材料的内在联系,不能游离于文章思想内容之外

三、艺术表现的方法。

1、悬念迭起。

悬念是指在文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悬念设的好,不仅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使人的欣赏兴趣不断向前延伸,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而且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曾读过一篇题为《买壶》的习作。文章写爷爷买了一把水壶,却又神秘的把它锁起来,第二天又把水壶送回小卖部。我感到很蹊跷,就悄悄跟着爷爷侦查。原来,水壶里有销售员错放的伍佰元钱。文章多次设疑,等问题解决了,文章也结束了。这样的文章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使读者一口气读下去。

但是,采用设悬念手法的文章,悬念设置的要合理,不着痕迹,切不可不合实际的卖关子,故弄玄虚。同时还要适时解开悬念--既不过于匆忙、简单,又不能过于拖延。

2,对比行文。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客观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显现的。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以此来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对比,可以横比纵比,可以言行表里对比,可以彼此对比、正反对比、先后对比等。

例如,有一篇题为《“残缺”的完美》的文章。文章写的是一位身残姑娘在汽车上主动让座的事。作者把身强力壮的“我”不愿意让座以及周围人一点反应都没有与娇小瘦弱、身残的小姑娘主动让座形成对比来写。这一对比,不仅使小姑娘的形象高大丰满,而且形成了故事情节的起伏波澜,一步步把文章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读了令人感动。

可见,对比行文,不仅使文章形式活泼,引起读者的兴趣,加深印象,而且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德。在对比中美丑、善恶泾渭分明,差别加强,造成了强烈的效果。 

总之,一定的章法反映着作者复杂的思维过程,它牵扯到立意、选材、组材、结构等问题,我们可以摸索出一定的“章”法,顺着这些“章”法,探索作文教学之“路”。在这里我只是就自己的教学谈了一点极粗略、极肤浅的看法,恳请各位读者斧正

 

【寻章探路--浅谈记叙文写作的章法(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词的章法04-14

《断章》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03-03

浅谈应用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探索(网友来稿)04-14

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高中写作教学浅谈(教师中心稿)04-14

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论文03-03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写字教学论文(网友来稿)04-14

浅谈赏析短文的写作(网友来稿)04-14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写作教学设计)04-14

论文的写作指导04-14

高一必修三议论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