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22-04-14 17:09: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祝福》(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作品揭示的主题,即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

          2、把握人物形象及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和语言

          3、环境描写对人物命运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揭示病态的社会

教学设想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内容: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的命运

一、导入:《<呐喊>自序》中作者说,他感到深沉的寂寞和悲哀,寂寞悲哀是因为他和几个朋友办文学社受挫失败,现实中无人赞成也无人反对。那个令人窒息的环境,那些麻木的人们,那个让人心堵得发慌的社会让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是想为猛士呐喊,为揭示社会的病态,作者写起了小说。《祝福》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板书标题及作者写小说的目的--“揭示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读课后练习一做更多了解),并请学生解读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对本文的初步认识。

二、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祥林嫂的命运经历了哪些遭遇?让学生复述,老师引导归纳。(着重在于不幸)

祥林嫂:新婚不久成寡妇

被卖改嫁进深山

夫死子亡再到鲁镇

做工被逐成乞丐

除夕之夜死于祝福里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经历一次打击或灾难就足以置人于万丈深渊,而祥林嫂经受惨遭不幸。这些不幸一步步将她逼上了生活的绝路。这人生大不幸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病态的社会)

(2)、病态的社会,病在何处?

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的遭遇都是些什么态度?在文中找到其它的人物,读其言,观其行,老师引导并归纳。 

卫老婆子           冷酷自私

鲁四老爷           残忍狠毒

鲁镇人             麻木不仁

柳妈              无同情心

我               同情却无能为力

小结:在这样的冷漠残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爱没有理解,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所以祥林嫂必死无疑。鲁迅以其敏锐的眼光将笔墨投向深受压迫和封建思想毒害的中国下层劳动人民,揭示社会病态,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民众的麻木的,我们学过的

《故乡》--中年闰土,由少年英雄变成了木偶人

《孔已己》中的看客对孔已己的嘲笑讽刺。

作业:找出描写祥林嫂外貌的文段,比较其异同。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为把握人物形象的悲愤命运。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    祥林嫂有无生存能力?文章中哪些地方作了交代?(暗示病态的社会)

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要是在今,绝对是一个致富持家的贤内助。

2、     作者在文中对人物刻画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对比阅读三次外貌描写,并作细节分析。

(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2).祥林嫂再到鲁镇,肖像有哪些变化?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明确:与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她被卖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倍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明确: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还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明确: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并从这一次的肖像描写中理解到:祥林嫂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充分表现了祥林嫂从生到死的过程及悲惨命运 。  

   ( 4).比较几次肖像描写,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画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临死之前:只是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九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作者用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的方法,鲜明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悲剧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的控诉。 

   由此总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国下层劳动人民化身。 

       拓展:      列举人物肖像描写经典的名篇名句,并体会其作用。(人物描写方法的强化)

3 作者将祥林嫂的生与死安排在了怎样的环境中,这样写有何好处?(环境的作用,反映社会的病态) 

文中一共三次描写鲁镇的环境:

①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一种沉闷悲凉的氛围,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 

明确: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3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文章在哪个地方给我们交代的?这样交代有何妙用?(倒叙写法的好处)

明确:这样能增加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结: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作业: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至少两种,写一个片断。

第三课时

内容:简略分析作品中其它人物,处理练习题。

1、鲁四老爷,作者是通过什么时候手法刻画这个人物的?

① 间接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 

敬奉“陈抟老祖”,是把他当作卫道的护法神;

对联:崇信理学,是封建卫道的化身;

几部书: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点明了鲁四老爷的政治身分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

    ②直接描写:语言。请学生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的性格特征,揭露得淋漓尽致。  

    一处是: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一处是:骂祥林嫂是“谬种”,为什么?(书后练习三.1) 

补充:“贞节”,理学的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甚至提出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灭绝人性。

小结:鲁四老爷是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2、柳妈:

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

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 

柳妈一脸“诡秘”拿地狱来吓唬祥林嫂,看祥林嫂脸上“显出恐怖的神色来”。

她对待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有同情心。柳妈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对动物“不杀生”,却主张祥林嫂“撞死”。然后又把和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大家谈笑。也算是无聊冷漠中的人中的一员吧。

明确: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她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同情他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3、 “我” 

    “我”自诩是“新党”,鲁四老爷骂“新党”时很不自在。

当祥林嫂向她问三个问题时,他支支吾吾,不敢负责任。

只是在祥林嫂死后心里觉得“不安”,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二、作业,就本文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心不甘300字。 

 

【《祝福》(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高二必修《登高》教案设计03-08

《雷雨》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1-14

哈姆雷特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1-28

《我为什么而活着》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3-03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师说》教案设计12-16

人教版高二必修《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03-04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设计04-28

《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精选6篇)05-16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设计12-16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教案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