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个性勇于创新(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7:21: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个性勇于创新(苏教版教学论文)

 张扬个性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创新能力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髓.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本人的教学设计,语言特色及个性特点,师生共同张扬个性,发展创新进行了阐述论证。我们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彰显个性,勇于创新,那将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

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个性勇于创新(苏教版教学论文)

关键词     个性    张扬    创新

关键词内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投身于学科研究的浪潮中,做时代的弄潮儿。张扬个性,勇于创新,这才是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引言   创新--永远是语文教学发展的生命线,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但也仅是浅尝辄止,现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与探讨。

一、教师要展示个人独特的魅力:

1、教师的语言要有个人特色: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自己真正亲近祖国文字,热爱祖国文字。

教师的语言要有个性,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语言要有“诗歌语言的凝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演说语言的雄辩,相声语言的风趣。”要么自然亲切,引发感悟;要么文采飞扬,富于感情;要么生动流畅,幽默风趣;要么妙语连珠,意味深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借助自身特有的个性语言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强烈的欲望,模仿老师的语言动情朗读,深深的陶醉于文本其中。

   如我在教学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时,我常常给学生指导吟哦讽诵,让学生明白读诗就是吟(唱)诗,并且借助合适的音乐伴奏。因为古诗词节奏感强,讲究韵律,所以读来琅琅上口,容易动情。我在指导朗读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中的《天净沙秋思》朗读时,先让学生用“/”划出节奏,然后听我读,之后师生一起读,读后又让学生跟我的2/4手拍唱:“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集体唱完三遍后,学生的积极性就来了,我趁势就让学生比赛读,这时整个教室沸腾了,人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举手要表现自己:“老师,我来读……”,“我、我、我……”,比赛中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天涯游子那淡淡的哀愁中。一幅秋郊外照图也映入学生的脑海里。下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又再次唱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学生这样乐此不疲,动情朗读,关键就是他们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些文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看来,语文教师借助朗读这一手段让学生与祖国文字亲密接触,亲和力与感染力都特别强。

2、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别具一格。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要实现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基。作为义务教育段的教师更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应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新领地。

  如适合朗诵的朱自清的《春》,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以情动人,在感悟美中积累美言,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

  如适合表演的契诃夫的《变色龙》,可以形神兼备的演示,以情节感人,让学生在表演中领悟课文内容。在表演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表演中学会大胆创新。

  如适合绘画的可以绘制其内容,以图形喻人。如郭沫若的《石榴》,韩愈的《马说》,通过简笔画石榴、画马,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而易举理解其内涵,并能诱发学生强烈的做画意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善于音乐的尽可以放歌一曲,或老师、或学生,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低沉忧郁或感人肺腑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种设计往往在课堂刚开始时很奏效,如我在教学《背影》时,小歌手龚阳同学一曲“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的歌唱,引发我班学生对自己与父亲相处的回忆,进而为这篇经典叙事记实散文实现理解父亲、热爱父亲、回报父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如同演员的演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演员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技巧演绎剧中的人物。教师更要演练内功,遵循教学规律,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教会学生用语文的同时为自己的发展奠基,教师更要展现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与个人独特的课堂魅力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精彩。

二、自己的个性张扬往往会柳暗花明

以“情感教育”为支点,挖掘教材潜在的经典美和语言美,可唤起学生对爱和生命的珍惜。新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塑造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的不对可能万象同毁,刀法用的对,则一刀下去万龙点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空间,重视每个人的独特感受。

笔者就《背影》一文再谈谈,一曲《父亲》的歌唱牵引学生争先恐后地诉说,5班学生王柯、杨月在讲与外地打工的父亲车站分别那一步一回头,一回头一把泪的故事时,全班随之啜泣。此时,一种感动笼罩了整个课堂。接着我又给学生讲了自己与父亲共入病房的瞬间,我与父亲双双流泪而无言的拥抱,我与父亲那撕心裂肺的人生诀别……我自幼失去父亲又多么渴望得到父爱……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任何东西也没法替代……听完故事许多同学眼中都闪着泪花,我用手也轻轻的抹去泪花。然后对同学们说,现在你想对文中的朱自清说些什么呢?显然这是符合孩子们此刻表达意向的,学生顿时纷纷坦白内心。我会说:“请你学会善待父亲,父亲这么爱你,你能辜负他吗?我相信逆境更能塑造你的坚强……”我会说:“嫌弃父亲,你才不是男子汉。”……我又接着问:“你想对文中父亲说些什么呢?”“父亲,你真勇敢”“父亲,你把爱全部给了儿子。我真感动。”……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应该停留在文本本身,还应联系学生自身生活,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材的价值。

  这时我就表扬了学生,大家刚才说得很棒。还适时把掌声送给了学生,用鼓励这架天梯促使学生永远向上一直是我崇尚并实施的教学法则。接着我就把亲切的语言送给学生:“有没有人想在今天放学后对自己父亲说点什么呢?”

  孩子们开口了,“爸爸,我今天才理解了您,我爱你。”    

“爸,我长大了,您却老了,我真难过。”

“爸爸,我再也不会嫌弃你没挣大钱。”

“爸爸,远方打工的你一定要注意身体。”

“爸,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决不辜负您,因为是您给了我生命……”

“爸爸,特别谢谢您,是您给了我生命,明天我一定送给您一个成才的儿子,当我有钱时我一定好好的报答您……”

 自身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蕴藏着无穷的审美因素,让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来感悟作品中传达出来的那份情感,从而明确区分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进而使他们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层次得到提高,使他们超越了人的局限,超越现实功利的束缚,懂得了人性美。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师的天职,更是语文教材自身特有的服务于人服务于生活的具体体现

三、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善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给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平台。

江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一直很欣赏,因为它给学生自身发展与创造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笔者一次走出课堂外,在校内游一圈的尝试至今历历在目。我让学生带上笔和本子,跟我一起到教室外转转,收获甚丰。学生摘记的有:名人名言、宣传语、校训、校风、学校近期及长远目标……这种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积淀校园内到处都有。三十分钟后我们又进了教室,十分钟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收获,学生兴趣大增,纷纷举手。之后,我又指导学生:如果让你给咱们的教学区拟写标语,你怎样拟?给花园、水灶、餐厅、厕所、校门口呢?现在啊!我要请大家来当小小设计师。这样便给学生创造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平台,翻看我的积累本,学生心灵迸射出来的创造的火花还在闪光。

教学楼:“轻声慢步走楼道”,“今天勤奋学习,明天报效祖国”,“陵前镇中--今天我以你为骄傲,明天你会因我而自豪”“亲爱的母校,祝福我中考成功吧!”……

花园旁:“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踏时草惊心,摘时花溅泪”,“校园以我美,摘时心何忍?”,“爱我就是爱你自己”……

水灶旁:“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你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像掌上明珠那样爱水吧!”,“让我们做最好的朋友”……

饭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我就是爱爸妈”……

校门:“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进校门请下车。”……

厕所:“这儿的干净靠大家”,“人人献出一点爱,这儿也可爱”,“请文明方便”……

此时,我以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评价我们孩子的创造力,我更无法用语言来品评我们学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总之,理想、关爱、环保、安全……,一个用智慧编织的完美,让我们做语文教师的用心感悟到了未来的力量。这时你还会怀疑我们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吗?你还会埋怨我们的孩子笨吗?

真的,语文的触觉如果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就成了语文学习的乐园。同时也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的课堂也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精彩。

2、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共色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现实生活是语文的丰富源泉,而课本只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范例。这就要求我们以文本为蓝本,促使学生从文本内容去体验,鼓励学生从文本中走出去,养成主动体验生活,书写生活的习惯。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一大弊端。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才是现代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生活是“源”,写作是“流”,我们的办法应是开“源”通“流”。

现在的考场作文越来越重视考生个人的体验与感受,我在平时教学中是这样为沉闷的作文教学来奠定基础的。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景物描写时,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精彩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离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让各种色彩、各种形状、各种动植物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中后,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学生想象丰富,表达得形象生动。例如:“不必说绯红的辣椒,光滑墨紫的茄子,也不必说浑圆的紫甘蓝,嫩绿的大白菜,单是缠绕在篱笆上的豆角就让人大饱眼福。长长的豆蔓攀上篱笆,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豆味的衬托下,显的越发艳丽,花下隐藏着一簇一簇又长又细的豆角,让人一见就不由产生喜爱之心。”

学生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原因在于学生不但细心观察,而且把所学与生活对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充分印证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共色。

如果语文教师能在一堂课中抽出三分钟让学生寻找自我,寻找生活的感受,捕捉自己心里的灵光,我们的学生也能写出慷慨激昂、情满山河、激动人心的文字。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作文头疼的问题会得到快乐解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结 束 语

《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本身就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我坚信:一支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塑造一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只有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奠基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  《中学语文教学法》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 洪宗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南京市马家街31号          2006年12月第5版

3、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1年7月 

 

【在语文教学中张扬个性勇于创新(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张扬个性议论文10-29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感想(教学论文)04-14

释放心灵 张扬个性--开放式写作教学初探04-14

张扬个性 不断创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网友来稿)04-14

古代诗歌教学体会之诗歌中的意境(教学论文)04-14

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4-14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04-14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教学论文)04-14

让语文回归生活大课堂(教学论文)04-14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名与实(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