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刊杂志作为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功能(必修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18:06: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报刊杂志作为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功能(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日前,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浅谈报刊杂志作为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功能(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要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势必让老师摒弃传统教法,还学生自主学习权利,注重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真正称得上放开束缚,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视野,阅读社会,收集资料,丰富课堂,讨论探究,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课外报刊杂志是一个有效的阵地,作为语文拓展阅读的功能相当可观。

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1.空间上的延伸

课堂的空间毕竟有限,课本范围受到限制,学生的视野不能看得更远,见不到更精彩的白云和彩虹,因此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那就是通过阅读课外的报刊杂志,领略一片更广阔的景观。

2.内容上的拓宽

作为语文学科,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经典规范,但数量有限,想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应该保证每天读更多的课外文章,补充更多知识养分。报刊杂志应列为首选。

3.营养上的吸收

要让学生把语文学好,需要知识的阳光普照和雨露滋润,更需要把这营养充分吸收。如果语文是道大餐,每天有文本作为正餐,让学生吸收它们的精华,还远远不够,该有合理的语文营养餐作为补充,那样才能更好消化,充分吸收,使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文思敏捷,才华出众。

那么,如何科学吸收报刊杂志的营养价值,使其发挥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功能,必须正确把握如下三方面:

一.重视选择,注重色香味

新教材,需要语文教师有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方法,超前的思想,这样进行语文课,想必语文这道菜一定是色香味俱全,同学爱吃,然而,要变着花样,才能天天保鲜。通过比较和摸索,觉得还是报刊杂志当作语文营养餐,学生能吸收、助消化,知识的营养会更丰富。但报刊杂志种类太多太杂,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一定要阅读符合学生口味的有益文章,主要推荐有《读者》、《青年文摘》、《格言》、《语文报》、《作文报》等等。

这些报刊杂志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知识丰富。让学生多阅读,在培养语感、学写作文、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言。如《读者》,文苑栏目的文章与课文范文相比较,毫不逊色,寓意较深,积极向上,又有文采。《青年文摘》本刊,青春奉献,神采飞扬,让初中生体验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奋斗,阅读后,很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此学习之路不再艰难,学习之旅不再孤独。《语文报》和《作文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助手,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点应有尽有,阅读使用对学习语文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平时要重视选择,不能面面俱到,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些色香味较浓厚的文章才是学生的最好营养保证。

二.体现特色,突出新奇鲜

这些刊物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大,栏目众多。 形式新颖别致,篇幅短小精悍。便于吸收助消化。营养价值高,通过学习能快速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

富有哲理,刊物每一期都有新的思想内容,新鲜不过时。是学生课余时间里的精彩节目。对人生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奉献,对亲情感恩的诠释都值得探讨。适合学生的胃口,他们愿意去思考,去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在上文本的同时,有准时性地进行指导和深化,体现特色,才能使语文课生动活泼,学生收益匪浅。才不会流于形式,不是走马观花。

三.灵活使用,提高实效性

语文课堂要变花样才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情趣。如何完成语文的任务,应该合理搭配,利用语文套餐,那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文本与课外读物相结合,以课文为主,知识要迁移到对阅读课外文章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去。反过来,课外的各种知识又要能在课堂上加以穿插,丰富课堂。

具体操作,有如下两种套餐式样。

㈠常规套餐式样

1.课前5分钟练习

为了让学生能平时读报刊杂志的习惯,每堂课前五分钟左右作为练口才时间,一般安排是学生轮流推荐好作品或讲述故事片断,可以与上课单元内容、主题、范围等一致。方法是: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课铃一响,轮到的学生就走到讲台前开始练习口语,每节课一人,事先准备,内容自定。完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简单的点评,点评以找优点为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自然和谐地过渡到课堂内容之中。

2.每天摘抄练笔

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培养这种好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布置的作业完成以外,多阅读报刊杂志,培养勤摘抄,作笔记的好习惯,这样积累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一般实施初期需要老师督促,适当检查,以防个别不认真,影响质量,当养成了这种好习惯时就会一发不可收,效果会更好。

3.每周一节课交流。

为了使学生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推荐好文章,讲名人事迹,或开展单元后的综合活动,或展开一个主题进行活动安排。灵活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最好是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相配套,尽量体现灵活性和自由性,学生心理压力小些,会更喜欢参与相关活动。让学生收获多多,乐趣多多。

㈡专题套餐式样

1.与课文单元配套阅读

语文的编排是按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都体现一个中心。对文本的解读,学生的把握有限。如第一册的第一单元是关于人生的思考,五篇文章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读完这五篇,学生应当再读课外的相关文章,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其中《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主要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里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惧。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像这样的文章,学生的水平不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找些这方面的读物,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外的作业就是从报刊杂志中寻找相关的内容,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可以与文本对应阅读和比较,或者文本读后再读它,让学生根据现实畅谈理想,如何追求,并付之行动。形式自由。

2.与课文主题配套阅读

初中六册课文,有鲜明主题的综合活动较多,有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追求,有对母爱的赞颂,有对人生观的思考,有名人追求事业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在报刊杂志中也是很多的。一般情况下,要求学生能自读相关文章,并摘抄下来,上课时结合课文进行阅读,深化,或者通过主题课,让学生交流、反思、真正感知主题内涵,在塑造自己的人格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关于母爱的主题,同学们课外阅读并收集了许多,而且有些是相当的感人,有地震海啸的灾难面前,作为母亲冷静救自己的孩子的壮举;有在苦难时期作为母亲如何培育孩子出走上幸福之路的故事,还有许多动物的亲情体现动物的母爱,如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学生爱读这样的文章,而且被深深地感动。从而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增加了他们的亲情意识,能够更好地爱自己的亲人,与亲人沟通,相互关爱。

⒊与课文体裁配套阅读

语文三大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但在编排过程中却是很复杂的,同单元中的几篇文本,是不同的体裁;同主题的文本也是不同的体裁。所以有时要对同一体裁进行课外阅读,因为作为掌握语文阅读训练基本功,必须要懂得体裁。每种体裁的写作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这样进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现代文阅读练习和三大体裁的写作。而且作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又分四类,特别是散文和诗歌应该单独进行。如生命为主题的散文,理想为主题的诗歌,语言形象,意境优美,富有哲理。诗歌语言更具凝练性。平时在上这些体裁时,就要多开朗诵课,诗歌比赛等等。

报刊杂志上关于散文和诗歌的内容较多,有托物言志的散文,有写人记事的散文,分类进行综合阅读和写作,学生的理解会很深刻。诗歌更是多得多,有对理想的向往,有对成长的渴望,有对友情的歌颂的主题等等,都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文章。而刊首语就是一篇篇的散文诗,富有哲理,内涵丰富,语句优美,读一读,真是一种享受。对写作,对感悟都是极有价值可言。多读能使学生对一草一花都会表露心迹,抒发情感。见到小草会赞,看到花儿会醉。总之,收获的是语文的综合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的理念是让教师能正确把握教材,正确处理教材,正确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过渡到实践。通过三年的尝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其中最大的一点是对报刊杂志的阅读摘抄,与课文结合,与课堂结合,开展切实有效的语文活动,做到资料充足,内容丰富,花样繁多,新鲜有趣,学生收益匪浅。真正起到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功能。

 

张万英

【浅谈报刊杂志作为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功能(必修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作业功能的再拓展04-14

浅谈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论文03-03

浅谈拓展阅读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网友来稿)04-14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04-14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语文必修教学计划03-14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的四化教学(网友来稿)04-14

搞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网友来稿)04-14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总结07-01

写好读书笔记,提升语文素养--例谈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教学论文)04-14